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药物有哪些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并不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这就导致身体器官不能正常运转。但是,近些年随着遗传因素影响使得疾病不断加剧,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生了嗜铬细胞瘤,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那么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药物有哪些?
(1)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①酚妥拉明:用于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治疗高血压危险发作或手术中控制血压。②酚苄明:常用于术前准备,术前口服,直至血压接近正常,服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卧、立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③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均为选择性突触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应用时易致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故应在睡前服用,尽量卧床。④乌拉地尔(压宁定):可阻断α1、α2受体,并可激活中枢5-羟色胺1A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调节中枢的交感反馈作用,故在降压的同时不增加心率。
(2)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因使用α受体阻断剂后,β受体兴奋性增强而致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改善症状。
(3)钙通道阻断剂(CCB)。CCB可用于术前联合治疗,尤适用于伴冠心病或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或与α、β受体阻断剂合用进行长期降压治疗。常用硝苯地平。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
(5)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是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主要用于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高血压危象发作或手术中血压持续升高者。严密监测血压,调整药物剂量,以防血压骤然下降,并监测氰化物的血药浓度。
(6)儿茶酚胺合成抑制剂。-甲基对位酪氨酸为酪氨酸羟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阻断儿茶酚胺合成。根据血压及血、尿儿茶酚胺水平调整剂量,可逐渐增加。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抑郁、消化道症状、锥体外系症状如帕金森病等。减量或停药后上述症状可很快消失。
关于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药物有哪些?上面小编介绍的比较详细,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够给患者带去一些帮助,出现嗜铬细胞瘤是由于起初患病的时候没有及时做好治疗所导致的,嗜铬细胞瘤的确不太好治愈,所以更加需要患者积极配合长期坚持治疗。
治疗嗜铬细胞瘤的选择药物有哪些
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较为常用的选择药物有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这类药物的作用是帮助改善患者体内的的血流,保持血管的打开和放松,降低血压。除此之外,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因为嗜铬细胞瘤会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激素,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建议尽可能的话及早通过手术切除肿瘤。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包含良性和恶性两种。不论是良性细胞瘤还是恶性细胞瘤,即便是在其体积非常微小的状态下,仍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激素,从而引起患者出现高血压、头痛、震颤、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其实目前尚且缺乏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直接通过手术对细胞瘤加以切除。然而,对于部分不具有明显手术指征的患者,则只能通过服用降压药并配合接受放化疗的方式对病情进行控制。
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控制患者血压的药物包括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两种,具体药物如苯氧苄胺、哌唑嗪、普萘洛尔等药物,但是这类药物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要注意把控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间碘苄胍进行放射治疗或者是接受放射性核素肽受体介导治。
总之不管是使用何种药物,何种治疗方法,其最重要的目标是控制儿茶酚胺激素的分泌、控制血压。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不建议患者通过药物治疗。
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药物有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抗肿瘤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生长抑素衍生物等。
一、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主要用于术前控制血压,以避免患者在麻醉、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出现血压大幅度波动而危及生命。常用的药物包括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前者常用的有酚妥拉明、酚苄明、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后者常用的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二、对于转移性嗜铬细胞瘤患者,可使用抗肿瘤药物联合化疗药物。
1、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达卡巴嗪联合,即临床中常用的CVD方案。该方案多在2~4个疗程后起效,治疗完全有效率在4%左右,部分有效率及病情稳定率可达37%和14%。但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血白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2、替莫唑胺和沙利度胺联合使用,治疗已转移的嗜铬细胞瘤具有较好疗效,2年生存率可达61%。
三、生长抑素衍生物。2019年NCCN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使用奥曲肽、兰瑞肽等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衍生物,用于治疗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阳性、肿瘤未能完全切除、有远处转移的嗜铬细胞瘤患者。
以上就是“治疗结肠嗜铬细胞瘤的药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