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膜息肉要拔牙吗

出现牙周膜息肉的患者,应该找专业的牙科医生帮助尽早医治。先要判断牙周膜息肉的具体情况,若是给予髓室底造成的损坏程度不大时,可以使用生物材料修补。当然,如果髓室底受到损坏较大时,此时就要及时将牙齿拔掉,以免病情更为严重。为了避免牙齿健康出现问题,人们要有好的刷牙习惯。

有牙齿疼痛的患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不要到牙齿严重了再去吃药,那样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还可能耽误了病情引起一系列的牙齿问题,如:牙龈肿痛、牙髓炎、牙体损伤等,严重还要拔掉牙齿,尤其是牙周膜发炎长了息肉,那么牙周膜息肉要拔牙吗?
  出现牙周膜息肉吃东西比较困难,因为牙齿比较痛,如果拖着很长时间没有医治,炎症得不到控制,息肉会越长越大,甚至髓室底遭受的破坏非常大,这时就需要拔牙。当然如果息肉给牙齿髓室底造成的伤害不大时,可以先不必拔牙。通过对牙齿做检查后,发现穿孔比较小,可以先对髓室底进行修补,然后再做根管治疗,牙齿能得到保留。
  若是患者牙周膜息肉情况较为严重时,一定要及时拔牙阻止炎症发展的更为严重。此时不可以再补牙,所以说患有牙病后,患者应该尽早采取措施,不能任其发展到更严重,面临拔牙的境地。
  想要判断牙周膜息肉,需要专业的牙科医生针对髓室底缺损大小做出判断。上面也讲了缺损较小者,可以采取生物材料来修补,患牙能留下。缺损大者,只能将牙齿排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大家一旦发现自己的牙齿有问题发生时,应该尽早采取措施阻止疾病往严重的情况发展。
  牙齿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至关重要。因此,平时人们应该养成好早晚刷牙的好习惯,不要用牙齿咬坚硬的物品,比如坚果、啤酒瓶盖等等。发现牙齿有疾病发生时,不要讳疾忌医,需要第一时间到找牙科医生医治。

牙周膜息肉要拔牙吗相关阅读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牙周病是一些全身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全身健康有关。所以当患有牙周病时,应该及时的治疗,防止带来更大的危害。其危险因素具体有以下几种: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妊娠等。

虽然牙疼只是疼一处,但是疼起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身体各处都不舒服,心理压力也会出现,因此需要合理有效的治疗。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不把牙疼当作一种疾病,治疗起来很是马虎,要知道这是会有危险的。那么,牙周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牙周病危险因素就是糖尿病:两者之间属于双向关系,一方面,糖尿病发生以后会增加牙周病的发病几率, 会导致牙周病情加重,因此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另一方面,牙周炎也使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复杂化。这种组织破坏的双机制提示控制牙周感染是获得长期控制糖尿病的基本点。糖尿病患者在得了牙周炎以后,糖化血红素会下降,糖尿病用药量减少。
  牙周病带来的危险因素二是心脑血管病:专家们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时发现,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牙周炎和牙周脓肿。
  口腔局部存在大量的致病菌,这些细菌可产生有毒物质并侵入血液,引起凝血机制的改变和血小板的变性,还可直接刺激血管,导致小动脉痉挛。
  如果冠状动脉受累,发生收缩痉挛,再加上微小血栓的作用,就会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研究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惊人的发现,牙齿感染和牙周炎是动脉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牙周病带来的危险因素三是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因为牙菌斑尤其是牙周炎患者的菌斑可能是这些系统疾病致病菌的寄居地。有研究表明,口腔卫生差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3倍。
  牙周病带来的危险因素四是妊娠:许多研究证实,早产低体重儿与母亲患牙周炎有关。

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

牙周病危害是很大的,主要是对局部、口腔、全身健康的三大危害。其危害包括出现出血、牙缝变大、牙齿松动等。在牙周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时,还会导致全身性疾病出现,糖尿病就是典型,并且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会有促进作用。

任何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都是会有危害出现的。虽然牙疼是小病,甚至有人说这根本不算是一种病,但是真正经历过疼痛的人,才可以了解这种痛苦,为了引起高度重视,关于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是需要了解一下的。
  牙周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局部的危害,对口腔健康的危害,还有对全身健康的危害和其他危害。对口腔健康的危害,因为牙周病破坏了牙周组织,出现牙龈出血、牙缝变宽、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牙齿缺失等症状。开始的时候牙周病只有牙龈炎的表现,比如牙龈出血,刷牙时候出血,严重可能会牙龈肿,出现牙龈痒、胀、疼的表现,再严重可能出现牙齿松动,最后导致牙齿脱落。
  牙周病是人类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牙齿缺失的50%。牙周病除了对口腔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全身健康,与全身的其它疾病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糖尿病,会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反过来又会加重牙周炎,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有资料表明会使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增加25%-30%。
  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比如牙周病的致病菌,在年龄大的时候会引起肺炎。牙周病和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也相关,也就是老年痴呆。牙周炎还和胃病相关,比如胃溃疡,疾病细菌称为HP,就是幽门螺杆菌,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和牙周炎的幽门螺杆菌是同源的,也就是说,光是治疗胃溃疡,不治疗牙周炎,胃溃疡的复发率也会大大增高。
  牙周炎和孕妇也是非常相关的,若孕妇怀孕期间有牙周炎,生产低重早产儿的比例可以是正常孕妇的4~10倍。另外牙周炎可能还和肾炎和虹膜睫状体炎等疾病相关。

什么是牙周病

很多人对于牙病了解极少,只是知道这是一种口腔疾病,而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是有什么症状并不了解。在得了牙周病以后会出现牙龈红肿、口臭、咬合无力,严重时会有牙齿松动的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因为危害大,需要合理治疗。

牙周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虽然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但是很多人对这类疾病了解非常少,在得病以后也不能找对正确的方法治疗,导致症状加重,那么到底什么是牙周病呢?
  健康的牙齿生长在坚硬的牙床(牙槽骨)里,牙根周围有牙龈包绕。
  出现下列情况时通常提示有牙周病的存在:牙龈红肿、出血甚至流脓、口臭、咬合无力、牙龈退缩出现牙缝、松动、伸长和疼痛,X线检查出现牙槽骨的高度下降等。
  早期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和口腔异味:刷牙、咬苹果时出血,更严重者会有牙龈自发性出血。
  还有的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口臭。
  当牙周病进一步发展,出现牙床的明显破坏时,就会出现牙龈退缩,患者感觉牙齿变长,牙缝变大,吃东西也比较容易塞牙。
  当出现“咬不动东西”、“感觉吃东西没劲儿”的情况时,通常牙周病已经发展到晚期。
  牙龈炎、牙周炎等都属于牙周病,常伴有牙齿出血、牙龈肿胀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如患有牙周病,请及时治疗。治疗前,需要了解一下牙周病的原因:
  牙菌斑
  是指黏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方法去除。
  牙石
  它是在牙面上沉着的矿化菌斑。牙石的出现,阻止了口腔卫生的维护,加快了菌斑的形成速度,对牙龈与牙周组织有极大刺激,因此形成了牙周炎。
  创伤性咬合
  在咬合时,若咬合力方向不对,或是合力过大,牙周组织已经不能承受咬合力量,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干扰、夜间磨牙等。

牙周手术后注意事项

做了牙周手术后,当天不可以刷牙漱口,第二天可以用漱口水漱口,拆线后可以轻轻的刷牙;24小时内可以冷敷,24小时后热敷;手术后要注意合理饮食,必要时可以服用止痛药止痛;避免舔舐塞治剂,以免影响伤口的恢复。

如果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很容易出现牙周疾病,患者会频繁地出现牙龈出血、牙齿疼痛、咀嚼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影响到口腔的咀嚼功能,所以一旦出现牙周病,需要及时治疗,当病情严重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那么,牙周手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注意刷牙漱口
  做了牙周手术当天是不可以刷牙、漱口的,防止创面出血;第2天可以用洗必泰漱口水漱口,防止出现感染;7天以后可以用软毛的牙刷,轻轻的刷拂牙齿,保持口腔卫生。
  2、合理冷热敷
  当做了牙周手术,24小时之内可以对患处进行冷敷,防止患处肿胀、出血;等到了24小时以后就可以热敷了,通过热敷消肿化瘀,促进伤口的尽快愈合。
  3、合理饮食
  一般手术7天以后才能拆线,所以在拆线之前,不可以吃过凉、过烫、过硬的食物,可以适当的喝一些温凉的流食、水等,要避免用患处咀嚼。伤口恢复期也不要吃牛羊肉、海鲜等发物,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拆线以后也应该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和大颗粒粗纤维的食物,防止对患病的牙周组织造成刺激压迫,导致牙龈萎缩。
  4、必要时服用止痛药
  术后患处有痛感是正常的,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就不要服用止痛药,如果感觉疼痛难忍,可以服用止痛药止痛。但是手术已经三四天后依然有疼痛感时,应该及时就医,看看是否出现了感染等问题。
  5、避免舔舐塞治剂
  做了手术后,医生会在手术区上放置牙周塞治剂保护创口,因为口腔有异物,所以有些人总感觉不舒服,就会会频繁的舔舐塞治剂,这样有可能会导致塞治剂脱落,对伤口的恢复不利,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舔舐塞治剂。

什么是慢性根尖炎

口腔疾病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牙龈炎、牙周炎、牙髓炎、龋齿等,对于根尖炎这种疾病可能很多人比较陌生,它也是口腔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慢性根尖炎?

慢性根尖炎是指根管内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性反应,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最常见的感染来自牙髓病,其次是牙周病通过根尖孔、侧副根管及牙本质小管而继发,血源性感染比较少见。
  慢性根尖炎的病因
  1、现代认为,慢性根尖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以厌氧菌为主体的混合感染,产黑色素类杆菌是急性根尖炎的主要病源菌。细菌内毒素是慢性根尖炎的致炎因子,更是尖周肉芽肿的主要致病因素。
  2、创伤牙齿遭受外力,如打击、碰撞、跌倒等,可致牙体硬组织、牙周组织及尖周组织损伤。咬硬物、如咬到饭内的砂子、咬核桃、咬瓶盖子等,创伤性咬合均可导致根尖损害。
  3、肿瘤波及根尖损害的肿瘤有鳞癌、肺癌及乳腺癌转移、颌骨肉瘤、骨髓瘤和造釉细胞瘤。
  4、牙源性因素牙髓及根管封药过量,根管器械穿出根尖,正畸用力不当、快速分离牙齿、拔牙不慎伤邻牙等均能引起根尖损伤。
  慢性根尖炎的症状
  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的患牙咀嚼时有不适感。患牙有牙髓病史、反复肿痛史,或牙髓治疗史。患牙可查及深龋洞或充填体,以及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牙冠变色,探诊及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

(0)

相关推荐

  • 拔牙根会疼吗

    拔牙根会疼吗:   假如牙根没有急性的根尖炎的情况下,只要麻醉起效,一般情况下是不疼的。   但是如果有牙根,有急性根尖周炎,比如牙浮出感明显,不敢咬牙,甚至牙根下方的牙龈肿痛,甚…

    12-02
    18
  • 拔牙的注意事项禁忌有哪些

    拔牙的注意事项禁忌有哪些:   拔牙的注意事项就是,拔牙之前要对自己身体状况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女性朋友要错过月经期,有些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那么手术前一定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还…

    12-11
    17
  • 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1、一般拔完牙后医生会在拔牙的位置放一块纱布棉卷,30分钟后轻轻吐出即可(保留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伤口感染),吐掉后可喝冰开水(不能用吸管,吸管吸水造成口腔内负…

    12-09
    19
  • 拔牙注意事项

    很多人都需要进行拔牙,例如长了龋齿或者是智齿,都需要通过拔牙来修复牙齿,减少牙齿对身体造成的疼痛和伤害。拔牙也算是一种小型的手术,而这一些拔牙注意事项,大家在拔牙之前都要记住,否则…

    12-04
    27
  • 拔牙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为了避免拔牙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在拔牙之前患者一定要将自己实际健康状况告知医生,在拔牙当天不能吃得太多,不能喝酒。拔牙之后出血量大应及时请医生处理。拔牙后不能吸吮伤口,避免影响伤口的…

    12-14
    18
  • 拔牙的危害有哪些

    很多患者牙齿一出现问题,第一个就会考虑到要去拔牙,觉得拔牙可以缓解疼痛,是最好的缓解牙疼的办法,实际上拔牙是有很多危害的,会引起出血、干槽症、导致面部肿胀等等,患者要了解拔牙的一些…

    12-22
    20
  • 牙齿拔了不装会怎样

    牙齿是每个人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牙齿也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一些问题的,甚至有的牙齿问题是需要通过拔牙重装来解决的,牙齿如果拔了就要装好,要不然会出现牙龈萎缩,真菌感染,…

    12-06
    9
  • 拔牙后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人们在拔牙后,应该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一周之后才能够正常进食。患者在拔完牙后两小时内不能吃东西,两个小时后,可以选择吃一些清淡的饮食,蔬菜粥、小米粥等都可以,同时配合服用一些抗菌类…

    11-28
    20
  • 拔智齿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智齿的牙齿如果和牙龈之间有着比较深的缝隙,那么当大家日常品尝美食的时候都会出现残留的物质,这些残留的物质如果没有及时的去除就会滋生细菌,引发了更多炎症的出现,所以有不少的人都会选择…

    12-16
    15
  • 拔智齿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智齿的牙齿如果和牙龈之间有着比较深的缝隙,那么当大家日常品尝美食的时候都会出现残留的物质,这些残留的物质如果没有及时的去除就会滋生细菌,引发了更多炎症的出现,所以有不少的人都会选择…

    12-04
    17
  • 拔牙后为什么镶牙

    拔牙后为什么镶牙:   拔牙后牙列中形成的空缺,应该及时进行镶牙治疗。   一般在牙齿缺失后三个月就可以镶牙。因为拔牙出现空缺后,牙列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而牙列的完整对于其他天然牙…

    12-02
    16
  • 拔牙后多久可以洗牙

    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本身就比较忙碌,有的时候出现,牙齿疼痛现象时,都会选择隐忍,而如果疼痛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拔牙的方式来改善,而在拔牙之后,也需要间隔半个月的时间才可以洗牙,另外…

    11-24
    2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