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有哪些?
腹泻常常是由于小肠吸收不良引起的消化道疾病,而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物尤其是脂肪不能被小肠充分吸收,从而导致腹泻、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长期这样会变得消瘦,对身体影响很大。那么,有什么中医可以治疗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呢?
中医治疗:
(1)湿热内壅:
腹泻骤发,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秽臭如蛋花汤状,其间夹有黄色脂块,日行数次或十数次,腹部胀痛,烦热口渴,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茯苓12克、通草3克、车前子12克、木香10克、萆薛10克、生薏苡仁15克。
(2)食滞胃肠证:
腹胀腹泻,大便黏滞,伴有不消化之物,或夹有黄色脂块,臭如败卵,日行数次;脘酸腹胀,泻后痛减,嗳腐吞酸,恶闻食嗅,呕恶,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行气畅中。
方药;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1克、连翘10克、黄连10克、厚朴10克、莱菔子10克。
中成药:加味保和丸。
(3)脾虚湿盛证:
脾泻缠绵不愈,稍进油腻饮食即腹泻,粪质清稀,夹有白色脂块,腹中绵绵而痛,纳呆,面色萎黄,消瘦乏力,小便清长,舌胖苔白或白腻,脉沉滑。
治法:健脾燥湿,和中止泻。
方药:党参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生甘草6克、桔梗6克、山药10克、白扁豆12克、
砂仁6克、薏苡仁12克、白芍10克、莲于肉10克。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4)脾肾阳虚证:
腹泻日久,粪质清稀或完谷不化,滑脱不禁,腹痛喜暖喜按,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舌胖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方药:人参6克、白术10克、肉豆蔻IO克、诃子lO克、罂粟壳6克、广木香10克、肉桂6克、白芍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四神丸。
中医治疗虽没有西医药片的治疗效果迅速,但是中医可以调理脾胃,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长期的吸收不良会引起体重减轻、消瘦、疲乏,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也造成人体营养素的缺乏而患病。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中医怎么治疗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以中成药治疗为主。中成药有胃肠安丸、参苓白术散、麻仁润肠丸等,但需要根据症状来用药。1、胃肠安丸:该药具有理气止痛、止泻的功效,如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表现为腹泻、消化不良等,可遵医嘱服用该药。2、参苓白术散:该药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伴有脾胃虚弱导致腹泻,可遵医嘱服用该药调理。3、麻仁润肠丸:该药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患者如表现为大便干燥、便秘,可在医嘱下服用该药。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的中成药,建议经中医师辨证后再用药,不可盲目服药。
脾胃吸收不好吃什么中成药
脾胃吸收不好可以吃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
1、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是一种中成药,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症状,比如恶心、呕吐、体倦乏力等。
2、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也可以用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大便溏泄、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不适症状。
3、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是一种中成药,由党参、甘草、当归等中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也可以用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体倦乏力、食少腹胀等症状。
除此之外,脾胃吸收不好也可以吃附子理中丸、补脾益肠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盲目服用。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治疗。
小肠消化吸收不良综合症吃什么中成药治疗
小肠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可以吃固肠止泻丸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小肠不能正常吸收营养物质,而出现的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常见的有腹痛、腹胀、营养不良等症状。如果是发育异常,或先天性缺乏消化酶以及老年性肠腺萎缩,归入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胃肠道切除术后,属于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
以上就是“治疗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中成药”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