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吃什么药
分泌性中耳炎通常分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用药会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多数人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者鼻炎、鼻窦炎,导致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引起咽鼓管的狭窄或阻塞,导致中耳呈负压状态,引起中耳黏膜水肿、血管渗透性增加,造成中耳积液。病人会有耳闷、耳堵、耳鸣、听力下降,少数人可能会有眩晕。这时通常要给予抗炎治疗,比如头孢或者阿奇霉素类口服,局部给予激素类药物进行喷鼻。同时给予鼻减充血剂,如麻黄素或者达芬霖进行喷鼻治疗。经过治疗以后,绝大多数人耳闷、耳堵的分泌性中耳炎症状会缓解或痊愈;只有;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少部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迁延不愈,造成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常进行咽鼓管的扩张,加鼓膜的置管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对鼻咽部的腺样体肥大或者鼻咽癌,造成咽喉管压迫,引起渗出性中耳炎。首先要进行腺样体肥大的切除,同时对鼻咽癌要进行放射治疗,然后进行鼓膜置管手术。
分泌性中耳炎吃什么药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药物如下:
1、抗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选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消炎治疗;。
2、激素:可选用地塞米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改善黏膜水肿;。
3、黏膜促排剂:可选用桃金娘油、厄多司坦等促进中耳腔分泌物的排出;。
4、鼻腔收缩剂:鼻塞明显的患者可选用羟甲唑啉、麻黄素类的鼻喷剂。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分泌性中耳炎吃什么药
分泌性中耳炎可选用广谱的青霉素类,二代的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地塞米松或者是强的松;羟甲唑啉或麻黄素等药物治疗。一、药物是以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不建议长时间选用全身的抗生素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因此在选择药物时,要尽量选择对两种细菌比较敏感的药物。二、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可以用地塞米松或者是强的松口服,也可以局部滴耳,或者是喷鼻。三、当鼻塞时,会影响到咽鼓管引流,或造成咽鼓管分泌物的积聚、堵塞。可以采用缓解鼻塞症状的药物,比如羟甲唑啉或者是麻黄素等减充血剂来滴鼻,成人可以采用一种咽鼓管滴药的方式,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内吹入泼尼松龙,可以每隔1天1次,每次1毫升左右,一共用3到6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以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以及病因治疗为原则。
分泌性中耳炎用什么药
分泌性中耳炎用什么药,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判断,如果病情比较轻微,可以遵医嘱使用黏液促排剂、抗生素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1、黏液促排剂
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受到细菌感染,导致耳道内出现大量的分泌物,引发耳道堵塞、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的症状,这种情况可以遵医嘱服用黏液促排剂,比如欧龙马滴剂、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稀释耳道内的分泌物,从而改善症状。
2、抗生素药物
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受到细菌感染,导致耳道内出现化脓性炎症,则需要遵医嘱服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可以有效杀灭耳道内的细菌,改善炎症反应。
3、糖皮质激素药物
如果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情比较严重,反复发作,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
除上述药物外,还可以遵医嘱采取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尽快到医院就医,采取手术治疗。
以上就是“分泌性中耳炎药物”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