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症状传播途径

乙肝的传染途径,首先是母婴传播,包括垂直传播以及水平传播;其次是医源性传染,包括手术治疗、采取针以及内镜检查等等;再者是输血传播,包括血制品以及输血;然后在皮肤黏膜传播,包括接吻;最后是性接触也会传播乙肝病毒。

现实生活之中,乙肝这种疾病,大家都知道是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的,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且由于具有强大的传染性,还会给周围的人群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那么,乙肝症状传播途径有哪些?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
  1、母婴传播
  所谓的母婴传播,通常包括2个方面,分别是垂直传播以及水平传播。主要就是在女性的围产期以及孩子出生以后的亲密生活接触,倘若母亲属于大三阳患者,那么孩子感染乙肝的几率达到了90%以上。
  2、医源性传染
  所谓的医源性传染,包括手术治疗以及牙科器械,还有采血针、内镜检查以及针灸针等等。在医院的检查过程中,倘若患者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就被使用就容易发生医源性传染,从而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3、输血传播
  倘若患者被属于了被那些一肝患者感染的血液,又或者是血液制品,那么就有可能会诱发乙型肝炎的出现。所以乙肝患者是禁止献血的。如今国家禁止卖血,这一种渠道传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已经大幅度降低。
  4、皮肤黏膜
  现实生活之中,一些比较亲密的生活接触,比如共同牙刷以及剃须刀,又或者在接吻的过程中,存在比较强烈的行为,继而导致了乙肝患者的口腔黏膜受到了损伤,也有可能会导致乙肝病毒发生传播。因此,尽管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唾液传播,但是却会通过血液传播,所以接吻的过程中,切莫存在过激的行为。
  5、性接触传播
  男性的精子,女性的阴道分泌物,都存在大量的乙肝病毒,在性交的过程中,就有可能通过这些介质进行传播。因此,倘若夫妻之中,有一人的乙肝患者,那么务必要注意一下主要保护措施,在同房的过程中,需要戴避孕套。

乙肝症状传播途径相关阅读

婚前检查后什么情况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经血传播和性传播。但是,性传播的机会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性伙伴多少、机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接种乙肝疫苗,夫妻间乙肝病毒感染的机会高达90%;但大多数成年人有免疫功能较强,会把病毒清除,真正因性传播而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情况只占6%。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6%感染者,因为乙肝不仅有可能危害他们的健康,他们还有可能再传染别人。

因此,男女青年在结婚前应该进行婚前检查,检测乙肝五项,发现一方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另一方如抗HBs阴性,应先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3次(每次10微克或20微克)乙肝疫苗,待体内产生了足够的抗-HBs后再结婚。

婚前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妻子尤为重要。因为女性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仅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的性传播,而且在女性怀孕后还能通过胎盘把抗体转移到胎儿体内,为胎儿提供先天性免疫,使孩子一出生就有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的父婴传播。

乙肝孕妇能不能做羊膜腔穿刺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没有说HBV感染的孕妇不应做唐氏筛查,只是建议“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但有关乙肝孕妇能不能做羊膜腔穿刺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

请教有关专家后得知:在2005年第一次编写《指南》时,因为没有找到太多的临床研究证据,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提出的建议:“应避免羊膜穿刺术。”在2010年重新修订指南时,专家们再次检索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发现这条建议仍然未变,故在更新的《指南》中也未加改变。

检索相关文献发现:早在1994年,台湾和荷兰的医生就均发表了自己有关乙肝孕妇羊膜腔穿刺对母婴传播影响的研究。两项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羊膜腔穿刺没有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1999年,美国一位医生发表了一项前瞻性观察了认为羊膜腔穿刺导致乙肝母婴传播风险是低的。

因此,2003年加拿大在一篇有关乙型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妇女羊膜腔穿刺指导意见时提出:羊膜腔穿刺导致乙肝母婴传播风险是低的,但e抗原阳性的孕妇应慎重考虑。2009年和2010年,法国和西班牙的指导意见也重申了加拿大的这一主张。

综合上述意见:我认为,对于乙肝感染的孕妇应先进行唐氏筛查,谨慎进行羊膜腔穿刺。经唐氏筛查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者,若HBV DNA低复制或检测不出,在知情同意后可以考虑进行羊膜腔穿刺;若HBV DNA高复制,除非特殊原因,一般不建议进行羊膜腔穿刺检查。

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传染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并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一旦发展成慢性乙肝,虽然目前有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但还没有方法彻底清除肝脏内的病毒。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14人中就有1名慢性乙肝感染者,他们大多数是在婴幼儿期被感染的。如果没有定期检查或适当的治疗,每四个乙型肝炎带菌者中,有一个会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肝癌或肝衰竭。

新生儿如果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有90%的机会成为终生的乙型肝炎带菌者。虽然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幸好现在已经有安全又有效的疫苗来预防,另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可以用来控制慢性乙肝以及避免肝癌的发展。

即使你感觉健康,你也可能感染上乙肝,慢性乙型肝炎的危险在于其传染和发展均毫无症状,许多乙型肝炎带菌者感到自己完全健康,其肝功能验血检查结果也可能显示正常。

如果到了症状如腹痛和黄胆出现的时候,现有的治疗方式可能就不太有效了,因此,你和你的家人都应该接受乙肝检查。

没有按时打乙肝疫苗要重新开始吗

上周四,我出完门诊下班的时候,被一位医院职工叫住。他告诉我:他的孩子出生时打了一针乙肝疫苗,等到打第2针乙肝疫苗时,因为全身湿疹严重,防疫站医生不给打疫苗。现在1个月过去了,第2针乙肝疫苗还没有打。他问我:第1针乙肝疫苗是不是白打了?是不是需要重新从第1针开始接种3针乙肝疫苗了?

这位职工提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我也常常碰到一些乙肝妈妈这样问我:孩子因病没有按时打第2针或第3针乙肝疫苗,是否要重新开始打3针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9年发布的《乙型肝炎疫苗的立场性文件》中指出:“如果孩子出生后因疾病等原因3针的乙型肝炎免疫程序中断,重新开始接种时不需要从第1针开始重新开始,只要继续完成第2针或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即可;如果仅仅第3针被推迟,则应尽早接种。”

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有“记忆功能”。在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后,虽然产生的抗体不多,中断第2针或第3针疫苗接种后,抗体也可能很快降低,但免疫功能是可以“记住”第1针疫苗的刺激的。所以,第1针乙肝疫苗不会白打,只要继续完成第2针或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免疫系统会很快发挥作用,产生大量抗体。

如何诊断乙型肝炎宫内感染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宫内感染如何诊断?对HBV宫内感染诊断指标尚未统一,因此无法准确判断新生儿感染的时间。

目前普遍接受2001年第二届“阻断HBV母婴传播和乙型肝炎免疫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纪要”提出的HBV宫内感染定义:HBsAg(+)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的存在,采用主动+被动联合免疫进行母婴阻断后无免疫效果者,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持续阳性至少3个月以上。

另外,也有人采用《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中提出的诊断标准:HBsAg(+)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或HBsAg;且在以后复查中,1月龄检测HBsAg阳性为宫内感染的初筛诊断标准,6月龄检测HBsAg仍为阳性为确诊标准。

但是近些年来发现,这种诊断标准常常会漏掉许多因宫内感染所致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例。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子宫内已被母亲的乙肝病毒感染,但血清学感染标志却表现为阴性,形成所谓的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

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肝细胞也未充分发育,尽管胎儿在子宫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低,对HBsAg的表达水平也较低;再加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也可抑制胎儿HBsAg表达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所以,有些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尤其是临近分娩期的宫内感染,常常表现为HBsAg或/和HBV DNA的“假阴性”,被医生们称为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

这种“潜隐性状态”一般持续1~3个月,随着新生儿肝细胞发育逐渐成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滴度下降,“潜隐性状态”的乙肝病毒开始复制和表达,HBsAg和HBV DNA才逐渐转为阳性。

(0)

相关推荐

  • 如何治疗乙肝

    治疗乙肝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传统的抗炎、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抗纤维化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改善乙肝,在疾病发作期间出现的炎症反应,同时能够达到保肝…

    12-14
    15
  • 乙肝有什么特征

    乙肝主要具有传染性特征,会通过血液、母婴以及多个途径进行传播。而一旦受到感染则一般都会终身携带,即便是接受药物方面的治疗,也无法彻底性治愈,因此也具有难康复性的特点。除此之外,乙肝…

    11-07
    13
  • 乙肝两对半是怎么回事

    乙肝两对半就是乙肝实施的三系统检查,最主要项目涉及了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查。在这样检查过程之中,是不需要空腹检查。只要到医院依据医生安…

    12-15
    17
  • 乙肝的症状

    乙肝的症状:   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导致的肝炎,称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有些乙型肝炎的病人不一定会有临床的症状和表现。大部分病人可能会乏力、腹胀、不想吃饭等。有些病人还会表现为肝区的…

    09-12
    24
  •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前叫健康携带者,但后期发现这些病人里有一些人是不健康的,他们的肝脏会逐渐受到乙肝病毒的侵袭而变差,因此后来叫表面抗原的携带状态,现在叫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也叫乙肝…

    09-17
    14
  • 孕期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对胎儿影响大吗

    在孕期要严格控制孕妇使用的药物,避免某些药物成分到达胎儿体内影响其生长发育,由于患有乙肝的孕妇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可能会通过母体传播感染胎儿,通过乙肝抗病毒药物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只…

    12-13
    9
  • 打过乙肝疫苗还能被传染吗

    国家都是要求每个出生的新生儿都要打乙肝疫苗,一般打三针,出生的时候打一针,六个月打一针,最好是打完三针以后,要去查乙肝两对半,看是否有抗体,如果没有抗体,那有可能还会得乙肝。要看自…

    12-19
    13
  •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传染。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第一个途径是血液途径。如乙型肝炎会通过输血或者是创伤性的手术或…

    09-14
    14
  • 乙肝能治好吗?

    乙肝病毒感染人类以后对个体的影响与很多因素有关,不能简单的说感染了乙肝病毒今后就一定出现什么或者不出现什么。乙肝的结局首先与感染时间有关,如果一个个体在出生的时候就感染了乙肝病毒,…

    12-18
    13
  • 乙肝能不能治好

    乙型肝炎现在还没有一个彻底的能够根治的治疗药物上市,但是通过一些研究调查,发现乙型肝炎病人也会有表面抗原消失,甚至表面抗体出现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为临床治愈,或者称为功能性治愈。现在…

    09-15
    14
  • 得了乙肝有什么症状

    得了乙肝有什么症状:   乙型肝炎分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得了急性乙肝,他的临床表现过程是一个急性的过程,就是他的症状相对来讲有一定的特异性,就是能够识别出他有不舒服的症状,他表现就…

    11-08
    29
  • 打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一般来说,乙肝疫苗需要在身体中的抗体滴度下降以后再进行注射。乙肝疫苗并不是打了一次就可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这类疫苗具有有效期,一般在五年到七年以后,就需要重新注射来提高抗病毒的能力…

    11-02
    1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