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吃什么药
内热是中医上的名词,治疗内热应根据引起内热的原因不同,是实热还是虚热选择合适的药物,常见情况如下:
1、实热:可以服用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板蓝根等,也可以服用牛黄上清片、黄连上清片、三黄片等复方进行治疗;
2、虚热:可以服用具有滋阴、清热作用的药物,如百合、麦冬、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中药复方进行治疗。
内热可以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主要是指体内有热邪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比如面黄目赤、口舌生疮、口腔溃疡、耳朵流脓、牙龈肿痛、咽喉疼痛以及小便短赤、大便闭结等,俗称上火。虚热也会出现类似上火的症状,但是产生的根源和实热不同,虚热是由于阴虚产生。
内热吃什么药
内热也被称为内火,在中医方面又称为火热内生,是指各种原因而引起的人体阴阳失衡,通常有实证、虚证之分,常用药物包括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天王补心丹、左归丸等。
如果是心火炽盛症患者,可给予导赤散加减药物调理,中成药物包括牛黄清心丸等;对于肝火上炎患者,可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中成药主要服用龙胆泻肝丸等;肺热炽盛患者则需要给予泻白散加减,常用中成药物包括牛黄清肺丸;胃实热患者则可给予清胃散加减调理,常用中成药物包括牛黄清胃丸等。
如果是心阴虚证患者,可给予天王补心丹加减,中成药可用天王补心丹;对于肺阴虚证患者,可给予沙参麦冬汤加减,中成药可用养阴清肺丸等;对于肝阴虚证患者,则可以给予补肝汤加减,中成药可用杞菊地黄丸等;肾阴虚证患者可选择左归丸加减,中成药包括左归丸等。
内火旺盛清热解毒的药
内火旺盛是中医的说法,俗称上火,可见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等症状,清热解毒是中医的治疗方法,内火旺盛清热解毒的药,可分为中药和中成药。中药可分为单味中药和方剂,中成药是以中药为原材料配方加工制成的成品药。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治疗内火旺盛的单味中药主要有金银花、连翘、石膏、知母、黄芩、菊花、板蓝根、大青叶等,方剂有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常见中成药有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清火片、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一、方剂:
1、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可泻火解毒;
2、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组成,可清热生津。
二、中成药:
1、黄连上清片:由黄连、栀子、连翘等中药组成,可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2、牛黄解毒片:由人工牛黄、石膏、大黄等中药组成,可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3、清火片:由大青叶、大黄、石膏等中药组成,可清热泻火,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
4、板蓝根颗粒:主要成分为板蓝根,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等;
5、清热解毒口服液:由石膏、金银花、玄参、地黄等中药组成,可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旺盛所致的面红发热、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等。
内火旺盛清热解毒的中药品种较多,不仅限于上述药物。当出现上火症状时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日常生活中应清淡饮食,多喝水,少食用辛辣、油炸类食物,以免引起上火。
内热上火吃什么药最好
内热上火没有所谓吃什么药最好的说法,要根据上火出现的症状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常用的清火类中药如防风通圣丸、黄连上清片、养阴清肺颗粒、久芝清心丸,具体介绍如下:
1.防风通圣丸:防风通圣丸主要由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等药物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缓解外寒内热的作用,适用于内热上火,同时有外感风寒,表现为怕冷、发高烧、头痛、咽喉干痛,小便少、颜色深,大便干结等症状者,还可以用于皮肤疖肿、脓疮等上火导致的病症。
2.黄连上清片:黄连上清丸主要由大黄、黄芩、菊花、连翘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通便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因内热上火引起的头晕脑胀、喉咙肿痛、大便干燥等症状。
3.养阴清肺颗粒:养阴清肺颗粒主要由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等组成,具有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等作用,适合于肺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干咳、咯血等症状,适合于阴虚火旺者。
4.久芝清心丸:久芝清心丸主要由大黄、黄芩、牛黄、冰片等中药成分组成,具有清热泻火、通便的作用,经常用来治疗内热上火引起的头晕脑胀、咽喉肿痛、牙齿剧烈肿胀、疼痛等。
总之,清火药有很多,上火症状也有很多,出现上火症状后要及时就医,请专业中医师辨证后,选择适合的清火药效果才会比较好。
以上就是“治疗火热内生的最新药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