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能治好吗

丙肝也是日常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实丙肝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途径一般个乙肝传播途径基本一样,但是丙肝治疗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技术要求也是比较高,对于轻微患者可以治疗痊愈,严重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也是有机会慢慢的恢复健康。

丙肝是我们遇到一类顽固疾病,但是患有丙肝也是让人非常的害怕,也是非常的担心,丙肝患者不知道自身能否恢复健康,那么,丙肝能治好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说吧。
  丙肝其实是一种比较顽固的传染性疾病,传染的途径一般都是血液、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丙肝的治疗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患者实际的病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的,当代社会丙肝的治疗难度是比较大的,一般轻微的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是可以慢慢痊愈,但是大多数还是无法完全治疗病情痊愈。
  丙肝的治疗难度大,而且对于相关医疗技术要求非常高,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权威的机构进行,可以保障自己的治疗效果,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尽量的避免治疗的误区,丙肝的治疗一般都是采用抑制病毒的治疗方式,可以提高免疫力,防止病毒的变异或者大规模的扩散,一些不良的因素会导致病情的反复或者加重。
  丙肝的治疗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的效果也是非常的不错,也是有机会治愈丙肝的症状,初期症状可以采用并且结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以抗病毒为主,后期以保肝护肝为首。
  丙肝的治疗除了一定的药物治疗,产生一定的效果,在日常这类患者还应该注意肝部的保养,这也是非常的重要,在饮食来说,尽量不要吃一些油腻的食物,一定不要喝酒,多吃一些蔬菜、绿豆等解毒去火的食物,可以帮助肝部恢复以往的技能,达到肝部解毒的标准,日常应该多注意休息,不能过度的劳累,重体力活动一定不能参与,多注意身体的保护与保养。

丙肝能治好吗相关阅读

丙型肝炎最终“走向何方”

丙型肝炎最终“走向何方”与许多因素有关,感染的年龄和性别可影响丙型肝炎的预后。40岁以下人群及女性感染丙肝病毒后自发性病毒清除率较高;40岁以上人群和男性感染者病毒不容易消除,并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感染丙肝病毒后10~30年,肝硬化的发生率一般人群为10%~20%,儿童和年轻女性为2%~9.4%;中年男性为20%~30%。丙肝病毒的不同感染方式,其预后也不同。因输血而感染者一般发展较快,性传播的感染者预后较好。

这可能与输血后丙肝病毒一次进入体内的病毒量较多有关。酒精与丙型肝炎病情进展有密切的关系。酒精能促进丙肝病毒在人体肝细胞中的增殖,明显加重了病毒血症,还会干扰α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降低了干扰素的疗效。

因此,丙型肝炎中的饮酒者往往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艾滋病、血吸虫病,合并脂肪肝、使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或接触有毒物质都会使丙型肝炎雪上加霜,加速肝病的进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治疗。

由于丙肝病毒不“钻”进肝细胞核,只在胞浆内复制,所以比乙型肝炎容易治愈。感染后抗病毒治疗越早,疗程越长,疗效也越好。

如何预防丙肝传染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肝病毒(英文缩写H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丙肝是可防可治的。丙肝和甲肝、乙肝、丁肝、戊肝等都属于病毒性肝炎,但这几种肝炎的传播途径、病程、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都不尽相同。

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脏,可导致慢性肝炎,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丙肝是可以预防的,经过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丙肝病毒在体外环境中抵抗力弱。一般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和煮沸都能够杀灭丙肝病毒。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

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等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以及医疗和美容器械等可导致经血传播。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纹身和穿耳孔等行为都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与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可以引起传播。有多性伴性行为的人,感染丙肝的风险更大。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妇约有5%-10%的可能在怀孕、分娩时将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与丙肝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用餐具和水杯、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和其它无皮肤破损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播丙肝病毒。咳嗽、打喷嚏不会传播丙肝病毒;蚊虫叮咬不会传播丙肝病毒。

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大力倡导无偿献血,杜绝非法采、供血。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大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

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在治愈前应避免怀孕;目前没有证据证实母乳喂养可以传播丙肝,但乳头有破损时,要避免母乳喂养。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也可以有效预防丙肝。

丙型肝炎的筛查和治疗问题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都是可以治疗的,尤其是丙型肝炎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但在我国丙型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远低于乙型肝炎。我国的调查显示,丙型肝炎的诊断率仅为2.1%,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CV感染者不足1%。

需要筛查丙型肝炎的人群主要是:

①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②所有需要在医院进行手术、介入性诊断或治疗的患者;

③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病和ALT升高患者;

④为了防止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中也应该包括对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

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

①接受非正规或消毒不规范的医疗单位介入性诊断治疗或牙科治疗患者和长期血液透析患者;

②在献血者筛查丙肝病毒前(我国是在1993年以前)进行过输血或血液制品治疗的患者及器官移植者;

③静脉注射毒品或鼻腔内使用过违禁药品者;

④在非正规管理场所用过未经消毒的器械文身、针刺、扎耳孔等对皮肤有损伤操作的人;

⑤丙肝病毒感染母亲所生的孩子;

⑥艾滋病毒感染者;

⑦医务工作者在被丙肝病毒感染者使用过的锐器刺伤或黏膜暴露感染者的血液后;

⑧男性同性恋者或与HCV感染者发生过性行为者。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丙肝病毒的筛查,筛查出抗HCV阳性者要进行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的检测。

凡是丙肝病毒复制(HCV RNA阳性)的丙肝病毒感染者,无论其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只要没有抗病毒治疗的禁忌证,都应该考虑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有明显肝纤维化的患者应该立即开始治疗。提高我国公众对丙型肝炎认知率,提高丙型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也是预防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为什么都要联合用药

在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大多采用单药治疗即可抑制病毒的复制。为什么治疗丙肝病毒感染都要许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呢?乙肝病毒属于双股DNA病毒,结构比较稳定。在复制时,双链DNA相互提供了稳定和准确的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复制。

更重要的是,病毒的DNA聚合酶可以起到“拼写检查”的作用,检查病毒DNA编码中的错误并加以修复。因此,任何一次DNA病毒的复制,都与原版DNA高度一致,病毒通常比较稳定,很少发生变异。而丙肝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单链的结构很不稳定,而且RNA病毒在复制时缺乏修正错误的DNA聚合酶,在复制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拼写错误”,就像打字出了错一样,没有纠错机制。因此,丙肝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很容易发生变异。

丙肝病毒在人体中平均每天产生10的10-12次方个病毒颗粒,但出现“拼写错误”的概率高达10的3-5次方。在药物的压力下,病毒复制时的“拼写错误”更多。尤其是一些抗病毒作用较弱、耐药屏障较低的药物,病毒很容易通过变异对其产生耐药。像治疗艾滋病一样,如果只用一种药物,尽管可以很快地降低血中的病毒量,但只要病毒复制时出现一点儿小小的变化就可能产生抗药性,药物就失去了治疗作用,病毒又可以继续在体内大量复制。

如果像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一样,把几种药物联合起来一起同时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几种药物同时发挥强大的抗病毒作用,把病毒复制彻底抑制住,不让它们得到一丝机会复制子代病毒,也就没有机会发生病毒复制的“拼写错误”了。这不仅可以减少病毒耐药的发生率,也大大缩短了疗程,减少了停药后的复发率。因此,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需要至少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

为了方便病人的使用,制药厂家将几种直接抗病毒药物组合在一起,成为抗丙肝病毒的“鸡尾酒”复方制剂。2014年首先在美国上市的两种药物——艾伯维公司的新药“Viekira Pak”和吉利德公司的新药Harvoni都属于抗丙肝病毒的“鸡尾酒”复方制剂。

如何服用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

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这两种药的服药时间有讲究:两药都需要与食物同服。因为食物可增加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血药浓度,但对食物的种类、热卡和脂肪含量无特殊要求。

奥比帕利每次2片,每日1次,与早餐同服;达塞布韦每次250 mg(1片),每日2次,早餐和晚餐时各服1次。整片吞服药物,不应咀嚼、掰碎或溶解药片后服用。

如果一餐漏服了药物,可以按照下面的处理:

奥比帕利:如果某次漏服,可在漏服剂量排定时间的12小时之内服用该处方剂量。如果从奥比帕利常规服药时间起已超过12小时,则不应补充漏服的剂量,患者应按排定的给药时间服用下一剂量。

达塞布韦:如果某次漏服,可在漏服剂量排定时间的6小时之内服用该处方剂量。如果从达塞布韦常规服药时间起已超过6小时,则不应补充漏服的剂量,患者应按排定的给药时间服用下一剂量。

例如:一次早餐漏服,午餐时可以将早餐漏服的药物补上,晚餐稍延后一些时间吃,同时服用晚餐时需要服用的药物即可。但绝对不能在晚餐时一下子把一天的药都吃进去。

(0)

相关推荐

  • 丙肝如何预防和治疗

    丙肝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预防需严格筛查献血员。并且预防皮肤和黏膜破损的传播,预防性接触传播和预防母婴传播。对高危人群应该积极筛查,丙肝抗体来达到预防目的。 丙…

    11-08
    11
  • 如何快速降低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是存在于肝脏细胞当中的一种转氨酶,如果肝脏有损伤,这项指标就会升高。要快速降低谷丙转氨酶就得做好日常调理,包括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和合理搭配饮食,再就是针对病因治疗,比如积极…

    11-04
    10
  • 丙肝的危害

    丙肝与乙肝一样,危害性都很大,它传染性强,由于症状不明显,很容易漏诊。而且疾病的发展迅速,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并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因此,一旦确诊为丙肝,一定要及时治疗…

    11-01
    15
  • 丙肝转氨酶高多少是严重

    丙肝患者的转氨酶数值一般不会太高,大概是正常值的2~5倍,也就是40~200之间。但是无论丙肝患者的转移酶高还是低,都表明肝功受损,肝脏有炎症,都要积极应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抗病毒…

    12-05
    17
  • 病毒性肝炎怎么传染

    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根据肝炎类型的不同,传染方式也不相同。甲肝与戊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染,而乙肝则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血液及性接触传播。丙肝则主要是通过血液、性行为及母…

    08-27
    11
  • 丙肝好治吗

    丙肝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但它是可以治愈的,而且早期也是比较容易治愈的。但如果发展到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治愈率就会大大降低,治疗难度也会加大。因此,丙肝宜早发现、早治疗,争取治愈的机会…

    08-26
    9
  • 丙型肝炎是什么

    丙型肝炎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是5个病毒性肝炎中容易转慢的3种。丙型肝炎起病隐匿,自觉症状少,易转为慢性丙型肝炎,转慢几率可以达到50%~85%。目前…

    11-03
    12
  • 丙肝的症状有哪些

    丙肝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在症状表现上有一些差异。急性丙肝患者比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肝部疼痛和腹部肿胀等情况;慢性丙肝患者比较容易出现,头晕乏力和食欲减退等症…

    11-05
    14
  • 肝病的前期症状

    肝病有很多,包括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酒精肝和其他肝病。肝病的前期症状主要包括全身不适,食欲不振。部分黄疸型肝病患者前期会有尿黄的症状,部分患者前期还…

    11-10
    19
  • 丙肝能治愈吗

    丙肝是一种能够被治愈的疾病,它和乙肝不一样,丙肝的病毒能够通过服用药物来进行清除,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激活身体当中的免疫系统,能够让身体当中的病毒被清除掉。因此在丙肝刚刚发病的时…

    11-04
    15
  • 怎么治疗丙肝

    丙型肝炎本身就是目前医学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肝炎,而这种疾病也会导致肝脏炎症坏死,所以必须要积极接受治疗,治疗时有很多的方法,首先可以选择抗病毒药物,如果在选择药物之后没有效果,…

    11-18
    11
  • 肝硬化的最佳治疗方法

    肝硬化的治疗首先是病因的治疗,如乙型肝炎,使用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去除病毒。那么对于酒精性肝硬化,就要停止饮酒,对于早期或中度肝硬化,一般建议服用药物,如抗纤维化治疗,以消除疾病的…

    08-27
    1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