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的自我疗法在疾病的初期,神经根压迫症状较轻,可以在家里卧硬板床绝对休息两周左右,此时局部的炎症水肿会慢慢吸收,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如果疾病发展比较严重,要去医院配合牵引、物理治疗、针灸推拿等方法。
腰间盘突出的自我疗法有哪些相关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运动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以每天坚持退步走,身体素质好的可以做引体向上。此外,爬行锻炼、仰卧蹬车、抱膝触胸、五点支撑和直腿抬高等锻炼方法,对腰突恢复都很有帮助。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的是腰椎间盘各部分,特别是髓核部位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又遭受到了外力因素的刺激,进而使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后,导致髓核突出或脱出后方椎管内的一种疾病。一旦患上该疾病,腰部不但会经常出现疼痛感,而且下肢麻木也比较明显。那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运动对疾病好呢?
1、退步走
腰椎突出患者每天可以坚持退步走40-60分钟作用,走的时候身体尽量往后倒,最好是走完后会略感疲惫感,但不会加重腰部疼痛的症状为适度。该方法不但简单易行,也能很好的缓解腰椎盘突出的情况。
2、引体向上
身体素质好的患者可以每天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体力不足的患者也可以双手握着单杠让双脚悬空吊一会,等到手臂感到酸胀感后再休息,之后再悬空吊,一天可以反复做多次,对腰突恢复很有帮助。
3、爬行锻炼
将双手和双膝着床,之后头部自然的微微上抬,腰部自然下垂,再每次爬行长度为20米左右就可以达到爬行疗法的目的。
4、仰卧蹬车
患者可以仰卧在床上,再向上伸直双腿做蹬自行车的动作,每次可以做10-1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不但可以锻炼腰椎部肌肉,还能有瘦腿塑形的作用。
5、抱膝触胸
呈仰卧位躺在瑜伽垫上,再双膝屈曲,双手抱膝至靠近胸部,然后再一上一下为一个动作,连续做20-30个左右,会感觉腰部肌肉有酸胀感为宜。
6、五点支撑
首先呈仰卧位双膝屈曲,之后以头部、双肘、足跟五点为支点,再抬起骨盆,将腹部和膝关节抬平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做20-30个即可。
7、直腿抬高
经常做直腿抬高的锻炼,也可以帮助腰突更快恢复。具体方法如下:呈仰卧位后双腿伸直,双臂平放于身体两侧,五趾背屈。之后双腿交替抬起,连续做20-30个,且保持呼吸平和舒缓。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怎么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为了更快的恢复肌肉功能,可以进行腰背部功能锻炼和腹部肌肉锻炼,这些锻炼都可以增加肌肉柔韧性,帮助腰椎功能的恢复。此外,四肢关节锻炼、直腿抬高锻炼和下肢神经锻炼都是有必要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髓核退行性改变后,因刺激脱出于椎管后方的一种疾病。一般患上该疾病后,因髓核压迫到了腰部神经,所以会使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和麻木感,甚至可能影响正常的站立和行走,所以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控制病情。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怎么锻炼恢复的更快呢?
1、腰背部功能锻炼
在腰突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可以在床上,将双手和双脚支撑整个身体后,腰部和臀部离地,再呈弓字型锻炼。也可以让身体前倾趴在床上,再抬头挺胸,双臂尽可能的往后伸展。之后将头部、颈部和双下肢离床,这样来回进行呼吸吸气锻炼。通过该锻炼方法,不但可以提升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还能让脊柱更加稳定,也能增加其灵活性。
2、腹部肌肉锻炼
患者可仰卧床上,之后将双臂稍用力的抱膝,坚持这一动作,再通过吸气呼吸收缩腹部肌肉。以上这些功能性锻炼,可以增强腹部肌肉的柔韧性,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恢复作用很大。
3、四肢关节锻炼
在进行完手术的当天,医生会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四肢伸展弯曲的锻炼,以及股四头肌收缩的锻炼,也会进行足背锻炼和跖屈锻炼。通过这些锻炼,可以防止术后关节痉挛以及肌肉萎缩,也能更快的恢复肌肉力量。
4、直腿抬高锻炼
术后早期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是为了防止术后神经根出现粘连的情况,一般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做直腿抬高的动作。一般抬高从30度开始,每次抬高维持4-5秒,坚持抬高10-15次即可。建议患者每天进行抬高腿锻炼数次,但是为了避免下肢活动过度,所以活动范围要控制在1米以内。
5、下肢神经锻炼
术后为了避免下肢神经末梢出现粘连的情况,则需要进行有效的下肢锻炼,避免长期不活动导致下肢肌肉萎缩或者静脉血栓的情况发生。具体方法是:患者躺卧,再做踢腿、伸腿交替动作,但是动作幅度不要过大,且不要用力过猛、疲劳过度,一切都要以自身能承受的能力为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腿麻是什么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会有腰痛、腿痛、腿麻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于患者的神经根,受到椎间盘突出的压迫引起的。如果不积极治疗,后期可导致患者行走困难,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
生活中久坐、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许多患者不明白,腰椎间盘是一种属于腰部的疾病,为什么患者会出现腿麻的症状呢?来了解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症腿麻是什么原因吧!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腿麻是什么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之所以出现腿麻的症状,是由于病灶对神经造成压迫引起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患者的腰腿部位可出现放射性麻痹痛,这种疼痛还可放射至脚踝。患者要注意的是,如果疾病已经造成腿麻的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它代表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比较严重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后期患者的下肢会出现无力,造成抬腿困难或者无力行走,后期甚至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
二、腰椎间盘突出腿麻的伴随症状
1.腰骶疼痛
腰骶疼痛这个症状,是绝大多数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都会有的,它一般出现在腿痛之前,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
2.坐骨神经痛
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临床上表现为患者下肢的坐骨神经走行、支配区域疼痛。
3.间歇性破行
患者下肢疼痛的症状,可随着行走距离的增加而加重,而在下蹲及脊柱前屈休息之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腿麻怎么办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由于病灶压迫神经根,因此才会引起腿麻的症状,只要解除了神经根受压的情况,腿麻的症状也就自然好转。而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腿麻,通过简单的自我治疗是不能治好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积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通常包括:休息,减少活动,减少弯曲,其次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如止痛药和血液循环药,脱水和消炎药,营养神经药等;,中药的一些治疗方法,如按摩,推拉或牵引,中药外敷;,理疗方法使用红外线,超短波或中频短频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腰椎间盘突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痛的原因。 这种疾病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是什么?
1.休息:卧床休息,换句话说,就是直立脊柱被切换到水平位置,以减小脊椎的垂直压力。躺下时明显可以感觉到舒服。要求是恢复期间绝对卧床休息,但通常难以实现。或者卧床休息3-7天,并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掌握时间。在没有明显疼痛之后,回归直立,时间不能太长。从30分钟开始逐渐变长。
2. 牵引疗法:采用骨盆牵引疗法,可减轻椎间盘压力并增加椎间隙宽度,恢复椎间盘突出,减少神经根刺激和压迫,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理疗和按摩: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压力,但要注意严重的按摩的方法,因为不当的按摩方式可导致疾病加重,应谨慎。
4. 支持治疗:一些软骨保护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和抗软骨分解作用。基础研究表明,葡萄糖胺可以抑制脊髓髓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促进椎间盘软骨基质中糖胺聚糖的合成。临床研究发现,将葡糖胺输注到椎间盘可以显着减少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引起的腰痛,并改善脊柱功能。病例报告表明,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可逆转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
5.修复神经:为了保护和修复神经,患者可以使用口服和注射形式的维生素B12,优选的口服剂型足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要。如果下肢放射性疼痛更严重,可以使用注射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占门诊就诊腰腿痛病人的15%,男性多于女性,约80%发生在青壮年期。常见于L4/5 突出,L3/4、L5S1次之。
1)腰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当纤维环完整时疼痛的性质多为慢性钝痛,当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时疼痛的性质多为急性剧痛。发生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为突出的椎间盘刺激了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或较大的椎间盘刺激了硬膜囊。
2)下肢疼痛:多见于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疼痛多呈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背或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至足底,极少数病例由下往上放射。这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或间盘碎裂溢出物质刺激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反应和缺血所致。下腹部或大腿前侧痛 多因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时,突出的间盘压迫腰1、2、3神经根所引起。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也可牵涉至大腿前侧引起疼痛。
3)间歇性跛行:病人行走距离增多时引起腰背痛或不适,同时患肢出现疼痛麻木或原有疼痛麻木症状加重,蹲位或卧位片刻症状逐渐缓解。这是由于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静脉丛逐渐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引起疼痛加重。
4)患肢发凉:也称为冷性坐骨神经痛(cold sciatica)骶1神经根受累较腰5神经根受累更易引起患肢皮温降低,以足趾远端为著。多因突出的椎间盘刺激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缩所致。
局部注射治疗,每周一次,连续3~4周;⑤以上无效者可手术去除骨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