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单纯的药物治疗对动脉瘤没有明显效果,但在控制血压及延缓动脉瘤进展时有一定的帮助。因此一旦患有动脉瘤,手术及介入治疗是唯一的治疗方式,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动脉瘤,可以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
动脉瘤的治疗方法相关阅读
脑动脉破裂的原因
脑动脉破裂的原因:
脑动脉破裂多为先天性血管异常造成,包括动脉瘤形成,动静脉血管畸形等,可能与遗传及发育缺陷有关。本身脑动脉的血管异常就有内中膜发育异常或受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增高和血流涡流冲击的因素影响下动脉壁弹性和强度逐渐减弱,管壁薄弱的部分逐渐向外膨胀突出形成动脉瘤。而动脉瘤破裂的原因于它的体积密切相关。
一般动脉瘤直径小于3毫米出血机会较少。直径在5到7毫米是动脉瘤出现破裂高度危险的体积状态,体积越大越容易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 一旦有动脉瘤压迫症状发生出血破裂的危险性更高。
典型的动脉瘤仅由内膜和外膜组成,菲薄如纸,而且动脉瘤发生处常有脑血管畸形,血管壁极为薄弱,处于破裂的临界状态,在激动或不明显诱因状况下,即可破裂出血。
动脉瘤破裂能活多长时间
动脉瘤的破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如果连接心脏的大血管在升主动脉的部位破裂了,它的死亡率非常高,90%的病人在家里就因为大出血、低血压休克或者心包填塞而死亡,能够活着到医院的患者一般需要做胸主动脉瘤的急诊手术,它的死亡率风险非常高,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它的死亡率能够达到40%,而手术成功率大约只有50%,动脉瘤一旦破裂,病人的转归预后就非常差,所以这类病人重在预防。在全国几个大的中心每天急诊都会收到主动脉夹层的病人,这类病人没有破裂出血,但主动脉撕裂了,血液进入血管壁的两层中间,根据主动脉夹层累及的范围把它分为A型和B型,A型比B型要凶险得多,A型的主动脉夹层通常累积到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没有累积到升主动脉的一般把它归为B型主动脉夹层,A型主动脉夹层一定要抓紧时间做急诊手术,A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人一周之内的死亡率在90%,这类病人如果没有外科手术,只是药物治疗,那么十年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B型夹层的生存率比较高一些,十年左右还有80%的病人还能存活,但是B型夹层如果不积极的做介入手术或开刀手术治疗,夹层长期存在血管就会不断的扩张,之后成为夹层动脉瘤,再去做手术风险会很大,所以应该积极考虑去做介入手术或者是开放手术。
动脉瘤介入治疗是什么
动脉瘤的介入是最近20年来新兴发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措施和治疗理念,最早所有的动脉瘤都需要开放手术或开胸开腹,直到1975年美国一位医生尝试着用介入的方法,也就是在动脉瘤的内部腔内放进一个人工血管来治疗腹主动脉瘤,从此开创了动脉瘤、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或腔内治疗的时代。经过这么多年医疗器械、各类材料的进步,早期介入治疗会有支架的衰老、支架的破裂或者内漏的问题,到今天已经有第三代支架、各种辅助的导丝、导管,目前可以在支架放完之后进行开窗,使得支架虽覆盖了病变的主动脉,但又给分支血管留出了一定的血流空间,这一类叫开窗技术;还有一类叫分支技术,就是把一个支架放在有好几个分支的一段主动脉上,把病变隔绝掉同时又能在主血管当中放进分支支架,以保证这些分支动脉的供血;现在还能给病人做定制支架,定制支架是根据每个病人各自个体化的血管形态和解剖结构来做定制支架,在一次手术中完成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个很好的手术方案和理念,它能够减少病人的创伤、加快病人的恢复速度,但是目前介入治疗的花费很高,因为一些进口的医疗器械非常贵,但是总的来说,介入治疗或微创的理念是将来外科发展的一个方向。
动脉瘤介入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大血管的动脉瘤介入手术之后,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控制高血压,很多病人得这个病是因为高血压,所以在腔内介入治疗放入支架之后,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会导致手术的失败,甚至内膜撕裂或夹层,所以手术之后最要紧的是积极控制病人的高血压。第二是在某些分支支架或者是颈动脉支架的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之后,要给病人吃抗血小板药预防小口径血管的血栓问题,如阿司匹林、波立维等药物,如果支架放完之后长血栓,可能很快就堵了,对病人的治疗非常不利,甚至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这类病人,要积极的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