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胆总管结石的病发率较高,这是不能忽视的肝胆外科疾病,病发后症状较为明显,容易产生发热、寒颤、右上腹痛以及黄疸等表现,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胆总管功能。大家要小心胆总管部位的健康状况,形成结石后需重视药物治疗工作,以下几种中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疗效显著。
1、利胆排石颗粒具有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的疗效,是一种口服的中成药,其成分包括金钱草、茵陈、黄芩、木香等,按规定用药可减轻尿黄、大便不通以及腹痛等表现。本品的性状为棕褐色的颗粒,应当在中医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量,对于体弱或是肝功能不良的患者应当慎用本品治疗。
2、胆宁片的性状为薄膜衣片,去除包衣之后显示出棕褐色,能起到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的疗效,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等病的治疗,正确用药才能控制病情发展,继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药物应当在饭后服用,但要控制好药物用量,部分患者用药后可产生大便次数增多的情况。
3、复方胆通胶囊由溪黄草、茵陈、胆通、穿心莲等中药成分组成,可起到清热利胆、解痉止痛的疗效,在临床上适用于急性或是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对于胆总管结石同样有效,继而控制病情发展。本品的性状为胶囊剂,需使用适量温水送服,但要均衡每次的用量。
看完介绍,了解了三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口服中药,该病给人们带来不便,且会影响到胆总管功能,因此在出现寒颤以及腹痛等症状时则要重视药物治疗工作。此外患者的饮食需合理安排,杜绝进食生冷、油腻或是辛辣性的食物,平时还要摄入一些利于消化的软质食物。
胆结石中药方剂有哪些
胆结石中医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临床上中药治疗胆结石要进行辨证论治,共分4个证型。
1.肝郁气滞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间歇性绞痛或闷痛、有时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右上腹有局限性压痛,伴低热、口苦。可用金铃子散合大柴胡汤。
2.肝胆湿热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有持续性胀痛,多向右肩背部放射、右上腹肌紧张、有压痛、有时可摸到肿大的胆囊,伴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思饮食,部分病人出现身目黄。可用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
3.肝胆脓毒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硬满灼痛、痛而拒按、或可触及肿大的胆囊、黄疸日深、壮热不止。可用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
4.肝阴不足证,胁肋隐痛、绵绵不已,可向右肩背部放射,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两目干涩、头晕目眩。可用一贯煎。
提醒注意: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以上就是“胆总管结石的中药方剂”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