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低烧怎么办:
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有鼻塞流涕,头痛乏力,咳嗽低热的情况。服用一些感冒药的可以缓解感冒的症状以及发低烧的症状。很多感冒药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可以很好的缓解感冒引起的,发低热不适的症状。成人可以选择的感冒药种类比较多,快克,新康泰克,维c银翘片,感冒清热颗粒等等。
儿童常用的感冒药有小儿感冒清热颗粒,小儿氨酚伪麻分散片等用于缓解感冒和发热有一定的效果。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一般3~5天以后症状会缓解。如果服用感冒药以后仍然持续有低热,建议最好到医院做一个血常规的检查,因为在感冒的后期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则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感冒低烧怎么办相关阅读
降温谨防6大疾病
天气预报显示,今日开始将大范围降温,同时伴有四五级大风。专家提醒,进入秋冬季节,阴阳之气转变,阴气渐生,要注意防病。
秋冬季节易患六大疾病
1、胃病
深秋及冬季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溃疡患者在寒冷的深秋及冬天,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消极低落;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应注意腹部保暖;坚持定时定量进餐,食物冷暖适宜,切忌暴食和醉酒,同时要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药物。
2、感冒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此时最易流行的疾病。着凉是伤风感冒的重要诱因,要适时更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抑郁症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万物逐渐萧条,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产生伤感的抑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要谨防六大疾病,并牢记一些保健知识,以保健康。
4、老慢支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深秋季节,肺气虚,有慢胜支气管炎的老年人症状会加重。在饮食上不妨多吃些梨,白果,洋葱,白果萝卜粥等等,对预防这些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5、关节炎
由于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老年人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暖。首先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
6、心脑血管病
10月末至11月初是高血压病发作的第一高峰期。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要从寒露节气开始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服;少食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清晨去厕所时,应改蹲式为坐式,大便时间不能太长。
感冒我们该如何饮食
不管是流行性感冒还是普通感冒,在饮食上如果不合理就会起到反作用,引起感冒的反复发作,这是为什么呢?早在《黄帝内经》上就有调护的记载“病在肺……禁寒饮食,寒衣”,“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首先要禁吃冷饮:像那些冰棍、冰激凌,本来是自身着了凉,再吃点寒凉物,不是寒上加寒吗?
其次要禁食哪些甜、腻的食物:因为甜味能助湿、产湿(女同志还会加重白带的增多),不利于机体的回复;而油腻食物则不容易消化,感冒本身就有个消化道的反应,不愿意吃饭,所以说流感、感冒患者应忌食各类的糖果、大肉(包括汉堡)、猪肉汤、鸡汤等,这可不能“补”。
再者要禁吃咸食:不能吃的太咸,会加重鼻塞、咽喉部的疼痛,不是有句俗话叫:喉咸喉咸的吗?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就是禁食辛辣食物:辛辣食物易伤津、助火生痰,故流感和感冒患者不宜食用,不要以为感冒的时候吃点火锅、辣子、喝点小酒等会助发汗或者杀死病菌,这都是错误的观念。
最后不宜吃烧烤煎炸的食物:此类食物也是会碍胃,比较油腻,不利于流感、感冒脆弱的消化系统的吸收,使病情加重,起到反作用。希望那些呼吸道患者注意饮食的合理调护,无论年幼,还是慢喘支的老患者,均要注意。
气温渐冷感冒食疗有方
一位网友留言,要寻找感冒食疗方,由于天气渐冷,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非常重要,但若感冒讨个食疗方辅助治疗,对于治愈也是十分必要的,借枝繁叶茂的问题,出点办法。
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病,其病因由外感风邪所致,根据四时不同的季节,分别有风寒、风热、风湿、暑湿等不同变化。食疗以疏风解表为原则,风寒感冒宜以辛温散寒的食物为主,风热感冒宜以辛凉清热的食物为主,暑月感冒宜食清热生津的食物,梅雨季节宜食化湿通气的食物。饮食以清淡稀软为宜。
食疗有方
一.核桃肉、葱白、红茶、生姜各等分,捣碎,水煎服,并盖被取汗。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
二.青葱白6段(每段6厘米长),饴糖50克,用清水2碗煮沸,去葱段,加鸡蛋清1个,搅匀,分3次温服。适用于风热感冒,咳嗽音哑,咽喉肿痛。
三.鲜荸荠250克(连皮),生石膏50克,加水煮半小时,加冰糖,随意食荸荠喝汤,每日1剂。适用于风热感冒,高热口干。
四.薏苡仁50克,赤小豆30克,洗净,加水煮熟,再加大米50克,煮粥,每日早晚顿服,10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感冒夹湿,胸闷纳呆,发热,头胀肢重。
长期不感冒是免疫力差
进入冬季,感冒易发。然而,有很多人听过关于感冒的传言,比如,每年必须感冒两次,才能保持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长期没有得感冒是身体免疫力已经“麻木”的信号,反而对身体无益,而且一旦得病,很容易病情严重。那么,“感冒”真如此类传言所说,有着增强体质的功效么?
病毒变异多 一次感冒无法免疫
“这种说法确实误导了不少人,但是错误的。”对于感冒可增强抵抗力的传言,医生表示,人体生病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大的方面看主要是两个:空气、气候等环境因素,体质、饮食习惯等后天因素。是否感冒是身体内在的免疫力和自然界的病毒相抗衡的结果。如果体质好,可以与病毒共存,并不会发病;如果体质下降,免疫力减弱,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导致生病。“这就如同打仗,兵力不足加上装备差,自然很难抵挡外来入侵。”
年轻人通常身体状态好,免疫力相对强大,正常情况下并不会轻易得病,即使偶然感冒,也容易恢复。然而,由于感冒病毒存在明显的变异,这一次感冒让身体产生的抗体,往往对下一次接触到的感冒病毒没有作用——这也正是人们会反复感冒的原因。用医生的话说,“如果感冒病毒不会变异,那么治疗感冒就会特别简单,只要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打一针疫苗,一辈子都不会感冒。”
此外,长期没得病,并不说明免疫力没有工作。正相反的是,看似并不严重的感冒,在短时间内会让身体大伤元气,如果产生高烧症状,就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健康状态。感冒这种常见“小病”和难以治愈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大病”更无直接关系。医生认为,是否患上“大病”,主要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生活习惯有关,与是否感冒并无关系。
感冒,不需要预防
天下事,无奇不有。
据悉,北京市某区的一家幼儿园,为预防感冒统一安排给孩子吃了两天的抗感冒西药。其间,有孩子出现过敏症状,家长因此在网上发帖,质疑园方私自用药。对此,园方解释说,感冒药是某基金会捐赠的,安排孩子服药是为了预防感冒。
看了这样的新闻,我哑然失笑,随后的的感觉是不舒服甚至是愤怒的。
感冒能不能预防呢?需不需要预防呢?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私自用药,这样做合适吗?
我想说的是感冒不能预防而且不需要预防,因为适当的感冒是好事情,它是人体尤其是小孩子建立自身免疫机制的一种方式。一个孩子一年内感冒6次以下可以认为是正常的现象。如果老不感冒,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预示着有可能要生一次大病。
我们知道,感冒药的成分是复方制剂(某儿童抗感冒药物说明书如下:本品为复方制剂,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0.1克,盐酸金刚烷胺0.04克,人工牛黄4毫克,咖啡因6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0.8毫克。不良反应:有时有轻度头晕、乏力、恶心、上腹不适、口干、食欲缺乏和皮疹等,可自行恢复。 禁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要说吃一两天有多大的副作用,可能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还会打乱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倒是没有什么生命危险。熟话说“是药三分毒”,尤其是西药,都有副作用。没有疾病却用药,而且是搞“一刀切”,美其名曰为“预防”,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甚至是把生命当儿戏的做法,我认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甚至是追究责任的事情。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根本没有必要吃药,只要孩子足够强壮,绝大部分孩子都能扛过来的。不少去国外的朋友给我发来邮件说,在国外,药品管理非常严格,儿童抗感冒药,抗生素等都是处方药,家长不能私自购买到。而在我们国家,药房比比皆是,买药和买东西一样方便,售货员不断的向顾客推荐者各种药物,比专业的药师都“专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医生,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今天,忽然有点义愤填膺的感觉。
不过,最后还是要心平气和下来。我的个人建议:
如果孩子反复感冒,一年大于6次以上的感冒,那么我们应该去医院找找原因,需要到医院详细检查,不要私自乱用药物。
最后,用澳大利亚营养学家安娜.尼克奥斯华写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里的观点为结束语:“宣称能提高免疫力的微生物营养品,也许对孩子抗感染有着短期的效果,但是药补不如食补,要想孩子提高孩子的抵抗力,让孩子少感冒,合理的膳食,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