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发生肠穿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肠穿孔为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病程第2-3周,穿孔部位多发生在回肠末段,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突然疼痛,伴恶心呕吐以及四肢冰冷、呼吸急促、脉搏细速、体温和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休克期),经过1-2小时后腹痛和体克笔记症状可暂时缓解(平静期)。
但是,不久体温迅速上升,腹痛持续存在并加出现腹胀,腹壁紧张全腹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膜炎体征;白细胞较原先升高,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腹膜炎期)。
肠穿孔发生率为1%-4%,成人比小儿多见。穿孔可发生在经过病原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的数天内。穿孔前可有腹胀、腹泻或肠出血等前兆。
参考资料:[1]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肠伤寒穿孔的特征是什么?
在临床上发生了肠伤寒穿孔的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本病多发生在秋天和夏天,发病率在5%左右。大部分穿孔的患者,发生在病程的第14天到第20天左右。常见的临床特征主要为肝脾肿大、持续高热、腹泻、腹痛、便秘、白细胞降低、相对脉缓、恶心、呕吐等症状。肠穿孔是伤寒病的一个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会伴有突发性的右下腹痛以及肌紧张反跳痛,疼痛会波及到腹部。一旦确诊为肠伤寒穿孔,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剖腹探查以及手术治疗。
以上就是“肠伤寒穿孔的临床表现是以下哪一项”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