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中医分型及治疗
腹痛的中医分型主要有:1、虚寒证;2、气滞征;3、血瘀证;4、食滞证。腹痛的临床辨证,应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明确其主要的受病脏腑,在气在血,以及证型之寒、热、虚、实等。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通有行气活血之分。
应按临证表现,分别采取不同的通法,即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在具体的治疗上,虚寒证,主要的治法就是甘温益气,助阳驱寒,主方就是小建中汤。气滞证的治法就是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方就是柴胡疏肝散。血瘀证的治法就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就是少腹逐瘀汤。食滞证的治法就是消食导滞,主方枳壳导滞丸。
腹痛中医辨证论治
从中医角度,腹痛主要被分为以下几种症型。
1.寒邪内阻:患者表现为腹部冷痛,遇冷加重,口淡不渴,临床常用良附丸治疗。
2.湿热壅盛:患者表现出腹部拒按、大便秘结、口渴、小便黄赤,临床常用大承气汤治疗。
3.饮食积滞:患者表现出腹痛、嗳腐吞酸、消化不良,临床常用保和丸治疗。
4.肝气郁滞:患者表现为腹部胀痛、得嗳气则舒,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治疗。
5.中虚脏寒:患者表现出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神疲乏力临床常用小建中汤治疗。
中医对腹痛辨证论治较为复杂,建议患者腹痛时及时就诊。
以上就是“急性腹痛的中医证型”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