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萎缩怎么办
牙槽骨萎缩可能是牙周炎、牙龈炎、根尖周炎等疾病引起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牙周炎。
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导致细菌感染,可能会诱发牙周炎,出现牙龈红肿、疼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口服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治疗。
2、牙龈炎。
牙龈受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牙龈颜色异常等症状。可以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胶囊、头孢克洛胶囊等药物治疗。
3、根尖周炎。
根尖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可能会出现牙齿咬合痛、牙龈反复肿胀等症状。可以遵医嘱口服头孢拉定分散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治疗。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根管治疗术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牙周脓肿、颌骨骨髓炎等原因引起的,可以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齿槽骨萎缩怎么治疗
齿槽骨萎缩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保留病牙,根据不同的吸收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当难以保留病牙时,一般选择拔牙处理。
一、一般治疗:
1、水平型吸收:
齿槽骨吸收在牙根长度2/3以内时,一般都予保存,进行各种外科手术及固定疗法,尽量保存患牙。如患牙松动明显,X线显示齿槽嵴硬骨板消失,并有高度的稀疏阴影存在,牙根周围骨质有弥漫性吸收,同时调颌治疗无法达到负荷减轻者,则应属于拔牙适应症的范围。凡孤立牙或由孤立的少数牙构成牙列者,大都也属于拔牙适应症。水平型齿槽骨吸收达到根长2/3以上时,除非进行齿槽骨植骨术,只靠一般治疗,不能促使齿槽骨再生,因而一般认为系拔牙适应症。
2、垂直型吸收:
经过适当治疗,大多能够达到保存病牙的目的。例如,施行翻瓣术或牙龈再生术,并进行咬合调整,可以获得齿槽骨的再生,使病牙保存下来。三壁骨下袋(骨下袋的一个面是牙根面,而其他的三个壁均为骨质)最适用于植骨疗法,但对于骨下袋过深而狭窄的患者,病灶很难完全去除,患牙往往无法保存。
二、药物治疗:
如内分泌紊乱可导致牙龈萎缩;贫血和缺乏维生素C易牙龈出血;糖尿病人容易发生口腔炎症;白血病等严重疾病也可引起牙龈萎缩。在治愈原发疾病之后,牙龈萎缩也随之好转。
牙槽骨萎缩怎么治疗
牙槽骨萎缩一般较难恢复,可以通过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病情,还可以通过牙龈翻瓣术、牙周植骨术等进行改善。
1、牙周基础治疗:牙槽骨萎缩属于不可逆的疾病,当牙槽骨萎缩后,并不能自行恢复,但是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病情,如牙龈冲洗、上药、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等。
2、牙龈翻瓣术:由于牙槽骨无法恢复,可以通过牙龈翻瓣术,切除部分袋内壁以及牙周袋,从而达到消除或者变浅牙周袋的目的,可以对牙槽骨不正常的形态进行修整。
3、牙周植骨术:通常采用骨或骨替代品等移植材料,从而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方法,即局部进行切开、翻瓣、根面平整,然后植入骨组织或骨代用品,最后进行复位缝合。
此外,平时应注意加强口腔卫生,餐后及时刷牙或漱口,配合使用牙线、冲牙器等措施清洗牙齿缝隙。
牙槽骨萎缩怎么办
牙槽骨萎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不可逆,只能延缓病情发展。牙槽骨萎缩需要明确具体原因,既可能是生理性牙槽骨萎缩,也可能是病理性牙槽骨萎缩,可根据原因进行治疗。
一、生理性牙槽骨萎缩:
如果是全口发生的生理性牙槽骨萎缩,此时多可能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应注意口腔卫生和护理,认真刷牙、定期洗牙,护理牙龈以及保证牙齿周围骨质的健康。
二、病理性牙槽骨萎缩:
1、牙周病:如果患者口腔内发生多颗牙齿周围的牙槽骨萎缩,并且牙齿有牙石、松动情况,则说明存在牙周病。大范围的牙周病要积极进行洁治,然后分区段刮治并进行复查。清除掉牙结石和菌斑后再进行彻底的洁治和刮治,牙槽骨萎缩速度会减慢,而严重时可能需要应用牙周植骨手术治疗。对于已经发生牙槽骨萎缩的部位,其骨质并不会逆转和再度生长,需及时控制病理状态,减缓疾病进一步发展;
2、牙龈乳头炎:部分患者相邻两颗牙齿之间,常因牙缝存在有食物残渣而导致牙龈乳头炎的发生。牙龈乳头处长期发炎,又有食物嵌塞,就会导致个别部位牙槽骨吸收和萎缩。此时要进行认真护理,饭后要刷牙、漱口,可用牙线间隙刷清洁,同时可服用甲硝唑片和乙酰螺旋霉素片等药物。局部牙龈乳头炎症消失后,牙槽骨萎缩程度也可得到控制,不会进展。
日常生活中,三餐进食后应及时刷牙,而且还应尽量选择软毛牙刷,刷牙时避免用力过大,避免摄入辛辣、油腻以及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食物,减少牙槽骨萎缩的发病率。
以上就是“牙槽骨萎缩吃什么药”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