脊髓休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脊髓休克的临床表现有血压降低、瘫痪、低体温、无法排便、排尿、排汗等。
脊髓休克是指在严重脊髓损伤后产生的受损害水平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立即、完全丧失。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临床特征为损伤水平以下的运动功能丧失,表现为肌力低下的迟缓性瘫痪、各种脊髓反射的消失以及排尿排便功能的丧失。随病情进展,在不同的阶段脊髓休克的临床表现也是不同的:
1.脊髓休克急性期:患者会出现各种反射活动丧失(如膝腱反射、提睾反射等)、血压降低、心动过缓、低体温、呼吸困难、尿潴留、大便失禁、无法排汗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全身瘫痪。
2.脊髓休克恢复期:患者在2~4周后,进入恢复期。进入恢复期后脊髓休克患者的肌张力会逐渐提升,腱反射变得活跃,下肢远端的肌力开始恢复,然后逐步上移。
3.如果脊髓损伤较轻,脊髓休克的症状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如果脊髓损伤较严重,血压降低、无法排便、排尿、排汗等表现可持续数周,严重者会出现完全截瘫等不良后果。
脊休克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脊休克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脊髓损伤,根据损伤平面不同,造成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常见以下症状:
1、胸腰段损伤:如尿失禁、双下肢无力,甚至出现双下肢瘫痪的症状;
2、颈段损伤:部分患者出现四肢瘫痪。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脊休克,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出现损伤的情况,一定不能在家里等自行康复,自行恢复的概率比较小。不管是尿失禁,还是肢体瘫痪,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早期就医、早期干预,完全康复的可能性比较大,或者即便留下部分损伤,可能也会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现在生活比较重视生活质量,因此生活质量高比较重要,如果瘫痪在床,则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健康,并且也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就医才为安全、正确的选择。
脊髓休克的临床表现
脊髓休克的临床表现一般会表现出体温下降、脸色苍白、精神不振、排尿减少、身体出汗、无法排便等,脊髓休克的轻重程度不同,所以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不同。
脊髓休克通常会导致下肢的活动受到影响,如果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一般会导致患者的下肢出现麻木、屈伸不力,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伴有瘫痪,需要到医院配合医生做影像学检查,要明确产生的影响程度。
脊髓休克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营养神经类的药物缓解症状,比如甲钴胺片、谷维素片、维生素b6片等,从而能够减轻产生的不良影响。
脊髓休克的临床表现
脊髓休克是由于创伤或疾病引起的脊髓损伤、引起脊髓功能抑制的一种疾病。常见的有因车祸或外伤引起的脊髓截面损伤、脊髓出血或急性脊髓炎等。常见并发症主要有:
1、患者会出现脊髓损伤截面以下运动的消失,不能出汗,或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尿潴留等一系列变化,四肢功能反射均会消失;
2、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射功能亢进,低血压会引起低血压休克。
以上就是“脊髓休克的临床表现”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