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区别主要在于: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低、心境低落。而焦虑症的表现是焦虑不安、过分担心、紧张、胆小、恐惧、害怕。所以它们的主要症状不同,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症表现为紧张、坐立不安、过分担心、出汗、心悸包括失眠等等。所以两个从主症上不同。
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相关阅读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区别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区别:
焦虑症和抑郁症在临床神经递质的发病机制上基本上是等同的,都是由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紊乱导致的,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它出现的临床症状可能会不一样。如果出现情绪的阴性线过强,比如情绪低沉、低落、精力不足等等这些兴趣缺乏,更容易诊断为抑郁症;
如果出现阳性线更多,比如攻击行为、骂人行为、易激惹、烦躁不安、恐惧等等,更容易形容为是焦虑症。抑郁症和焦虑症常常是伴发在一起,很多人都是同时出现,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易怒、不安等情况;用药治疗也基本上一致,因为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由于神经递质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紊乱导致的,所以虽然存在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治疗的药物基本上一致,都用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只是不同的症状,可能叠加的用药或者辅助的用药略有不同。
抑郁症吃哪些药
抑郁症吃哪些药:
抑郁症是因为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比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这样的神经递质,所以抑郁症吃的药里,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这一类药物非常多,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单通道的药物,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又称SSRI药,比如百忧解、赛乐特、喜普妙等等一系列的药物;
第二,双通道的药物,即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双通道调节的药物,比如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等等药物;
第三,三通道药物或者神经递质的调节药物,NASA药,比如米氮平这一类药物。
以上是传统的、国际的、一线的抗抑郁治疗的药物。
抗抑郁药物有没有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有没有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会有副作用,但副作用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病人用了这类的药都会有副作用,有的药物在某些人身上反应较大,有的人用可能完全没有问题。
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副作用较多,尤其是在服药的前两周,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泻等等,消化道的副作用较多,但是副作用一般两周时间慢慢减退,包括口干、出汗等等副作用都可能发生。
抑郁症能吃什么药
抗抑郁症的药笼统来讲有十来种。有时会对症治疗,比如有些人会有失眠、早醒,也会给用到安眠药;抑郁症的病人有一部分会出现情绪不好,有时候虽然情绪是闷闷不乐但是会发脾气、易激惹,也会用一些心境稳定剂;当然有一些抑郁症的病人,尤其青少年,容易躁狂,也会用心境稳定剂;还有是抑郁症可以有些躯体化的症状,也可以对症治疗,针对某个症状适当用药,比如身体的疼痛麻木、胃肠不好或消化不好,会给用一些针对性的药物。
容易得焦虑症的人群是哪些?
焦虑症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焦虑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避免得焦虑症;父母患有焦虑症,子女也容易患有焦虑症,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的人也可能更容易焦虑。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
自我调理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梳理内心。梳理自己的时候要先问自己现在情绪怎么样,自己最近面临的是什么压力,哪些是外在、哪些是内在。有些人会压力过大,这时需要思考哪些因素与自己有关,哪些因素与对方有关。自己调整还有一种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面,意志消沉,不如暂时转移注意力。做一些简单、自己喜欢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些爱好,如听音乐、散步、打乒乓、钓鱼、看书。做喜欢做的事能转移注意力,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之中,可能会忘记抑郁。
抑郁症头痛的特点
抑郁症头痛的特点:
抑郁症的头疼和一般的头疼不太一样。抑郁症头痛,往往就是夜间比较明显,有些患者会感觉到整个头胀疼。抑郁症患者头痛的部位往往不固定,可能会整个头部或者是头的某一部分出现疼痛的症状。
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患者的头痛与病情的演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患者的睡眠质量差,情绪低落,往往会容易出现头痛的症状。另外,抑郁症的头痛与抑郁的情绪也有关系。随着患者自身情绪的变化,头痛的症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经过医学检查,像头ct、头核磁,脑部没有发现器质性的病变。在确定没有其他疾病以后,抑郁症的头疼还是用调节抑郁症的药物,控制头疼的症状。当抑郁症得到很好的控制以后,头疼的症状也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抑郁症能治好吗
抑郁症能治好吗: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神经疾病,现在有很多人患上抑郁症。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情况,是一种患病率高,并且复发率高的精神障碍,临床治愈率高。
对于已经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应该严格遵医嘱对抑郁症进行治疗。大部分人群都是通过抗抑郁的药物治疗来对抑郁症进行治疗。
这种疾病之所以反复发作是因为没有规范的使用药物导致的,同时生活中的压力过大等因素也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避免复发的必要条件。因此,抑郁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规范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坚持定期复诊,即使经治疗,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感到有抑郁症发作的迹象,也应及时就医。
抑郁症的老人日常如何护理
抑郁症老年人的护理首先要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给患者关心,要以患者的思想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工作、人文关怀。第二是生活起居的护理,患者的起居生活环境要安静、干净、空气新鲜,要居住在患者熟悉的环境中,以免出现出门后不认家的情况。第三重视心理护理,关心其内心的活动,安慰及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第四需注意饮食,主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另外还要保证营养丰富。第五要鼓励患者户外活动,多接触社会,鼓励患者和周围的人合作、活动、学习。
哪些人容易得焦虑症
焦虑症不但与遗传有关而且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患有焦虑症,那么子女也容易患有焦虑症,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的人也可能更容易焦虑。焦虑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避免得焦虑症。
抑郁症测试准确吗
因为网络上有抑郁症的测试表,有些网友会用这样的测试表测试自己,而许多网友在测试后大呼自己患有抑郁症了,那么,抑郁症测试准确吗?
一、抑郁症测试准确吗
网络上流传的抑郁症自评表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种测试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依据这种测量结果来判断自己到底是否患有抑郁症。比如说这样的测试表中有类似于“在符合自己情绪的项上打分,分别是0-3分”,网友具体会选哪一项,很大程度上是有一定主观性的,所以这样的测试结果往往会受到个人的主观影响。而且现在网上的这些测试题后面并没有明确写出得多少分就是抑郁症多少分又是重度抑郁症,多少分以下是没有抑郁症,所以这种测试表是不严谨的。
建议做抑郁症测试的人,当通过测试发现自己有明显的抑郁情绪时,引起重视。当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时,去正规的医疗机构找专业的医生咨询,确诊后对症治疗比较好。
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1.有抑郁症的症状
抑郁症患者往往以后心境低落,经常闷闷不乐,悲观丧气,严重的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语言减少,严重的甚至无法正常的交流等;意志活动减退,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总是一个人独处等;认知功能损害,并且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如果自己也有这样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超过两周,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可能是出现了抑郁症。
2.到医院详细检查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可以到医院做全面的躯体检查和神经系统的检查,同时还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等,一般就可以确诊是否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区别
现在的人们都注重身体的健康,吃水果蔬菜要选无毒无公害的,一日三餐要营养均衡,不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可有人们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却忽略了心理的健康,生活压力增大时不注意情绪的管理就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抑郁症和焦虑症就是最易出现的两种。这两种疾病的症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我们要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种病症的区别。
一、焦虑症
焦虑症是焦虑性神经症的简称,焦虑症是神经症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以焦虑情绪体验为特征。一般而言,焦虑症患者会无原因的表现出不安或者害怕的情绪,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同样,还包括神经和肌肉绷紧,患者还会通过多动行为表达不安。在临床上,焦虑症可以划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
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烦躁的形式,简单的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患者的情绪低落、容易沉默,对自身极度没有信心,患有抑郁症的人大多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值得注意的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的现象,因此,抑郁症的患者应该主动去看心理医生。抑郁症可以辅导进行有效的治愈,但是容易复发,患者应该放松心情来减轻压力。
三、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1、抑郁症患者也会有焦虑症状,通过沉默来表现,而焦虑症是患者的一种情绪表达,比如害怕、怀疑等。
2、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的身体动作不同,焦虑症的患者身体和神经相联系在一起,比如呼吸不畅、心跳加快、冒汗等。但是,抑郁症患者的身体状况比较稳定,比如身体疲惫、没食欲等,并且可以掩饰,可让人无察觉。
3、焦虑症的重点是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感觉到担心或者害怕等,而抑郁症的重点则是对所有事物不太感兴趣,同时,伴随着不自信的表现。
总之,焦虑症和抑郁症都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也存在一些区别。如果发现其有心情低落,生无可恋的情况,应该寻找心理医生积极治疗。通过心理治疗来减轻压力,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此外,焦虑症和抑郁症都是心理疾病,但是可以通过药物和述说等方式来缓解这两种症状,同时还要放松心情。
走出抑郁,远离肿瘤
如何远离抑郁,从而降低肿瘤发病的机会呢?
1.换一种方法思考
城市里的肿瘤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常常长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压力,以致不堪重负,终致生病。我们认为有许多压力是自己加上去的,卸下压力是第一步,而卸压的关键是“换一种方法思考”。
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须认真对待,非达到完美不可的。其实,人所遇到的事只有5%非常重要或紧迫的;15%~25%是比较紧迫的,剩下的大多不像人们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和紧迫。事事认真,势必长期有重压感而心身疲惫,甚至功能紊乱,终致患病。而所有事务中,没有比自身健康更重要的了。
因此,换一种方法思考,改变认知、态度与自身行为(心理学称其为“认知疗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2.不做无谓的联想
临床上,许多肿瘤患者存在着一类错误的思维方式——喜欢或习惯于自我联想,且常常以错误的方式自由联想。常见的如“如果” 怎样,“结果”一定“怎样!”。比如:如果某项指标“升高”,某处有所不适,一定是癌症复发或转移了!肯定需要化疗放疗了,其后果一定不好!结果一定没救了!我及我全家一定完了!这就是错误联想的恶果。其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的后果绝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严重,有些事情的恶果是人们错误联想的结果;从容应对倒常常能够柳暗花明。所以说“船到桥头自然会直”。
3.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
好较真常是这类患者的思维特点,而这也是导致他们长期处于高度压力、压抑甚或抑郁、焦虑状态的关键。因此,过分较真是防癌和走向康复的大敌。我们非常推崇郑板桥的“糊涂”说,对肿瘤患者来说,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阿Q”尽管是个负面人物,但这类人患癌率很低,鉴此,有时自我“阿Q”“ 阿Q”亦未尚不可!至少可以平衡一下心理,稳定自己情绪。
4.承认和面对现实
许多患者耿耿于怀,自己为人做事都很在理,为什么会生这病?上帝对自己太不公正了!或者后悔埋怨于某些人或某些往事!其实,大可不必!现代研究表明:对所有人来说,生癌只是早晚的事。应看作是上帝在你的人生旅途上设立了一道坎,正在考验考验你,要经得起考验,你首先应该承认和面对现实。
5.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句时髦的话,对处于困境的肿瘤患者来说,其意义更为重要!在生命处于危机状态,学会不断设置自己的生活目标,短期为主,不断延伸,不断攀高,常常非常重要。有的患者就先设定近期三个月的目标,过好年!看到孩子考上大学!诸如此类,并不断延伸,越攀越高,就是越来越成功,也就是你生存期不断延长。因为有明确而又可期望的追求,人就有积极的生存动力,生理功能,包括精神心理等也都相对可调整得稍高些,这些,都有助于康复。
6.要学会及时表达情感
心身医学强调,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宣泄郁闷,如此,有助于尽快释放压力,走出抑郁。
7.多结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度越高,越容易维护自己的心身健康。患癌的可能性越低,即使患了癌,也容易康复。在这意义上,朋友是最大的财富,绝非虚语!
8.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绘画,包括打打牌、玩玩麻将,等等。这些,有助于释放压力和压抑,解郁悦情,陶冶情性。但须讲究一个度,特别是玩玩麻将、打打牌等,不能无度,切勿太累!前者如种花养鸟、书法绘画等也有优化个性之效。
9.读好书
经常读些好书,有解郁及稳定情绪之功。朱熹就曾经提出 “学习优化情性”。因此,此法还有优化个性之效。
10.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
城市人生癌,常常与高压力,快节奏生活有一定关系,因此,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常常至关重要。有人说没有办法,事情太多!其实,要明确:事情永远干不完!少了你,地球照样转!更何况你已有生命之虞,上帝已经给了你一个充足的理由,享受生活,何乐不为呢?
11.理解心身周期性变化规律
要知道任何人的情绪、心理、体力都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低落或心身疲惫时应告诫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走出“谷底” ;千万别就此一蹶不振,且不断消极地暗示自己。这时,最好能做点简单而容易成功的事来激励自己。
12.改变生活环境
必要时,可脱离工作一段时间,或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及节奏。
13.学会松弛
长期紧张是健康和癌症患者的大敌。要学会自我松弛,包括给别人宽松,也给自己“松弛”的机会。特别对下属,对家人和孩子,不妨试试?
14.注重(人文/自然)环境保护
环境,是每个都市人赖以生存的空间,注重维护良好的环境,包括努力优化办公室人文小环境等,都有积极的保健防癌之效。记住:潜在地伤害了他人,也意味着你本人有可能受到伤害。因此,这是公民的基本健康意识,人人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愉快而健康地享受生活、远离癌魔、尽享天年,就不是梦了!
15.秋冬季多晒太阳
是国外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与调节大脑褪黑素的分泌功能,进而改善睡眠有关。肿瘤患者多抑郁,抑郁又容易促使肿瘤患者转移复发,故应该善于运用这一简单可行的好方法。
16.适度的户外活动
适度的户外活动有着多方面保健防癌功效,简单易行。例如:多做户外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消耗能量,而肥胖是城市人生癌的元凶。又如,它可以改善以脑力为主的现代都市人多方面功能,稳定或改善“内环境” ,间接防癌之效。再则,有助于松缓压力与紧张,调节心身平衡。还有多做户外活动,也是改善抑郁状态的良方,而抑郁为癌症的催化剂。
常吃洋快餐容易得抑郁
最近,根据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大学和Granada大学的研究表明:消费洋快餐或批量烘焙的食物(甜甜圈、蛋糕、羊角面包)和增加抑郁的风险,存在着直接关系。研究表明:经常吃洋快餐的人,患抑郁的风险比极少或没有进食该类食品的人,要高出51%。请看【科学探索】揭秘:常吃洋快餐容易得抑郁!
该研究的负责人博士说:而且,两者的联系太紧密了,就是说“你吃得越多,越容易抑郁。”
结论还表明:受访对象中,那些吃洋快餐和批量烘焙食物最多的人,更可能单身、更缺乏活力,而且饮食习惯糟糕(水果、坚果、鱼、蔬菜和橄榄油摄入较少)。这些人当中,普遍存在吸烟和每星期工作超过45个小时的情况。
消费批量烘焙食物产生的后果也相当一致。说:“即使少量使用,也会极大增加抑郁的风险。”
本研究共采集了8964个样本,他们都属于阳光计划的一部分(纳瓦拉大学饮食和生活方式追踪计划)。这些受访对象以前都没有被诊断患有抑郁,也没有服用抗抑郁药品。他们被评估的时间段平均是6个月,而在这段时间里,493人被诊断出抑郁或者开始服用抗抑郁药品。
这项新数据进一步证明了2011年阳光计划的结果,当时的数据是:对12059个人进行了超过6个月的分析,共记录了657例新抑郁病例。此研究表明:洋快餐提高抑郁的风险是42%,这比目前研究的比例要低。
说:“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控制摄入该类食品,
以往的研究表明:有些营养成分可以抗抑郁。这里面包括维他命B、omega-3脂肪酸和橄榄油。而一份全面健康的食谱就应该让人少患上抑郁。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类以心境(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它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但却不单纯表现为心理问题。除了心灵痛苦外,还能让患者感到各种各样的躯体上的痛苦症状,甚至在有些时候可以表现为躯体症状更加明显,而掩盖了抑郁情绪的隐匿性抑郁症,因而常常被误诊为各种各样的“神经官能症”,比如心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等。
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占绝大多数。据美国哈佛大学最新统计:世界范围内,女性遭受抑郁症困扰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全世界的女性中,大约每8个人中就有1个女性在一生的某个阶段会遭受抑郁症困扰。日前,哈佛心理健康研究报告对女性易患抑郁症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
1、基因因素:遗传因素提高了女性患抑郁症几率的50%。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和抑郁症有关的、只有在女性中才会出现的各种基因突变,包括一个与女性激素调节密切相关的基因。
2、女性更容易紧张:根据对30个国家超过30000的人群的调查显示,女性更容易抱怨说她们正处在紧张的情绪之中。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遭受某些极度紧张的特殊状况,比如性列待、家庭暴力,等等。
3、经前期紊乱:大约2%-10%的女性患有月经前焦虑精神障碍,这是因为这些人对体内激素水平改变的高度敏感性造成的。
4、妊娠、产后的特殊生理时期:大约10%~15%的母亲在生育后头6个月患有抑郁症,在妊娠期间患抑郁的女性比率甚至更高。
基于这些原因,女性更应该对抑郁症有足够的认识,警惕抑郁症的困扰。但是,应该明确的是,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治疗方法可以采用心理治疗,如支持性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心理疗法等等,这些心理疗法只适宜用于治疗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
严重的患者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吗氯贝胺等)、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等)。
现在新型的抗抑郁药物有文拉法辛、奈发唑酮、米氮平。这些抗抑郁药的疗效大致相近,但是不良反应却有明显差别,如三环类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对心脏和肝脏的影响都比较大。这些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之下。
同时,由于女性具有特殊生理特点和特殊的生理时期,在抑郁症的治疗上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治疗方法。对于更年期抑郁症,可以使用雌激素作为补充治疗,或作为增效剂。
对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由于抗抑郁症的药物会对胎儿或者是乳儿产生生长和发育方面的不良影响,但是如果不加以治疗的话,又会增加先兆子痫、早产的发病率,使得新生儿体重偏低,并可以在将来产生儿童的异常行为问题。
因此,对于怀孕期和哺乳期抑郁症女性,国外正在研究采用“强光疗法”代替药物治疗,就是每次60分钟、连续10周以上的强光照射来治疗孕期和产后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