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除视网膜、视乳头外,与之毗邻的玻璃体、脉络膜、巩膜等,也属于眼底范围之内。因此眼底病一般分为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脉络膜或者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眼底病相关的眼病,与全身疾病引起的眼底病变,都需要定期眼底检查,预防控制眼底病发生发展。
眼底检查是眼部检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各种眼病以及内科病和神经科的疾病,如果没有注意对眼睛的保护,很可能出现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那么,哪些人群需要定期做眼底检查?下面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在病程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使眼底视网膜上的血管发生变化,尤其是动脉血管的硬化、小动脉壁的硬化、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严重时可导致视神经乳头的改变。通过检查眼底了解高血压的发展对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玻璃体视网膜裂孔、家族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膜、眼内炎等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应定期检查,以避免失明。视网膜循环障碍,以及血管疾病、黄斑变性、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肿瘤和先天性视网膜异常,都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如脉络膜炎、葡萄膜中炎、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脉络膜新生血管等需要定期行眼底检查的人。后巩膜炎症易引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血管疾病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确保眼部安全。
血液病如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紫癜、白血病、转移性癌等需要定期眼底检查。与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相关的颅内肿瘤、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脱髓鞘疾病也需要眼底检查,早期排除累及视路,威胁视力。眼眶疾病如炎性假瘤、眼眶肿瘤、甲状腺相关眼病等,易造成视神经损伤,也需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保证眼部安全。
哪些人群需要定期做眼底检查相关阅读
倒睫怎么治疗
倒睫怎么治疗:
倒睫的治疗主要根据倒睫的数量和倒睫的位置决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于有1~2根或者2~3根倒睫的患者,可以拔掉倒睫或者电解倒睫,破坏睫毛的毛囊来治疗倒睫。这两种情况一般来说,拔掉倒睫2~3周以后,睫毛会再自然生长出来,再长出来睫毛可能会更硬,对眼球的刺激更强;如果电解睫毛,电解不能保证完全电解倒睫,有可能还会再生,也有可能需要反复的多次电解。
第二,对于睫毛比较多的患者,比如一整排睫毛都是倒的或者整个眼皮都往内翻引起的倒睫,这种必须通过手术来矫正。
全切双眼皮能维持几年
全切双眼皮能维持几年:
从原理上来讲,全切双眼皮手术一般可以终身维持。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手术过几年之后,因为皮肤松弛,松弛的皮肤会遮下来盖住双眼皮,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即使天生的双眼皮,年龄大了以后皮肤松弛,也会把双眼皮给盖住,引起做完手术5到10年以后,就像内双一样,这是因为皮肤松弛了,而不是双眼皮掉了。
还有一些朋友,因为全切双眼皮之后,双眼皮和睑板和肌肉之间形成的瘢痕性粘连比较轻,这种可能过2~3年或4~5年之后,双眼皮就变得很浅,或者完全看不到,这是个人体质的问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一定要尽早,在早期的时候及时就诊,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眼底打激光,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血后,要给予对症治疗、吸收出血,促进视网膜功能恢复;如果出血反复出现,或者出血过程中造成视网膜明显的牵拉,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是眼科最大的手术,所以糖尿病患者早期最重要的是全身治疗,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发展为眼底病变。
黄斑水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黄斑水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黄斑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眼底性疾病,当黄斑区循环不好或者结构上出现了一些异常之后,都可能会造成水肿。引起黄斑水肿的原因较多:
第一,黄斑区循环不好,或者结构出现异常后,可能会造成水肿;
第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
第三,黄斑前长一层膜,造成视网膜牵拉导致黄斑水肿;
第四,高度近视可能会出现黄斑区视网膜循环改变,造成黄斑水肿;
第五,全身的很多疾病,也可能会造成黄斑水肿,如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出血、手术创伤等都是造成黄斑水肿的常见原因。
高血压眼底出血怎么办
高血压眼底出血怎么办:
高血压眼底出血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首先应在内科医生指导下积极控制和治疗高血压,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第二,眼底出血后一定要及时就诊,有少量出血时可以给予口服止血药,以及服用出血吸收的药物进行治疗,当血很多不能吸收,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
第三,如果眼底出现反复的出血,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出血造成视网膜牵拉,引起视网膜脱离危险。
所以,患者出现高血压眼底出血首先应积极降低血压,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