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耳有什么证型及其治疗方法
脓耳有风热外侵、肝胆湿热、脾虚湿困、肾元亏损四个证型,应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辨证论治。
1、风热外侵:耳痛,听力下降,或有耳内流脓,鼓膜红赤,或鼓膜穿孔及溢脓,兼见发热,恶风寒,头痛周身不适,鼻塞流涕,咳嗽;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以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选蔓荆子散加减。
2、肝胆湿热:耳痛甚剧,痛引腮脑,鼓膜红赤;或鼓膜穿孔,耳脓多而黄稠或带红色,耳聋,全身可见发热,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小儿可见高热、啼哭、拒食、烦躁不安、惊厥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治以清肝泄热、祛湿排脓,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3、脾虚湿困:耳内流脓缠绵日久,脓液清稀,量较多,无臭味,多呈间歇性发作,听力下降或有耳鸣;鼓膜穿孔,穿孔周边鼓膜混浊或增厚、有白斑,通过穿孔可窥及鼓室黏膜肿胀,或肉芽、息肉,全身可兼见头晕,头重,纳呆便溏,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治以健脾渗湿、补托排脓,方选托里消毒散加减。
4、肾元亏损:耳内流脓不畅、量不多,耳脓秽浊或呈豆腐渣样,有恶臭气味,日久不愈,听力明显减退;鼓膜边缘或松弛部穿孔,有灰白色或豆腐渣样臭秽物,全身可见头晕,神疲,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治以补肾培元、祛腐化湿,肾阴虚者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肾阳虚者方选肾气丸加减。
参考资料:[1]田道法,李云英.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第3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以上就是“耳流脓中医辨证”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