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危害:
痛风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痛风可出现急性的关节炎的发作,往往是在寒冷夜间或关节劳累后出现急性的非常剧烈的疼痛,痛风在关节炎类的疾病当中,疼的程度最大,对生活质量的降低很大。
第二,慢性期痛风石的出现,会造成关节的骨质的破坏,会造成骨头的损伤。
第三,痛风石沉积在身体的一些部位,比如肾脏,可以引起急性或者慢性的肾脏损害,甚至出现肾功能的降低、肾功能衰竭和尿毒;
第四,痛风跟糖尿病、高脂血症有连带关系,痛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风险比正常人要高很多倍。因此,痛风的危害非常大。
痛风的危害相关阅读
痛风是什么样的病
痛风是什么样的病:
痛风是一类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者是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代谢类的疾病,它有一系列的表现,比如说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期,这时候血尿酸是升高状态,但是身体没有什么其他的表现症状。
另外,在高尿酸血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些患者就会发作,这种急性的关节炎,叫做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那时候会有关节急性的红、肿、热痛的出现。在急性期过后,这种尿酸盐的结晶沉积在关节就会造成有痛风石,一旦出现了痛风石,也就意味着痛风可能就进行到慢性期了,痛风石如果沉积的很多,会在关节处反复的出现炎症,反复的刺激出现炎症。
总的来说痛风跟糖尿病、高脂血症都是属于代谢类的疾病,它是属于体内的嘌呤代谢不出去,代谢不好,排泄障碍引起来的。痛风的患者可能会高血糖,高血脂或者冠心病的风险都是会增高的,疾病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应该引起重视。
痛风是如何引起的
痛风是如何引起的:
痛风引起的原因主要就是嘌呤代谢紊乱。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摄入的非常多,比如说很多人饮食方面,高嘌呤的食物摄入非常多,比如说牛、羊肉、海鲜,另外动物的内脏,深海的鱼都是含嘌呤非常高的。这些食物摄入过多,在体内产生的嘌呤排泄不出去了,就会产生尿酸盐的结晶存在体内,会引起痛风的出现。
再有就是肾脏的排泄功能差,比如说有一些患者因为某种疾病导致的肾脏的排泄功能差,或者是由于年龄造成的肾脏的功能降低,出现排泄尿酸的功能差了以后,尿酸排泄不出去,积攒在体内。还有就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的痛风,这样的患者可能体内缺少一种酶,就是代谢嘌呤的酶是缺乏的。这种患者是属于遗传性的。总的来说跟饮食、生活和锻炼都是有连带关系的。摄入的这些东西多了,缺乏酶或者是消耗不掉,代谢不出去,都可能会引起痛风的产生。
痛风病是什么
痛风病是什么:
实际上,痛风是一个古老的疾病。但是现在,发病率是越来越高,这跟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有关系的。痛风病人常常发生在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中。发作起来,关节的疼痛,特别是大拇指、脚趾这些关节会产生红、肿、热、痛。严重的小风一过都疼痛,被子也盖不上。
特别是夜里面疼痛疼的跟刀割一样。除此之外,痛风病人如果不加以治疗,还可以出现肾结石以及肾功能的损害,也可以在关节的部位出现痛风石。因此,痛风患者要尽早的发现,及时的治疗。实际上我们所指的痛风病,只要是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出现了关节的症状,那么除此之外,还会出现肾结石和泌尿系统的结石。
痛风是如何引起的
痛风是如何引起的:
实际上,痛风的发作由于嘌呤代谢的异常,病人的嘌呤代谢由于缺乏一种酶,或者说由于其他的原因造成嘌呤在体内聚集,不能够完全把它代谢,排出体外。当这些嘌呤以及尿酸盐的结晶沉积在关节的时候,到一定程度,就可引起关节症状的发作,引起红肿热痛。时间长了以后,尿酸盐的结晶沉积在肾脏,沉积在输尿管,可以出现肾结石以及泌尿系统的结石。
当尿酸盐的结晶沉积在血管的时候,容易影响到血管系统,心血管的损伤也可以出现。这样的病人往往是伴有高脂血症、高血糖以及高体重。因此,这类病人需要降低他的血脂,降低血糖,适当的运动。
什么是痛风
痛风分成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急性痛风大部分都在脚的拇趾、脚趾头上或者脚上,特别疼,甚至有人形容就是对它吹口气就受不了,这叫急性痛风。如果急性痛风时间长,反复的痛风也不管,10年、20年就会变成慢性痛风,急性痛风疼的时候,疼几天可以自愈,可是慢性痛风会疼的时间越来越长。痛风真正的幕后推手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就是产生的尿酸多或者排泄的少,或者既产生的多又排泄的少,血里尿酸高,时间长了就会引起痛风,引起结石叫做痛风石。所以痛风是一个表象,幕后的真正推手是高尿酸血症。
痛风吃什么药
痛风吃什么药:
痛风服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
第一,止疼消炎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痛风患者的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时候,如果这个患者的关节又红、又肿、又疼的时候,适合吃这类的药物;这类的药物包括非甾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三大类。
第二,在缓解期的时候,服用降尿酸药物,因为痛风的病人大多血尿酸都增高,甚至非常高,为预防下一次痛风关节炎的发作,应该在缓解期规律的服用降尿酸药物,使血尿酸降到一个安全的水平,预防下一次关节炎的再发作;降尿酸的药物包括多种,包括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
痛风病人不能吃什么
痛风病人不能吃什么:
痛风病人不能吃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酒类,包括所有的酒类,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因为它们都会引起血尿酸的升高。
第二,动物内脏,比如说肝脏、肺脏、肚、肠这类的。
第三,肉汤类的食物。
第四,海鲜类的产品。
第五,豆类产品,如黑豆、绿豆等等,包括豆浆。
第六,含糖饮料,含糖饮料同样可以升高血尿酸的水平,含糖饮料的作用往往在青少年、中学生、大学生中比较突出。
第七,牛羊肉,一般火锅建议患者少吃,因为往往火锅里的东西都是高嘌呤的饮食。
治疗痛风最简单的方法
治疗痛风最简单的方法:
治疗痛风最简单的办法要分两方面来说:
第一,抗炎止痛,如果是急性痛风发作,也就是关节又红、又肿、又疼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予抗炎和止痛的治疗,往往选用药物像秋水仙碱、非甾类抗炎药;如果有一些人疼痛得非常厉害,需要马上的及时的缓解,我们会给一支糖皮质激素的注射,这个时候的治疗效果最好。
第二,降尿酸,这也是真正治疗痛风的根本,我们的治疗的根本是在降尿酸,但是降尿酸的时机应该是在疾病的缓解期,也就是没有关节红、肿、热、痛的时候,抓住缓解期来给他积极的降尿酸。
痛风的原因
痛风的原因:
痛风是血中尿酸过高,在关节中形成结晶,引发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饮食因素,如果食用过多的大鱼、大肉、动物内脏、海鲜,以及高嘌呤食物,就会造成体内嘌呤摄入过多,造成痛风尿酸升高;
第二、肥胖病人体重过高,内源性尿酸生成增高,肾脏不能有效排出;
第三、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会出现尿酸升高,过高尿酸在关节中形成结晶;
第四、患者雌激素水平不足,所以尿酸排泄能力下降;
第五、部分患者在肿瘤化疗期,细胞过度破坏,释放出嘌呤产物,造成血中尿酸急剧升高,引发痛风。
怎样预防痛风
痛风疾病的幕后推手是尿酸,想要很好的预防痛风疾病,就要控制血液里面尿酸的含量,尿酸疾病患者体内尿酸处在超饱和状态,有环境改变,就会沉淀变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就会引发关节疼痛,所以尿酸高实际上是处在一种超饱和状态。痛风患者要控制饮食,不要暴食暴饮;要想真正解决急性痛风,就得把尿酸降下来;降尿酸就是靠饮食控制,不要喝酒、少吃肉、少吃海鲜,另外如果控制饮食不行,就要靠药物治疗,现在常用的药物有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
痛风患者能吃火锅吗
寒冷的冬天,和三五知己围着热热的火锅,边吃边聊是非常惬意的事情,但是患有痛风后饮食上有许多禁忌,那么,痛风患者能吃火锅吗?痛风患者有哪些饮食禁忌呢?
一、痛风患者能吃火锅吗
痛风患者最好不要吃火锅。之所以会出现痛风主要是因为身体中的嘌呤代谢紊乱,尿酸高导致的一种疾病。吃火锅的时候,免不了会吃到牛羊肉,海鲜和牛百叶,毛肚,鸭肠等动物的内脏,这些食物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痛风病人吃了这样的食物会加重痛风病情。有的人比较喜欢喝火锅中的汤,一般情况下火锅汤熬煮的时间比较长,嘌呤含量也非常高,所以痛风患者吃火锅会加重痛风病情,因此痛风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免吃火锅。
二、痛风患者的饮食禁忌
痛风患者除了要避免吃火锅之外,有些食物也应该避免食用。
1.避免吃粗粮
常见的粗粮包括荞麦,玉米,高粱,山芋等,这类食物中含嘌呤比较高,所以痛风病人平时要避免吃粗粮,以免加重病情,最好以吃细粮为主。
2.避免喝浓茶、咖啡
痛风病人平时最好多喝白开水,喜欢喝茶的人可以喝一些清淡的茶,不要喝浓茶,也不要喝咖啡,以免导致痛风症状加重。
3.避免饮酒
痛风病人必须戒酒,尤其是不可以喝啤酒,因为喝酒会导致身体中的血尿酸增高,加重痛风病情。
4.肉类、海鲜
因为肉类和海鲜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常吃这类食物会导致身体中的尿酸增高,会加重痛风病情。
5.动物内脏
这类食物的嘌呤含量很高,尤其是动物的肝、肾是目前我们所有饮食中含嘌呤最多的食物,所以痛风患者一定要避免吃这类食物。
所以,痛风患者是绝对不可以吃火锅的,以免让病情加重。另外,粗粮、浓茶、咖啡、肉类、海鲜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也应该是避免进食。平时可以多喝水,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碱性的食物,有利于减少降低体内的尿酸,减少痛风的发作。
痛风能喝牛奶吗
牛奶营养丰富,常喝对健康有益,但对于部分痛风患者而言却有很多顾虑,担心牛奶会诱发痛风。那么痛风能喝牛奶吗?痛风患者日常要注意什么呢?
一、什么是痛风
痛风主要是因为身体中的嘌呤代谢紊乱,身体中尿酸堆积过多,导致高尿酸血症而出现的一种疾病。目前还不能根治痛风疾病,只能服用一些药物降低尿酸,并且在平时注意低嘌呤饮食,减少痛风的发作。
二、痛风能喝牛奶吗
痛风病人必须低嘌呤饮食,以免痛风发作或者痛风病情加重。牛奶虽然含有一定量的嘌呤,但是它属于低嘌呤食物,所以痛风患者平时适当的喝一些牛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可以饮用太多。但是牛奶家族的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的奶制品痛风患者都可以喝,比如酸奶,因为它含有乳酸,影响尿酸的排泄,痛风患者常喝酸奶会加重病情,所以痛风患者要避免喝酸奶。
三、痛风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1.痛风患者平时要多喝水,尤其是白开水,因为喝水多可以促进尿液的排泄,这样有利于稀释尿酸,降低身体中尿酸的水平,对于痛风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平时要注意少喝肉汤,尤其是一些熬的比较浓稠的肉汤,火锅中的汤也是不可以喝的,因为这样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嘌呤成分,常吃会导致身体中尿酸水平升高,加重痛风的病情。
3.平时要少吃肉类、海鲜,因为这类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很高,痛风患者吃了这样的食物,会加重痛风病情。
4.痛风患者要避免喝酒,最好能戒酒,尤其是啤酒必须戒除,否则会导致身体中尿酸水平急剧上升,加重痛风病情。
5.多吃蔬菜和水果,因为水果蔬菜中含有的嘌呤物比较低,而维生素c、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比较高,常吃这类食物可以缓解痛风病情。
合理饮食对于痛风的控制有很好的作用,甚至是药物不能替代的,所以痛风病人一定要注意低嘌呤饮食。因为牛奶的嘌呤含量比较低,所以平时适当的喝一些牛奶问题不大。
痛风尿酸高,各种“碱”应对
有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说法,痛风是因为血液中尿酸异常升高,吃一些碱性食物或喝碱性水,“酸碱中和”降低尿酸。这种说法看似雄辩,却是错误的,因为身体里根本不会发生这种酸碱中和反应。但这种说法又的确说中了一点,碱性食物、碱性水、小苏打(面碱)等各种“碱”有助降低血中尿酸。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液中都有一些尿酸,它们来自细胞内遗传物质代谢。尿酸的溶解度不是很高,如果超过一定浓度(比如70毫克/升),就无法正常溶解,会以尿酸钠结晶的形式析出并沉淀于软组织中,尤其是关节附近比较松软的组织中。软组织中出现尿酸盐结晶,正如往伤口上撒盐,会引起剧烈难忍的疼痛,此为痛风。
血液中的尿酸主要在肾脏通过尿液排泄,过程很复杂,但有一点很明确,即肾脏碱性环境(尿液偏碱性)有助排泄更多尿酸。如何使尿液偏向碱性呢(临床称之为“碱化尿液”,即尿液pH 6.2~6.9)?有药物和食物两方面手段。
食物方面,首当其冲是苏打水。苏打水配料中添加了“碳酸氢钠”(小苏打),可以使尿液偏向碱性。临床上也常用碳酸氢钠作为碱化尿液的药物(每次1克,每日3次)。但特别要提醒的是,苏打水并没有国家标准,很多产品叫“苏打水”但并没有碳酸氢钠,不一定是碱性,比如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天然矿泉水、人为加入二氧化碳的瓶装水。还有人把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称为“苏打水”,这些饮料基本上是酸性的,对排泄尿酸有害无益。
碱性食物主要包括蔬菜、水果、海藻类、牛奶等,它们消化、吸收、代谢以后,钾、钠、钙、镁等呈碱性元素比较多,在理论上能促进尿酸排泄。相比而言,粮食、鱼、肉、蛋等属于酸性食物,它们消化、吸收、代谢以后,硫、磷、氮、氯等呈酸性元素比较多。值得注意的是,要确定某种食物到底是酸性还是碱性必须进行检测才行,到目前为止真正做过检测的食物并不多,所以上述分类只是大致规律,谨供参考。
碱性水指pH>7的饮用水(pH=7为中性,pH7),事实上,如果尿液持续pH>7.0,则易形成草酸钙及其他类结石。临床上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或“枸橼酸氢钾钠”时,要密切检测尿液pH。但一般碱性食物或饮水,包括适量的苏打水不必担心结石。
此外,碱化尿液只是痛风基础治疗措施之一,并不是全部。戒酒,坚持低嘌呤饮食,限制饮料或蜂蜜中的果糖,服用别嘌呤醇(抑制尿酸合成)、溴苯马隆(促进尿酸排泄)等药物也非常重要。
原发性痛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痛风石)所致的特征性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除在关节、肌腱及其周围沉积外,还可在肾脏沉积,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发生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如肾脏病、血液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为0。13%~0。37%。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临床表现]
痛风患者中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或多关节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凌晨关节疼痛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体征类似急性感染,有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钝痛。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全身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及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痛风间歇期:痛风急性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较长的间歇期(通常1~2年),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预防,每年会发作数次,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受累。甚至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处尿酸盐沉积,症状渐趋不典型。
3.慢性关节炎期: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但较少继发感染。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反应性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疼痛、肿胀、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4.肾脏病变:痛风患者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临床上大约1/3患者出现肾脏症状,可见于痛风病程的任何时期。
⑴ 尿酸盐肾病: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组织,特别是肾髓质和锥体部,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使肾小管变形、萎缩、纤维化、硬化,进而累及肾小球血管床。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血尿、蛋白尿、腰痛、水肿、高血压,晚期肾功能不全等。
⑵ 尿酸性尿路结石:尿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并沉积形成尿路结石,在痛风患者中总发生率约为20%,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病之前。较小者呈沙砾状随尿排出,可无感觉。较大者梗阻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由于痛风患者尿液pH值较低,尿酸盐大多转化为尿酸,而尿酸比尿酸盐溶解度更低,易形成纯尿酸结石,X线常不显影,少部分与草酸钙、磷酸钙等混合可显示结石阴影。
⑶ 急性尿酸性肾病:多见于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见于肿瘤放疗化疗后,血、尿尿酸突然明显升高,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造成广泛严重的尿路阻塞,表现为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和红血球。
土茯苓善治痛风
土茯苓药材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浙江、安徽、湖南、四川等地。该植物蔓生如莼,被称为过山龙、过岗龙者,乃言其藤藤相接,攀援而至满山之意;其根茎呈块状而不规则,其结节状隆起如盏连缀,大若鸡卵,半在土中,皮如茯苓,故得名。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功能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由于该药入药较晚,如张山雷曰: “自濒湖《纲目》,始以药入本草。”宋·苏颂《本草图经》始有“施州土人用以敷疮颇效。”
临床上应用的人并不多,且不广泛,实际上该药的作用是很强大的,用得好,往往起沉疴,疗大病。
要想用好土茯苓这味药,一定要掌握好两个特点。一是祛湿,二是解毒。尤其是第二个特性。前贤在这方面论述的特别突出:土茯苓利湿导热、凉血解毒,历来为治梅毒要药。明兰茂·《滇南本草》中有一专治杨梅毒疮的单方,即用即用“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
明·汪机《本草会编》亦用以治疗杨梅毒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土茯苓治疗梅毒有较详细的记载::“今医家有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不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服轻粉药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履者,服之亦效”。若因服轻粉导致肢体拘急者,可重用土茯苓配猪牙皂、牵牛子各3g应用。
梅毒是毒,湿毒更是毒,虽说种类不同,但在中医里都可以划归于湿毒的范围,从而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我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疹、牛皮癣、头痛、带证及痛风等。这些病凡是湿热瘀久,化毒伤正,湿毒邪盛者,都可以重用土茯苓来治疗,往往应手起效。现举一病例示之:
处方:生黄芪30g 当归10g 土茯苓120g 川萆薢30g 生薏米50g 泽泻30g 猪苓15g 苍术15g 滑石30g 阿胶10g(烊化) 僵蚕10g 全虫15g 威灵仙30g,每服七付调一次方子,基本上以上方为主,重用土茯苓120-90g,共服60余剂药,经检查血尿酸恢复到正常值,右脚亦不痛了,人也有精神了。基本痊愈。嘱戒海鲜肥肉半年。
按:痛风疾患,此乃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认为系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时流脂膏之证,应予搜剔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胃、祛风湿之功。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此证确以湿毒为主因,但往往兼夹风痰、死血为患。治此证,恒以土茯苓为主药,在用量上突破常规,一般每日用60~120g,参用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坚持守方,定收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