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验方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多发于儿童身上的皮肤疾病,该症发病后,不但是皮肤表面上的紫癜,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美,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过敏性紫癜会引发较为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验方
1.桑叶、黑芝麻各60克,牡丹皮30克,大枣15枚。加水15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一般服药3~7天即可痊愈。
2.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土茯苓30克,白鲜皮、地肤子、萆Z各12克,丹参、赤芍、蝉蜕、防风、泽泻各9克,白芷、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一般服药4~6天即获显效或痊愈。
3.茜草根、侧柏叶、鲜白茅根各30克,黄芩、阿胶(烊化)、生甘草各6克,生地18克,牡丹皮12克,赤芍、白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3次,取500~700毫升药汁,一昼夜分4~6次服完。一般服药3~9天即可痊愈。
以上内容是关于过敏性紫癜治疗的方式详细介绍,该症不但影响个人形象,而且还危害身心健康。因此,患者一旦确诊病情,就需要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日恢复健康。
过敏性紫癜中药配方
过敏性紫癜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治疗起来却很“麻烦”,时不时复发!不过,也别担心,中医有不少方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比如复方水牛角汤、生地白茅根汤、抗敏汤、丹青汤、大黄牡丹汤等。
第一种中药配方:复方水牛角汤
取水牛角40~50克,生地黄10~30克,丹参、赤芍各10~20克,水煎后服用,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临床上主治过敏性紫癜急性发作,可改善低热、皮肤紫癜等不适症状。
另外,若兼有风热,可加蝉蜕、牛蒡子、防风、野菊、山豆根;伴有关节炎者,可加虎杖、桑枝、秦艽、地龙;有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症状者,可加川连、川柏、姜半夏;伴有肾炎症状者加白茅根、川柏、知母、大小蓟、蒲黄。
第二种中药配方:生地白茅根汤
取生地黄30克,白茅根90克,藕节炭、仙鹤草各10克,大枣4枚,水煎服。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可改善过敏性紫癜所致的发热、皮肤水肿、荨麻疹等不适表现。
第三种中药配方:抗敏汤
取甘草30克,蝉蜕、薄荷(后下)各9克,紫草、赤芍各15 克。水煎服,每日服3次,5天为1个疗程。功用是清热抗敏、凉血止血,有缓解过敏性紫癜所致的过敏反应。
第四种中药配方:丹青汤
取丹参、大青叶各15克,牡丹皮、生地黄、紫草各10克,水煎服。功用是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主治小儿过敏性紫癜。
若伴有关节肿痛,可加虎杖、牛膝;皮肤瘙痒加地肤子、蝉蜕;便血加地榆炭、槐花炭、仙鹤草;尿血加大蓟、小蓟、黄柏、墨旱莲;面黄乏力、心悸加党参、黄芪、白术。
第五种中药配方:大黄牡丹汤
基本处方是大黄9g(后下),牡丹皮15g,桃仁12g,冬瓜仁15g,葛根15g,黄连6g,防风12g,黄芩15g、蝉蜕9g,甘草6g。水煎服。
该方剂具有清肠泄热、破瘀化斑的功效,可治疗胃肠瘀热型过敏性紫癜,症见腹部阵痛,下肢皮肤满布瘀斑,口臭纳呆腹胀,或齿龈出血,大便溏稀,或便下蛔虫。
最后,提醒大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不可自行乱用,否则很容易危害健康,得不偿失。
[1]杨志波.常见皮肤病配方颗粒临床调配手册[M].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00.。
[2]焦鹏.中西医结合疾病诊疗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137.。
过敏性紫癜的中药治疗方剂
过敏性紫癜的中药方剂一般有犀角地黄汤、归脾丸、血府逐瘀汤等。过敏性紫癜,一般分为血热妄行、脾不统养两个证型。对于血热妄行的患者,可以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来治疗。对于脾不统血的患者,可以选用归脾丸加减来调理。如果患者病程较长,可能会伴有血瘀、阳虚等情况,可以选用血府逐瘀汤、小建中汤等加减来治疗。建议患者寻找专业的中医师,明确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过敏性紫癜的中药治疗方剂
以下几种中药能缓解过敏性紫癜。
1、凉血解毒汤为中药方剂,适用于热毒血疹引起的过敏性紫癜。
合理用药可以起到凉血解毒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皮肤紫癜和关节疼痛。处方由多种中药成分组成,包括连翘、炒槐和徐长青。将上述中药成分加入水中服用,每天服用一剂,可服用三次。
2、槐角丸属于单一中药。
其成分包括槐角炒麸皮、黄芩、当归等。标准药物具有清肠散风、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肠道风血、血热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缓解患者皮肤和关节症状。
3、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黄豆、牛蒡等中草药成分组成。
具有清凉皮肤、清热解毒的功效,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本品可与温开水一起吞咽或与开水一起服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可稳定病情,轻度患者有望通过药物治愈。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尽早服用中药可以控制病情发展,达到满意的助产效果。除药物治疗外,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尤其是油腻或辛辣食物绝对禁忌。
以上就是“过敏性紫癜的中药治疗方剂”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