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怎么治疗

病毒性肝炎怎么治疗
  目前,我国病毒性肝炎分为嗜肝性病毒感染造成的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与非嗜肝病毒感染造成的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
  那么我们来讲讲常见嗜肝性病毒感染造成的病毒性肝炎怎么治疗。对于甲肝与戊肝,是急性消化道传播的肝炎。一般情况下,根据有无黄疸分为无黄疸型肝炎与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通过积极保肝治疗,一般短时间内可以痊愈。黄疸型肝炎需要积极保肝、退黄等治疗,需要引起重视,极少数患者会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对于乙肝与丙肝,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乙肝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延缓病情进展。丙肝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多数患者可以痊愈。

病毒性肝炎怎么治疗相关阅读

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的预防要点

丁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之一的急性丁型肝炎是指HDV/HBV同时感染。潜伏期4~20周。临床表现及生化特征与单纯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可有乏力、食欲缺乏、黄疸及肝脏肿痛等。下面介绍一下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的预防要点是什么?

 1、忌辛辣
  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吸烟
  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
  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
  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
  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
  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
  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规律
  “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早操,劳逸结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畅
  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易成积癖。
  11、忌劳累
  肝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多休息是治疗关键。
  12、忌乱投医
  不要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肝炎导致的口唇发黄的症状检查

口唇发黄要注意肝炎问题,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由于引发肝炎的病因不同,虽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但是在病原学、血清学、损伤机制、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害、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往往有明显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肝炎导致的口唇发黄的症状检查:

疲倦乏力

重者两条腿有沉重感,稍作活动就感到疲乏,轻者工作不能持久,工作效率低,懒动。有些患者还有失眠、乏力症状。

  黄疸

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最先发现于巩膜,继而周身皮肤发黄,尿呈深黄色,外观象浓茶,大便色浅,如陶土状。黄疸较深时可以出现皮肤瘙痒。

 食欲不振

食欲不好,厌油腻食物,勉强进食后腹部出现饱胀感,有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

  上腹部疼痛

上腹部疼痛是比较有特异性慢性肝炎早期症状。患者自觉右上腹及肝区疼痛,有时向背部放射;疼痛以夜间为主,卧床休息可缓解,咳嗽高声谈笑时加重。个别人可有脾大,并伴有脾区疼痛。

如何有效预防HCV与HBV重叠感染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7亿人感染HCV。在我国健康人群抗HCV阳性率0.7%~3.1%,约3800万人。 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约50%~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下面介绍如何有效预防HCV与HBV重叠感染。

1、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水源保护、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粪便无害化处理,提高个人卫生水平。

2、加强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注射实行一人一管,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医疗器械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

加强对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做好制品的HBsAg检测工作,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非必要时不输血或血液制品。漱洗用品及食具专用。接触病人后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保护婴儿切断母婴传播是预防重点,对HBsAg阳性尤以HBeAg亦呈阳性的产妇所产婴儿,出生后须迅即注射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及(或)乙型肝炎疫苗。

常见身心疾病有多少

1、消化系统心身疾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痛)、慢性胃炎(胃痞)、胃神经症(胃胀)、溃疡性结肠炎(泄泻、痢疾)、肠神经症(泄泻)、习惯性便秘(便秘)、慢性肝炎(胁痛)、慢性胆囊炎(胆胀)等。

2、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原发性低血压病(眩晕)、冠心病(胸痹)、心律失常(心悸)、心脏神经症(胸痹)、雷诺氏症(厥证)、β—受体高敏症(心悸)、心因性晕厥(厥症)等。

3、呼吸系统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喘证)、神经性咳嗽(肝咳)等。

4、神经系统心身疾病:脑卒中(中风)、癫痫(痫证)、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紧张性头痛(头痛)等。

5、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糖尿病(消渴)、甲亢(瘿病)、肥胖病(痰病)、尿崩症(消渴)、心因性多饮(消渴)等。

6、泌尿生殖系统心身疾病:前列腺炎(白浊),过敏性膀胱炎(淋症)、尿道综合症(淋症)、原发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等。

7、骨骼肌肉系统心身疾病:类风湿(痹证)、全身肌肉痛(痹证)、书写痉挛(振颤)、局部性肌痉挛(振颤)等。

8、外科系统心身疾病:腹部手术不适综合证(腹痛)、肠粘连症(便秘)等。

9、妇产科心身疾病:痛经(痛经)、闭经(经闭)、月经不调(月经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前后诸症)、不孕症(不孕)等。

10、儿科心身疾病:神经性厌食症(厌食)、遗尿症(遗尿)、腹痛(腹痛)、头痛(头痛)等。

11、皮肤科心身疾病:湿疹(湿毒疮)、牛皮癣(白疮)、痤疮(粉刺)、斑秃(油风)、慢性麻疹(风疹块)、多汗症(汗证)、皮肤瘙痒症(风搔痒)等。

12、眼科心身疾病:原发性青光眼(五风内障)、中心性视网膜炎(视惑)、飞蚊症(云雾移晴)、白内障(园翳内障)、眼睛癔症(暴盲)等。

13、耳鼻喉科心身疾病:心因性耳聋(耳聋)、美尼尔氏征(眩晕)、失音(喉喑)、过敏性鼻炎(鼻鼽)等。

14、口腔科心身疾病:口臭(口臭)、口腔溃疡(口疮)、 特发性舌痛(舌痛)、心因性牙痛(牙痛)等。

15、肿瘤科心身疾病:肺癌(肺积)、胃癌(积聚)、肝癌(胁痛)、肠癌(便血)、乳腺癌(乳岩)、食道癌(噎嗝)等。

16、心身亚健康。

17、治未病研究。

18、其他,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研究。

干扰素治疗期间意外怀孕是否一定要终止妊娠

我国2015年10月新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提到:“对于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如应用干扰素α治疗,建议终止妊娠。”但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在我国,可能是计划生育的原因,人们大多希望优生优育,因此特别害怕药物对胎儿的伤害,无论使用什么药物,一旦治疗期间意外怀孕大多选择人工中止妊娠。其实这种选择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流产有可能导致子宫损伤,造成严重并发症;流产造成的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流产造成生育延迟,而年龄越大生育能力越低,35岁女性的生育能力仅为25岁女性的50%,38岁则降低到25%,40岁降低到10%,42岁女性即使月经正常其生育能力也只有25岁女性的2%。

年龄越大胎儿异常的风险也越高,25岁以下的孕妇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的风险为1/1185,而35岁时则高达1/335。另外,流产手术和流产药物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女性,常常在流产后发生肝功能异常,乙肝活动,肝病进展,这对以后生育的影响就更大了。

在国外,只要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能不确定,很少有医生建议孕妇人工流产,一般建议停止可能不安全的药物,继续妊娠,严密监测。2007年的美国《乙肝管理指南》建议干扰素治疗期间意外怀孕,应立即停止治疗。2012年欧洲的《乙肝指南》建议,如果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必须停用干扰素,换用妊娠安全程度B级的核苷(酸)类药物继续治疗。但均未建议终止妊娠。

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药物不良反应周刊数据库(Reactions Weekly)中检索有关女性在干扰素治疗期间怀孕的文献,包括一篇干扰素α对胎儿安全性的系统回顾,发现干扰素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流产、胎儿发育迟缓、低体重儿等,没有检索到一例引起胎儿畸形的报道。

可以看出,干扰素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流产或胎儿发育迟缓。这主要是干扰素的抗增殖作用和抑制蛋白质合成所致。另外,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多,可引起母亲发热、白细胞减少、甲状腺异常等,在治疗期间怀孕对胎儿生长发育也会有影响。

因此,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女性如果意外怀孕,是否终止妊娠应根据母亲的意愿,权衡利弊后决定。尤其是年龄较大尚未生育的女性,不仅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还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生育年龄、流产风险和对将来生育的影响,权衡利弊后再为腹中胎儿的命运做出选择,千万不要盲目流产。

(0)

相关推荐

  • 肝纤维化的病因

    肝纤维化的病因:   慢性肝炎进展至肝硬化的必经之路是肝纤维化。我国常见肝纤维化病因如下:   1、病毒性肝炎:我国是肝病大国,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

    09-06
    20
  • 重型肝炎传染吗

    重型肝炎传染吗:   肝炎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肝炎。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主要是依据其发病原因。   肝炎根据是否病毒感染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目前病毒性肝炎分为嗜…

    12-20
    11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造成的肝脏慢性炎症,一般为HBV感染人体超过半年。   我国HBV传播途径一般为母婴传播,慢性乙…

    11-15
    18
  • 肝功能五项是什么

    肝功能五项是什么:   肝功能是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 肝功能检查包括诸多项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白蛋白、胆碱酯酶等。所以一般来说,肝功能…

    10-09
    12
  •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有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是慢性HBV感染者怀孕及分娩过程中将…

    12-22
    17
  • 肝脓肿的检查

    肝脓肿的检查:   肝脓肿是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肝脓肿患者往往有糖尿病、胆道疾病等基础病。   该类患者如果在各种诱因下出现寒战、高热、肝…

    12-20
    10
  • 什么是酒精肝

    什么是酒精肝:   酒精肝主要是指一个人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在肝脏的代谢,然后导致肝功能的损伤。   酒精肝患者在初期的症状主要是感觉有点乏力,吃饭不香,不想吃东西。因为本身有长期饮酒…

    08-30
    12
  • 急性乙肝好发于哪部分人群

    急性乙肝好发于哪部分人群: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母婴传播是慢性HBV感染母亲怀…

    11-15
    12
  • 145阳性是什么

    145阳性是什么:   145阳性是什么?145阳性应该是指乙肝5项检测内容,乙肝5项包括乙肝,肝炎表面抗原,乙肝肝炎表面抗体,乙肝肝炎e抗原乙肝肝炎e抗体和乙肝肝炎核心抗体,其中…

    12-20
    12
  • 酒精肝如何调理

    酒精肝如何调理:   酒精肝的调理来讲,第一步首先是要完全戒酒的,无论是啤酒、白酒、红酒,我们有的患者说医生我可以喝点红酒,这个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就一点点,任何酒它的代谢都是在肝脏…

    09-01
    16
  • 什么是药物性肝硬化

    什么是药物性肝硬化:   提到药物性肝硬化,首先来聊聊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

    11-15
    14
  • 肝损伤能治好吗

    肝损伤能治好吗:   肝损伤能否治好,主要看肝损伤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肝损伤原因常见的有肝炎、肝脓肿、胆道梗阻等。肝炎常见的种类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

    10-09
    1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