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蛔虫的中药
驱蛔虫一般可以使用党参、白术、甘草等中药。
1、党参不仅具有补中益气的效果,还可以健脾益肺。另外,还可以缓解气血不足所造成的面色萎黄。同时对于感染蛔虫所造成的腹痛有缓解作用。
2、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还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同时还可以改善空肠平滑肌的收缩运动,对于蛔虫感染所造成的病情有辅助改善作用。
3、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补脾益气,有利于减轻蛔虫感染所造成的脾胃虚弱。
中药驱虫药有哪些
驱虫药主要是用于治疗体内有寄生虫感染的一类药物,中药中有部分药物具有驱虫作用,如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雷丸、贯众、鹤草芽等。但需注意的是,苦楝皮、雷丸、鹤草芽、雷丸等,都有一定毒性,所以不适合长期大剂量地服用。
使君子是比较常用的的一种中药驱虫药,它主要用于治疗蛔虫和蛲虫的感染。使君子除成人可以使用外,而且因具有气味甘香的特点,即气味较为好闻,而在既往未普及西药驱虫药时,针对儿童进行使用,因为其他即驱虫药物,气味较难闻。而苦楝皮主要是用于驱除钩虫,但由于具有毒性成分,所以不适合常用。此外,南瓜子也是常见的中药驱虫药物,一般可以用于驱除蛔虫和绦虫。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西药中有很多的驱虫药作用非常好,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小。而上述的中药驱虫药,现在已很少再使用。
中药驱虫药有哪些
驱虫药一般指将肠道寄生虫杀死或驱出体外的药物,中药中常见的驱虫药包括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等,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1、使君子:是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杀虫消积的作用,能够治疗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
2、苦楝皮:味苦,性寒,归肝、脾、胃经,具有杀虫、疗癣的作用,除用于蛔虫、蛲虫、钩虫等病症外,还可用于治疗疥癣、湿疮,由于具有毒性成分而不适合常用;
3、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作用,能够治疗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以及食积气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等病症;
4、南瓜子: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具有驱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绦虫病、血吸虫病,南瓜子治疗绦虫证通常与槟榔联用;
5、鹤草芽:味苦、涩,性凉,归肝、小肠、大肠经,具有驱虫作用,常用于治疗绦虫病;
6、雷丸:是真菌的干燥菌核,味微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
7、鹤虱:味苦、辛,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杀虫消积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
中药驱虫药一般空腹服用,能够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保证药物疗效,驱虫药本身不具备泻下作用,在服用时需加服泻下药物促进虫体排出体外。此外由于驱虫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应当严格控制用量,以免损伤正气,或过量服用导致中毒,且孕妇、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当慎用。
以上就是“中药治疗蛔虫的药品”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