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胆石症常用哪些中成药
胆囊是人体比较重要的消化器官,可以储存肝脏分泌产生的胆汁,在胃肠道进行食物消化的时候,通过胆总管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发挥一些物理消化作用。但是如果平时饮食不当,而且日常生活习惯不佳,那么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微量元素在胆囊内沉淀,有时会导致局部结石的形成。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腹痛,如果病情严重还可能会合并局部组织的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一些中成药对于胆石症会有很好的效果,常见的有以下三种药物。
1、金胆片
这种药物的成分有龙胆草、金钱草、虎杖、猪胆膏等,通常具有清利肝胆湿热、通经活血的功效,服用以后可以有效增加胆汁分泌,而且会松弛胆道括约肌。服用金胆片以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腹痛症状,并且能够有效消除局部的结石。
2、胆石通利胶囊
胆石通利胶囊一般含有金钱草、茵陈、黄芩、大黄、硝石等中药成分,可以有效清热利胆和化瘀排石,一般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胆囊炎和胆结石。服用胆石通利胶囊时需要注意忌辛辣刺激饮食,而且要在饭后服用。
3、乌军治胆片
乌军治胆片能够清泄肝热、利肝排石和理气止痛。这种药物在胆囊切除术及时服用,能够有效防止局部炎症的出现,而且会防止结石的复发,同时也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以上这些中成药对于胆石症会非常有效,可以根据辨证来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药物来进行积极治疗。在服药治疗的同时,胆石症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而且要避免食用一些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平时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并且多和喝清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结石的形成。
治疗胆结石的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胆结石的中成药,比如消炎利胆片、复方金胆片等,主要有抗菌消炎的目的,同时也有利胆的作用,能够改善病人胆囊炎症,并且可以缓解病人由于腹部疼痛或者胆汁淤积造成的黄疸等类似症状,适用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病人。如果病人急性发作且疼痛非常明显,单纯口服中成药效果不好,需要服用抗生素或者静脉输入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病人腹部疼痛比较轻、隐痛、胀痛伴随厌油、消化不良等,可以考虑口服中成药物对症治疗,一般需要口服半个月或者口服1个月左右的时间。
治疗胆结石最好的中成药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不存在治疗胆结石最好的中成药这一说法。治疗胆结石的中成药主要包括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胆石利通片、金胆片、胆宁片等,但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1、消炎利胆片。
消炎利胆片主要由穿心莲、溪黄草、苦木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祛湿、利胆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但对于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等人群禁止使用。
2、胆舒胶囊。
胆舒胶囊主要由薄荷素油组成,具有舒肝理气、利胆排石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但对于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3、胆石利通片。
胆石利通片主要由青皮、陈皮、郁金、枳壳、姜黄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利胆、解痉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引起的右胁疼痛、口苦等症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等人群禁止使用。
4、金胆片。
金胆片主要由龙胆、金钱草、虎杖、猪胆膏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利胆、排石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对于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
5、胆宁片。
胆宁片主要由大黄、虎杖、陈皮、青皮、白茅根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化湿、疏肝利胆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湿热未清引起的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等症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等人群禁止使用。
另外,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病情加重。同时,用药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
治疗胆石症的中成药
金胆片成分有龙胆草、金钱草、虎杖、猪苦胆。具有清利肝胆湿热、通经活血、增加胆汁分泌、松弛胆道括约肌的作用,可抑制肠道细菌向胆管的逆行感染。主治急性和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和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服法:口服,每次6-10片,一日3次。须连服3个月以上,孕妇慎用。
胆石通利胶囊。主要成分:金钱草、茵陈、黄芩、大黄、硝石、白矾、郁金、三棱、陈皮、乳香、栀子、甘草。主治:清热利胆,化瘀排石。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
乌金治胆片成分有乌梅、大黄、姜黄等。作用是清泄肝热、利肝排石、理气止痛。主治:胆石症,胆道感染,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用法:每次4片,一日3次。6-8周为一疗程。
。
以上就是“治疗胆石症的中成药”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