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汗最强的中药
出汗属于人体正常的代谢过程,并没有止汗最强的中药这种说法。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止汗药物对症治疗,临床中常用的有中药和中成药。
1、中药。
(1)黄芪:具有敛汗、补益脾胃、补气固表、利水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脾气虚弱出汗者。
(2)浮小麦:具有除热、止汗、益气之功效。主要治疗体质虚弱导致的虚汗、盗汗。
(3)五味子:可起到滋肾、生津、收汗、涩精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肾虚导致的盗汗。
2、中成药。
(1)玉屏风颗粒:主要适用于气虚自汗患者,除了出汗,通常还伴有少气懒言、动则气喘、神疲乏力等症状。
(2)麦味地黄丸:主要适用于肾虚盗汗患者,肾虚盗汗表现为夜晚睡眠中出汗,伴有潮热、烦躁、失眠、手脚心发热、口干舌燥等症状。
(3)生脉丸:主要适用于有湿热的患者,通常伴有口味重、大便秘结、舌苔厚腻等症状。
。
可以止汗中药有哪些 推荐6种中药解决多汗症
有很多人在很凉快的天气也会出现汗多的现象,不感到热但是流很多汗,其实这是一种中医病症,中医认为这是属于虚汗、盗汗,在治疗的时候也需要用中药来解决,有很多中药有止汗的效果,如黄芪、白术、五味子、浮小麦等。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出汗是不正常的,但是出汗过多也是不正常的,特别是在没有运动、天气凉快的时候出汗,更加不正常了,还有些人睡觉的时候会出很多汗,这些都是属于虚汗、盗汗的问题,中医认为是一种病症,可以选择有止汗作用的中药来改善,下面推荐几种止汗的中药。
1、浮小麦:这种中药性味甘凉,入心经,有很好的止汗作用,可以治疗虚热引起的出汗过多,是清虚热药的中药。可以直接用浮小麦煎水服用。
2、糯稻根:糯稻根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有滋阴、清热、止汗的作用。它是一种固表止汗的中药。可直接煎汤服用,阴虚盗汗的患者可以用它搭配黑枣、红糖煎水饮用。
3、麻黄根:这种中药性平味甘涩淡,入肺,心经。有降压、固表、止汗的作用,是收敛性止汗药物。虚汗淋漓可以用麻黄根、黄芪制作成药丸,每天用浮小麦煎水送服。
4、红芪:红芪和黄芪是不一样的,它性味温甘。入肺、脾经。有补气、止汗、利尿、养阳等作用,属于收敛性止汗中药。对气虚疲乏,少食稀便,表虚自汗,气虚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5、酸枣仁:这种中药性味平甘,入心、脾经,有止汗、养心、养神的作用。对心虚失养引起的多汗症有很好的疗效。也可以治疗心悸、健忘、失眠、睡眠中出汗等病症。
6、五味子:五味子性温味甜酸,有收敛、固涩、补气、生津的作用,五味子味酸能止汗生津;味甜能补气,常用于治疗气津两伤引起的多汗、口渴、困倦和虚弱。
上面这些就是有止汗作用的中药,通过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疗效,虽然都是止汗的,但是治疗的病症是不一样的,患者最好是经过中医辨证再选择合适自己的使用,治疗汗多最好方法是先找出原因,许多疾病会导致出汗。
出汗多用什么中药来调理
出汗多可以用黄芪、浮小麦、白术等中药来调理。
1、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的功效,如果患者是因为肺气虚或者脾气虚导致的出汗多,就可以用中药黄芪来调理。
2、浮小麦:
浮小麦有除虚热,止汗的功效。对于患者所出现的自汗、盗汗等症状有比较好的效果,所以出汗多可以用浮小麦来调理。
3、白术:
白术味苦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对于脾气虚弱,肌表不固导致的出汗多有非常好的效果。
建议出汗多的患者及时就医,在专业中医药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切记不可擅自服用药物,避免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且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不可以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的饮品,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可以止汗中药有哪6种
目前用于治疗上的止汗中药有:五味子、酸枣仁、红芪、白术、熟地、茯神等。
1、五味子:具有止汗生津的效果,对于气血两虚的患者,适当服用五味子可以止汗,解决多汗症。
2、酸枣仁:酸枣仁具有养心止汗的疗效,对于心虚、心悸导致的汗多效果很好。
3、红芪:其性温,通过利尿来达到止汗的功效,对于有全身浮肿但又易出汗的患者,效果很好。
4、白术:当女性处于更年期,激素分泌失调,脾气暴躁易出汗,白术效果极佳。
5、熟地:当患者肾脾虚弱导致生汗时,可以煎服熟地,来解决多汗。
6、茯神:对于夜间盗汗、脾肺两虚时,可以服用茯神止汗。
当出汗太多时,一定查明原因对因治疗。此外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以上就是“治疗热汗的中药”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