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治耳鸣
临床上并没有一味中药治耳鸣这种说法,单独使用一味中医来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多需多味药联合应用。根据辨证论治可将耳鸣分为脾胃虚弱、痰湿困结、肝气郁结、心血不足、肾元亏损所致,需针对不同原因所致耳鸣进行针对性用药。
1、脾胃虚弱:耳鸣的起病或加重与劳累或思虑过度有关,或在下蹲站起时加重。可选用理中汤合益气聪明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人参、黄芪、甘草、干姜、白术等。
2、痰湿困结:患者可有耳鸣、耳中胀闷、头重、咳嗽痰多、口淡无味等症状,可选用涤痰汤加减,常用药物如半夏、胆南星、苍术、人参、茯苓等。
3、肝气郁结:耳鸣的起病或加重与情志抑郁或恼怒有关。可选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如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生姜等。
4、心血不足:耳鸣的起病或加重与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有关。可选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远志等。
5、肾元亏损:耳鸣持续时间较久,同时可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等症状,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加减,常用药物如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等。
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服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用药期间要禁忌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一种治疗耳聋耳鸣的中药
治疗耳聋、耳鸣的中药有很多不止一种,常用的药物有耳聋左慈丸、龙胆泻肝丸、杞菊地黄丸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私自用药。
1、耳聋左慈丸:
本品具有滋肾平肝之功效。主要是由磁石(煅)、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制)、茯苓、牡丹皮、泽泻等药物组成。可以用于肝肾阴虚、耳聋、耳鸣、头晕目眩等证。
2、龙胆泻肝丸:
本品具有清肝胆,利湿热之功效。主要是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聋,耳鸣,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等证。
3、杞菊地黄丸:
本品具有滋肾养肝的功效,主要是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耳聋,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证。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避免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冰激凌、红烧肉、辣椒等。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治疗耳鸣耳聋的一味中药
治疗耳鸣耳聋不止一味中药,一般有清气化痰丸、龙胆泻肝丸、耳聋左慈丸等,在服用此类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用。
1、清气化痰丸:此类药物是由黄芩、半夏、陈皮、苦杏仁等药物成分组成。用药后可以起到清肺化痰的功效,对治疗肺热咳嗽引起的胸脘满闷、耳朵闷胀等症状有帮助。
2、龙胆泻肝丸:耳鸣耳聋也有可能是肝火旺盛所引起,肝火上扰致耳部会引起此种症状。因此可以服用清肝利胆的药物治疗,服用龙胆泻肝丸后可以起到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对改善耳鸣耳聋、湿热带下、头晕目眩症状有帮助。
3、耳聋左慈丸:肝脏和肾脏的阴液不足后也会引起耳鸣症状,因此需要遵医嘱服用耳聋左慈丸治疗。此类药物具有滋肾平肝的功效,对肝肾阴虚所引起的耳鸣耳聋、头晕目眩有帮助。
除吃以上常见药物以外,也可以遵医嘱吃银翘散、杞菊地黄丸等药物治疗。用药期间不可以吃油条、肥肉、辣椒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一味中药治耳鸣
具有治疗耳鸣作用的中药主要有川芎、补骨脂以及黄连等,需要在平台药师指导下规范使用。
1、川芎:川芎性温味、辛,具有行气开郁、除风燥湿及活血止痛等功效,可以辅助治疗风寒头痛、寒痹痉挛及产后瘀阻块痛等症状,也可以辅助治疗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等原因所致的耳鸣症状。
2、补骨脂:补骨脂性温,味辛、苦,具有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及纳气平喘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遗精及虚寒咳喘等症,也可以辅助治疗肾虚耳鸣。
3、黄连: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实热所诱发的恶心呕吐、高热神昏及口舌生疮等症,也可以治疗实热所致的耳鸣。
除此之外,还有当归、金银花以及蒲公英等,避免随意盲目使用。
以上就是“一味中药治耳鸣”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