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临床对策的若干高招

腰肌劳损总体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科学方法应是五个结合:休息与保养结合,运动与静憩结合,治疗与保健相结合,锻练与康复结合,中医与西医结合。

其中必须应用中医治本,以根治腰肌劳损。

本病的总体治疗与保健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适当休息,恢复劳损

出现腰肌劳损的症状之后,要经过充分休息或治疗,劳损的腰部肌肉及韧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症状可得缓解。

二是西医方法,药物治疗

口服西药,如止痛解痉药物、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可在疼痛较重时选用。

但不宜长期服用或外用西药。长期应用西药,对肝、肾、胃肠损伤大,而且久用之后也会产生药物依赖性,效用低下,甚至无效。

三是物理手段,功能锻练

1、适当牵引,局部固定。建议腰肌劳损患者在日常居家治疗时多关注国内常用的一些医疗器械,都属于国内多功能治疗的常用方法。

2、倒走锻炼,平跟前行。

倒走锻炼,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倒走时人体重心向后移动,有利于减小骨盆前倾和腰椎曲度。站立的时候也一样。

赤足或足着平底鞋,小步缓慢倒行或前行,运动量以腰部不感觉到累为宜。

负跟站立锻炼对腰肌劳损病变亦有很好的作用。可以穿一双前高后低的负跟鞋,前高后低强迫人体的重心后移到脚跟,减小腰部曲度和骨盆前倾,矫正不合理姿势,锻炼腰背部肌肉,缓解疼痛,巩固倒走锻炼的效果,对腰肌劳损有康复的作用。只要人体重心后移,就可以矫正姿势有利于脊柱的挺拔减小腰椎曲度,减缓症状,有益无害。

3、甩掉高跟,护养腰足。腰肌劳损患者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穿任何带跟的鞋,高跟鞋会加重腰痛甚至直接导致腰痛。

4、腰部动练,适当成操。

四是中医治疗,从本求治

(一)病因病机及治则

腰肌劳损中医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病因病机,并作相应证治。

1、感受寒邪,经脉凝涩,气血不畅。治当袪寒温经,疏行经脉;

2、湿邪留滞,或从热化,经脉壅滞。治当化湿清热,畅发经气;

3、跌仆外伤,长期慢损,气滞血瘀。治当袪瘀通络,运动气血。

4、秉赋不足,肾亏体虚,腰府失养。治当补肾培本,滋养腰府。

临证上述前三者属实,应袪邪为主;最后一项属虚,治予补益。本病久发,病程长者,可久病及肾,致肾虚精亏。故本病多属里、属虚。

(二)治疗方法及选择

1、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主要是四个针对:

一是针对局部症状,以疏治腰府。

针刺取阿是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命门、腰阳关、次髎穴为主,多用补法,或补泻兼施;

二是针对所及部位,以调治经脉。

病涉督脉的,加风府、大椎、腰俞、长强等;

病涉足太阳膀胱经的,加取秩边、委中、承山等;

病辨属肾虚的,加关元、气海、照海、太溪;

病辨兼脾胃虚弱的,加脾俞、胃俞、章门、足三里。

三是针对病因,以袪除邪气。

寒邪偏重的,加关元、肾俞,以灸治为主;

湿邪偏重的,加阴陵泉、商丘为主,用泻法;

瘀血较重的,加膈俞、血海及痛点或瘀滞点,以点刺为主,配合拔罐;

四是针对病期,以标本兼治。

病在急性发作期,加局部围刺或围灸,并可用火针、电针。

病在平时缓解期,以局部及循经取穴为主,结合病因治疗。

本病针灸治疗,治疗10-20次一个疗程。

针灸的其他方法,可以配合耳针、穴位注射等。

2、外敷治疗

选用温经通络,补肾壮腰的中药,经过适当处理,以敷局部。

⑴中药包外敷:主要中药是:独活、防风、川芎、牛膝、秦艽、杜仲、当归、细辛、桂枝、肉桂、

川椒、伸筋草等。醋炒外敷,或适当经微波炉加热后外敷。

⑵黑狗皮膏:烘热外敷患处。

⑶麝香风湿膏,外贴患处。

3、中药汤剂治疗

⑴寒湿型:

方药:主方甘姜苓术汤。

⑵湿热型

方药:主方四妙散

⑶肾虚型

方药:主方: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六味地黄丸。

⑷瘀血型

方药:血府逐瘀汤。

4、中成药治疗

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

5、按摩手法治疗

中医针灸临床对策的若干高招相关阅读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虚症、寒症以及阴症等病症,它可以治疗针刺、药物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的一些疾病。
  艾灸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缓解风寒湿痹所致的肌肉、关节疼痛;
  第二是行气活血,温经止痛,有助于缓解气滞血瘀及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第三是调养脾胃,改善食积、消化不良等症状。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艾灸是以利用艾绒等物燃烧生热、灼烫或熏熨人体穴位为主要形式的一类治疗方法,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为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缓解风寒湿痹所致的肌肉、关节疼痛;其二为行气活血,温经止痛,有助于缓解气滞血瘀及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其三为调养脾胃,改善食积,消化不良等症状;其四为安神助眠,帮助缓解生活及工作压力等;其五为扶正祛邪,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湿疹艾灸哪里

湿疹艾灸哪里: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温灸治湿疹效佳,轻者灸曲池、大陵穴,往往速愈。但一般在艾灸保健疗法中,对于湿疹采用5日周期疗法。
  第一天艾灸肺俞、曲池穴;第二天艾灸膈俞、大陵穴;第三天艾灸脾俞、三阴交穴;第四天艾灸肝俞、太冲穴;第五天艾灸肾俞、复溜穴;以上穴位每穴灸25到30分钟,循环灸至愈,同时还要加灸神阙穴30分钟,以益患者之阳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0)

相关推荐

  • 中医如何治疗哮喘

    中医对哮喘的治疗一般是分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缓解期的治疗,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是体内有痰饮,再加上感染了寒邪,诱发哮喘的发作。如果出现急性喘的发作,中医就要平喘、化痰、散寒。哮喘的发…

    11-13
    15
  •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中医治疗高血压,应该说如果单纯的用中药治疗高血压,一般考虑就是轻中度的高血压。一般如果太高的血压,会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轻中度的高血压。比如说高血压,高压在…

    11-17
    10
  • 中医可以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吗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它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有蛋白尿、镜下血尿,可以合并有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比方说病人…

    11-26
    13
  • 肾小球肾炎引起高血压看中医还是西医

    肾小球肾炎引起高血压就是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比方说水钠潴留,肾病综合征的病人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比较密的时候可以有高血压。另外,肾脏疾病的时候,肾素-血管…

    12-27
    23
  •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要看教科书,包括其它的内科书,有很多种分型,最常见的是虚症,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糖尿病病人虚证非常多见,它的初期还有内热,时间长了淤血越来越明显,所以糖尿病的治疗…

    11-29
    19
  • 脑供血不足中医怎么调理

    中医治疗脑供血不足,一般认为是因为风、火、虚,痰、瘀而导致大脑精明之府失养,吃中药治疗脑供血不足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药物选择上应该采用一些补气养血,活血通络,祛湿化痰的药物。…

    12-14
    16
  •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有什么优势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优势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并且是多种方法联合运用。 第一有内服的成药。中医药治疗中风已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服用方便,便于保存,疗效显著。药物的成分稳定。…

    12-24
    34
  • 不能做支架怎么治

    不能做支架怎么治:不能做支架的患者,其实也包括一些不能做搭桥的患者,中医治疗非常有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有很多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根据病人的情况,一般会选择以活血化瘀为主,有时候会…

    11-17
    15
  • 拔罐是指什么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另外罐具选择多样,有常见的玻璃罐、铜罐、陶罐…

    11-24
    9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中医疗法是什么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如果按照中医的说法来讲,就是过去的“五迟五软”,对孩子发育过程当中发育的迟缓、发育的无力,五种发育迟、五种发育的不结实称为软,那么从这样来讲,往往因为有遗传因素,…

    12-25
    14
  • 高血脂怎么治疗

    中医是如何治疗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中成药,如血脂康、血滞通等药物。中成药的好处是服用方便,但是由于中成药都有固定的处方,所以它只能针对一类人群有效,…

    11-20
    11
  • 中医的自我调理方式如何使用

    中医确实是有很多办法可以治疗焦虑症,包括:穴位的按摩,通过按摩一些穴位来缓解气机郁滞,主要是合谷穴,内关穴;平时饮用花草茶,比如玫瑰花、白梅花,这两种花都有一些疏肝理气的作用,平常…

    11-15
    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