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脑疝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利尿剂、20%甘露醇、高渗盐溶液
1、20%甘露醇:静脉滴注可增加血管内的渗透压,使液体由组织进入血液,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疝。
2、高渗盐溶液:输注之前需要检查患者血钠水平,注意低钠血症患者慎用。
3、利尿剂:通过利尿减轻脑水肿,有利于减少高效脱水剂的用量,对心脏功能或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有好处。
二、手术治疗
1、外减压术:切除大块颅骨,敞开硬脑膜,通过扩大颅腔容积来降低颅内压使脑疝复位,较多采用,包括骨瓣成型减压与颞肌下减压术。
2、内减压术:通过切除己经损坏或正常的脑组织来缩小脑体积,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目的。
3、直接辅助性手术
(1)将颞叶底部及尖端向外上方翻起,使脑疝部复位。如果这一措施获得成功,可见到一股清亮的脑脊液由下面冲出,附近的脑干及颅神经也均能看到。
(2)将疝出的脑组织部分切除:这是一个很合理的方法, 能够有效地解除对中脑的压迫, 若在病灶切除后进行,则暴露更好。
(3)天幕切开术:从效果上来说,能够彻底解决对中脑的压迫,但是此手术本身操作比较困难,而且在天幕下往往有许多粗大的静脉窦不好处理。切开小脑幕时切开内侧1/3-1/2范围,即足以解除脑疝的压迫。
4、枕骨大孔疝的治疗:如呼吸停止时可行脑室穿刺放液,若由颅后窝占位性病变所引起,则应在清除病变后再进行广泛的枕下减压术,包括切除环椎后部和敞开硬脑膜在内,如术中见小脑扁桃体下移入颈椎管内,甚至可将第2、3颈椎后弓咬除减压。若发现扁桃体嵌塞甚紧,或已有出血、软化等表现,则应将其小心吸除,如颅内压仍很高,还可考虑切除部分小脑半球。
脑疝要吃什么药?
脑疝治疗的关键为“抢在脑疝发生前”,即颅内压增高患者在病程未发展到脑疝阶段时就应根据病情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尽量预防脑疝的发生。脑疝发生后,必须做紧急处理,进行合理的药物或手术治疗,以限度地减轻脑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一般治疗首先,应评估颅内压增高或者脑疝患者的循环及通气情况,对于呼吸困难者,应紧急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床头抬高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避免吸痰,以免因咳嗽刺激导致颅内压增高。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通过输注液体以降低颅压,常用的药物有:20%甘露醇、10%甘油果糖、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如果以上药物无法控制患者病情,且患者也不符合手术指征时,可以考虑输注2%-23.4%的高盐渗溶液。高盐渗溶液的的颅内降压效果优于甘露醇,对于合并有血容量不足及低血压患者,在治疗之初首先就应该使用高盐渗溶液,禁止使用甘露醇。输注高盐渗溶液之前,需要检查患者血钠水平,低钠血症患者慎用。在输注期间需要注意监测患者尿量、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通过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查明病因。手术治疗对于已经形成脑疝的患者,及早彻底清除原发病才是根本的治疗方法,不可单纯依赖减压术,因为不适当的减压反而增加脑组织的移位及脑干扭曲,加重病情。根据病因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或者进行脑脊液引流。如果经过药物治疗,颅内压增高仍不能得到控制或者难以确定病因的患者,可考虑行减压术。主要包括:去骨瓣减压术即通过移除一部分头骨以容纳膨大的脑组织,主要用于创伤性脑损伤、中风和其他与颅内压升高相关的疾病中。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控制颅内压的进一步增高,降低脑疝发生风险。内减压术通过切除已经损坏或正常的脑组织来缩小脑体积,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在开颅术中若脑组织大量膨出,无法关颅时,可做部分脑叶切除以达到减压目的。
脑疝的治疗
脑疝是指由于颅内压升高,导致部分脑组织移位,当脑组织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则称之为脑疝。脑疝是神经外科非常凶险的危重症,发生速度很快,在极短时间内就可能造成昏迷甚至死亡,脑疝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
脑疝治疗的关键在于抢在脑疝发生之前给予相应的治疗,所以脑疝的存活率与治疗是否及时直接相关。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首先要使用药物来降低颅内压,常用的药物包括20%甘露醇、10%甘油果糖、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高渗盐溶液,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瞳孔变化。一旦发生脑疝,要尽早发现,立即紧急采取手术治疗。脑疝的手术治疗,包括去骨瓣减压手术以及切除部分脑组织进行内减压手术两种方式。
脑疝的治疗?
刚开始发生脑疝时,其治疗主要是积极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甘露醇、高渗糖、速尿等,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也要适当的根据病人的病情采取相应的外科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脑室外引流术、去大骨瓣减压术、内减压术、脑室分流术等,可根据脑疝病人的病情和个人状况,选择合适的内外科治疗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治疗脑疝的常用药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