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大、消谷善饥吃什么中成药
通常情况下,胃火大、消谷善饥可以吃的中成药有清胃黄连丸、栀子金花丸、清火栀麦片等。具体分析如下:
1.清胃黄连丸:消谷善饥指进食量多,但不久又会饥饿。清胃黄连丸主要成分有黄连、桔梗、知母、牡丹皮、甘草等具有解毒消肿、清胃泻火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胃火大导致的消谷善饥、咽喉肿痛。
2.栀子金花丸:主要成分有栀子、黄芩、金银花、天花粉等,具有凉血解毒、清热泻火的功效,可以用于胃火大导致的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症状的治疗。
3.清火栀麦片:主要由栀子、麦冬等成分组成,可用于肺热、胃热等引起的咽喉肿痛、发热、牙痛等症状的治疗。
除以上相对常见药物外,还有其他的药物,比如黄连上清片、一清胶囊等,用药都需要遵医嘱,若情况长时间不见缓解,需及时就医检查。
善饿易饥吃什么中成药
中医所说的“消谷善饥”指的是吃得多却容易饿的情况,常由胃火炽盛引起。针对这种情况,中成药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以下是两种常见的中成药:
一、清胃黄连丸:由黄连、石膏、桔梗、甘草等药物组成,能够清胃泻火、清热解毒。适用于治疗因肺胃火盛导致的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等。但不宜与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孕妇需谨慎使用。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
二、牛黄清胃丸:由牛黄、大黄、菊花、玄参等药物组成,能够清胃泻火、润燥通便。主要用于治疗因心胃火盛引起的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类似西医的扁桃体炎)咽痛、便秘、小便黄赤等。但孕妇禁止使用此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适用于治疗胃热炽盛导致的消谷善饥,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且消谷善饥还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建议患者在就医时查明病因后再进行治疗。
多食易饥的中医辨证治疗
传统医学中,多食易饥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胃热炽盛型、痰浊阻滞型、脾虚食积型,胃热炽盛型治疗时需清胃泄火;痰浊阻滞型治疗时需化痰健脾;脾虚食积型治疗时需补脾健胃,具体分析如下:
1、胃热炽盛型:由于饮食失节,长期过量食用肥甘厚味、辛辣香燥(芳香干燥)的食物,导致脾胃损伤。症状常表现为多食易饥、口渴、尿多、消瘦、大便干燥等。治疗时需清胃泄火,养阴增液,可以使用玉女煎等中药方剂,其中石膏、知母可清肺胃之热,而黄连、栀子则可清热泻火,此外还可选择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中成药来治疗。
2、痰浊阻滞型:主要是指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痰湿堆积在体内,从而引起胃部不适和饥饿感。这类患者常伴有口腻、舌苔厚腻等症状。中医治疗上,可选用化痰健脾的中药,如半夏泻心汤、陈皮化痰丸等,来清除痰浊。
3、脾虚食积型:主要病因是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受损,导致食物不能正常转化为营养物质,从而引起饥饿感。这种类型的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中医治疗上,可选用补脾健胃的中药,如四君子汤、六君子丸等来增强脾胃功能。
如果出现多食易饥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治疗。
消谷善饥吃什么中成药
消谷善饥可以吃泻黄散或四阴煎来改善。消谷善饥是指病人食欲过于亢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临床可分为脾胃热盛型和阴虚火旺型,脾胃热盛患者可用泻黄散,阴虚火旺患者可用四阴煎。
脾胃热盛,脾胃积热,热盛消谷而善饥。患者可表现为多食善饥,口渴喜冷饮,口气臭秽,形体消瘦,大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可用泻黄散治疗,该药由防风、藿香、炒山栀、生石膏、甘草组成,具有泻脾热,清胃火的作用。
阴虚火旺,素体阴虚,内热自生,热盛而消谷善饥。患者可表现为多食善饥,口干舌燥,烘热汗出,心烦易怒,手足心热,形体消瘦,大便干,舌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可用四阴煎治疗,该药由北沙参、生地、麦冬、白芍、百合、甘草、芦根组成,具有养阴增液,清热泻火的作用。
以上就是“治疗多食易饥的中成药”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