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得了中耳炎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进行积极治疗,改善中耳功能状况;在中耳炎的过程中,对于孩子家长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良好的聆听环境。因为在中耳炎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存在传导性的听力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听力状况,父母要为孩子创造相对好的聆听环境,以便他有效地接受外界声音。相对好的聆听环境,包括面对面的交流,也就是尽量面对面跟孩子进行交流,有可能适当的提高音量,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效地获得外界声音;同时要避免其他疾病的出现,要远离一些二手烟的污染,这样给孩子良好的恢复环境。此外要注意,反复性发作的中耳炎,如果持续三个月以上,有可能会变性,变成慢性的中耳炎,对患者的治疗就会更难,而且引起后续听力障碍的可能性也更高。
得了中耳炎需要注意什么相关阅读
新生儿听力筛查目的
新生儿听力筛查目的:
我们很难通过孩子的日常行为来判断他的听力情况,即使对外界的强刺激有转头的反应,也不代表孩子双耳听力一定正常。
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语学习能力,就是俗话说的十聋九哑。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者是安静的状况下,进行的客观的、快速的和无创的检测。
1993年美国卫生院建议,所有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三个月内接受听力的筛查,且最好在出院之前完成。针对未通过的初步筛查者,必须做进一步的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紧接着,新生儿听力协会在1994年,建议所有的听力障碍的儿童,应在三个月内被诊断出来,而且需要在6个月大之前接受听力复检,如此才能避免延误。正常的语言及身心的发展,在听力筛查没有普及之前,一部分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孩子,错过了言语学习的最佳时期,所以听力筛查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尽早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进行早期的干预,早期的去提高听力和语言的功能,其成长后不会被社会所隔绝。
通常情况下,宝宝的听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医生会希望这部分孩子,能在6个月大左右的时候,就能进行校正。但是由于这个年龄的宝宝还太小,所以极有可能会出现佩戴上的问题,因此多半会建议,至少在一岁左右进行校正。另外测听器也每1到2年要更换一次,且听力检查也应每年进行评估。
新生儿听力不好原因是什么
新生儿听力不好原因是什么:
听力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遗传因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60%以上的新生儿听力问题,都是遗传因素所导致的,遗传因素包括多种遗传方式。
第一、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表现为父母一方有,孩子才会有,每一代都会有的情况,多数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0%以上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父母听力都正常,但是父母都携带了一个有问题的基因,并把这个有问题的基因传递给孩子,孩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及两条染色体上都出现了问题,表现为听力较差,常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
第二、性染色体遗传,比如X连锁的遗传,X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问题,有可能导致听力也出现问题,与Y染色体相关的基因,也可能导致耳聋,称为Y染色体遗传。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线粒体母系遗传,细胞里面的遗传物质,也可以通过妈妈,直接传给孩子,妈妈有了,所有的孩子都会有。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在怀孕期间感染、滥用药物,例如巨细胞病毒、 风疹病毒的感染,都可以导致听觉器官发育不好、出现畸形。很多药物具有耳毒性,如果使用这些药物,会影响孩子的听力,成为药物性耳聋。还有一些其他环境因素,也可以影响听力,例如噪音等。
常见的听障的高危人群,包括家族史有先天性或者是遗传性的感音性听障,有子宫内感染的病史,有先天性的梅毒等等。
第三、高胆红素,胆红素超过或达到换血的临界值。
第四、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之上的早产儿。
第五、曾经得过细菌性脑膜炎或者脑炎。
第六、颅面部有畸形的患者。
第七、围产儿,围产时期或者是新生儿时期有严重的缺氧病史,例如持续的胎儿肺动脉高压。
第八、出生的时候有窒息。
第九、使用过潜在的耳毒性的药物超过5天。
第十、气管插管超过10天,这部分孩子都是高危的人群,都要做好听力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