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过低可用什么中药治疗?
体温过低可以使用麻黄、桂枝、甘草等中药进行治疗。
1、麻黄。
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等症状。
2、桂枝。
桂枝具有温经通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脘腹冷痛等症状。
3、甘草。
甘草具有益气补中、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虚倦怠、咳嗽气喘等症状。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柴胡、白芍等中药。如果使用上述中药后,症状仍没有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体温低于36度出虚汗
如果是经常出虚汗,体温一般均比较低,因为在出汗的过程中,体温便可能会有所降低。此外,汗液蒸发也可能会带走体表皮肤的部分热量,所以测量体温时可能便会偏低,甚至出现低于36℃的情况。从中医角度而言,通常属于自汗的范畴,可能与肺卫不固证、心血不足证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具体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1、肺卫不固证:通常由于素体薄弱,加之病后体虚或久咳不愈导致肺气受损所引起,常见症状表现为稍微一动便大量出汗,或者安静时也容易出虚汗,伴有身体倦怠、乏力、容易感冒等,甚至出现体温低于36℃的情况,主要治疗原则为益气固表,常用的治疗方剂为桂枝加黄芪汤加减,或者玉屏风散加减。常用的中药比如黄芪、桂枝、白芍、防风、生姜、大枣、甘草等,常用的中成药如玉屏风颗粒等;
2、心血不足证:通常是由于思虑劳烦过度,损伤心脾,导致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心不敛营所引起,进而导致汗液外泄。此外,还可能伴有心慌失眠、精神疲惫、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甚至还可能由于大量出虚汗,而导致体温低于36℃的情况,主要治疗原则为养血补心,常用的中药方剂为归脾汤,常用的中药为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五味子等,常用的中成药是归脾丸等。
体温长期偏低,在34-35度之间。
你好,这个情况主要考虑体温偏低的问题,这个与阳虚有关系,建议可以喝中药调理,中成药的话可以吃金匮肾气丸或者是附子理中丸,同时还需要适当的运动来提高代谢率,可以提高体温。
以上就是“体温过低吃什么中药”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