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阳性点反应规律

1、痤疮:痤疮病人通常的反应点是: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为数个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红色、棕褐色或暗红色疹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相比较颜色较深的区域,直径在1厘米左右,压之不退色。刺激此反应点可以治疗痤疮。

2、痔疮:痔疮病人在背腰皮肤的反应点通常称之为“痔点”。“痔点”范围多在上起第7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5腰椎棘突平面,两侧至腋后线,但多见于中下部。“痔点”特征:形似丘疹,稍突起,如小米粒大,略带光泽,多为暗红、棕褐色,压之不退色,有的痔点还长有一根毫毛。找点困难时,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则痔点常可出现。如果背部找不到痔点,就选其压痛最敏感的一点,那便是痔点。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

有些患者龈交穴处或上唇系带下部有粒状或片状突起的白色小点或圆长不规则的小结节,称之为“痔疮结节”。刺激“痔点”或(和)“痔疮结节”可以治疗痔疮。“痔点”颜色越深,说明痔疮程度重,病程久。龈交穴处“痔疮结节”:60%的痔疮患者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如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针直接挑刺此赘生物,效果尤佳 .

3、 面肌痉挛: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多有压之有酸胀感的反应穴。

4、不寐: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上多有的敏感点、结节和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在心俞、神道、厥阴俞、膏育、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腧穴上多见。

不寐病人除常在心俞、厥阴俞穴部位出现质为中等硬度的圆形结节外,还会因不寐的证型不同,而在与证相关的经脉线上或腧穴部位出现不同类型的阳性反应。例如:证属阴虚火旺之不寐,常伴有肝俞穴下条索状结节质中等硬度;肾俞、脾俞穴下有圆形结节质软;太溪、太冲、三阴交等腧穴压痛反应明显等。

5、胸痹心痛心悸:患者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天池穴及灵墟、屋翳等穴附近有压痛部位。重度持续性窦性心搏徐缓者,而在印堂穴内右上方有反应点中,在该处用皮内针向下刺入留针后,心率均能增加。

6 、冠心病体表压痛点在膻中穴和左侧心俞穴偏左1.5cm处最为明显,并称之为左膻中和左心俞穴。主诉胸痛、心悸、气促的心脏病患者左3,4肋间内侧检测出反应点的频率很高,且病情减轻则反应减少。在颈椎两侧距椎体0.5-1cm处,用拇食指腹循摄按压,有酸痛、麻胀反应者。

7、心绞痛患者,多在T2有压痛阳性,并于T2手法按压治疗心绞痛病人,多有止痛效果,且部分病人心电图有改善。心动过速患者其颈前反应点多在胸锁乳突肌下1/4前2cm处。

8、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多有背部脊柱两侧的阳性点

9、麦粒肿: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为穴。

肩部的第七颈椎至第九胸椎之间,寻找略高起皮肤呈紫红色粟粒大小的反应点,有一个或几个,且压至褪色,放松即速复原。对侧背部肩脚区找浅红色稍高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退色的反应点。

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到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有的隆起如粟米状,有的稍扁平,直径约0. 5–1mm,以1个多见,偶可见2-3个者。

针灸阳性点反应规律相关阅读

内热能针灸吗

内热能针灸吗:
  针灸可以止痛,也可以疏通经络,但实际上针灸也可以泻火。中医的荥穴能够起到泻火的作用,还有一些督脉的穴位也可以泻火,比如大椎穴在肺部感染发烧时点刺放血,效果特别的好。此外合谷穴对鼻炎、咽炎、牙齿肿痛等有很好的泻火作用,另外还有泻肝火的太冲穴,泻胃火的厉兑穴,太冲穴在足大趾和足次趾之间的缝隙,厉兑穴在足二趾和足三趾之间的赤白肉际的缝隙。
  肝火是指经常暴躁易怒的状态,肝火旺盛的患者按揉太冲穴会有压痛的感觉。
  胃火是指患者有口臭、牙龈出血、便秘等症状,按压厉兑穴有泻胃火的作用。

冠心病艾灸有用吗

冠心病艾灸有用吗:
  艾灸是防治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建议冠心病患者采用周期保健灸疗,如以九天为一个周期。
  第一天灸中脘和足三里穴;第二天灸下脘、气海、天枢穴;第三天灸关元、曲骨、三阴交穴;第四天灸期门、大冲穴;第五天灸心俞、神门穴;第六天灸膈俞、膻中、巨阙穴;第七天灸厥阴俞和少海穴;第八天灸天池和间使穴;第九天灸肾俞和照海穴。每天每个穴位的灸疗时间为25到30分钟,以上穴位循环灸,每天需灸神阙穴25分钟。
  如果出现病症,建议患者立即灸心前区乳周部位,对疼痛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作用。

近视眼治疗

近视眼治疗:
  近视眼已经是目前青少年发病中的常见病,近视眼的临床特点是:近距离视物清晰,远距离视物模糊。对于近视眼的治疗,其保健灸治疗方法常采用以十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第一天艾灸中脘、足三里穴;第二天艾灸期门、太冲穴;第三天艾灸肝俞、章门穴;第四天艾灸命门、曲泉以及筋缩穴;
  第五天艾灸瞳子髎、丘墟穴;第六天艾灸足临泣、光明穴;第七天艾灸巨髎、合谷穴;第八天艾灸颈四椎旁以及中渚穴;第九天艾灸风池、上星、印堂穴;第十天艾灸肾俞、照海穴;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加灸神阙穴30分钟。

温针灸的功效

温针灸的功效:
  温针灸是在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是中医针灸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即给病人进行针灸治疗时,在进针以后通过提、插、捻、转的方式,病人获得疗效之后,再给患者加上艾灸。
  加艾灸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直接把艾绒用手捻的方法附着在针柄上,然后再点燃;
  第二种,可以把艾条截成两厘米长的一段艾条 ,插在针灸针的针柄上,再把艾条点燃。这除了有针刺激的作用,还有一种温热的效应;温热可以通过针传到机体的深层组织,能把患者机体里的寒邪给驱散,这就是温针灸的作用。
  温针灸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比较适宜一些虚寒性的疾病。

五行针灸对哪些疾病效果好

五行针灸对心身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内在情绪变化所引起的疾病都可以运用五行针灸进行调整,很多疾病不单纯是由外感的风寒引起,其中还包含了七情内伤的因素,有一些疾病是内心问题在躯体上的表现。当全身各个系统出现问题、症状很复杂时,常规的针法无法入手,因此,要从内在调整的方向看待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抽离出来,考虑使用五行针灸的方法,辨别人体的主导行,调整人体内在五行的失衡状态以治疗疾病,从内在调整人体的失衡状态。

(0)

相关推荐

  • 高血压应该针灸什么穴位

    高血压用针灸来治疗,这是肯定有疗效的。高血压分四个证型,这个证型我们中医叫辨证论治,指导着高血压的用药,当然也指导着高血压的选穴。比较常用的一些穴,比如属于肝火上炎型的高血压,这种…

    11-30
    16
  • 五行针灸是怎么回事

    五行针灸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针刺方法,源于中医的典籍黄帝内经,这种针法与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常规针法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针灸的流派分为两大流派,一种是定向的针刺流派,另一种是像五行针灸,…

    11-20
    31
  • 针灸能不能祛除黄褐斑

    针灸治疗黄褐斑是在临床上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在临床上疗效比较明显。临床上治疗黄褐斑主要是辨证来治疗黄褐斑,肝郁、肾虚、脾肾阳虚也会导致黄褐斑。所以针灸治疗黄褐斑是可以的。但是黄褐斑是…

    12-01
    25
  • 针灸减肥需要节食吗

    针灸减肥一般不强调需要肥胖者刻意去节食,但还是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方法。因为单纯地靠节食减肥,首先减肥效果不佳,维持时间很短,而且会造成肥胖者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最后导致…

    11-23
    12
  • 针灸埋线减肥后的注意事项

    许多人选择在穴位针灸埋线帮助减肥。针灸埋线减肥之后要注意保持埋线部位的干燥,控制好饮食,配合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另外,埋线之后可出现红肿、疼痛、瘀青等症状,不需…

    11-15
    16
  • 针灸怎么治疗失眠

    中医学认为失眠与心肝脾肾都有一定的关系,“阳不入于阴”,就无法闭目进入睡眠状态,因此中医治疗失眠在于调整阴阳的交合。气血在十二经中正常的流动,和失眠相关的两条最重要的经脉是手太阳小…

    11-22
    13
  • 适合针灸的病有哪些

    适合针灸的病有哪些:   针灸疗法,它是利用选取适合的针具作用于患者不同的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针灸疗法它的适应症也一样很广泛,内、外、妇、儿科均可以适用…

    11-20
    16
  • 失眠针灸穴位

    现在失眠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都选择了针灸的方式来治疗。针灸治疗失眠需要辨证取穴,除了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等主穴之外,还需根据具体的病因在配穴进行针灸。 失眠是生活中很常见…

    12-16
    43
  • 乳腺增生可以针灸哪些穴位

    乳腺增生是女性非常多发的一种疾病,针灸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乳腺增生由于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它发生的原因主要跟肝气不舒,还有脾胃不和有关。因为肝经还有脾经、胃经,都会巡行到胸部乳腺附近。…

    12-17
    35
  • 针灸后针眼疼痛怎么办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针灸以后有一些人会出现针眼疼痛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针眼泛红疼痛,就有可能是出现了炎症,使用消炎膏治疗,也有可能是出现过敏情…

    11-16
    55
  • 针灸屁股两侧疼吗

    针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疾病的中医方法,如果针灸的穴位在屁股上,出现屁股两侧疼的情况是很正常的,说明针灸有效果。不过如果疼痛剧烈,有可能是针灸的位置有异常,需要及时的进行调整。 如…

    11-15
    60
  • 针灸补泻手法

    针灸时,补法与泻法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实际运用中,补泻手法的应用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针刺手法,另外,季节对于针刺手法的选…

    11-15
    1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