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心理援助应该分五个阶段

四川地震,来势汹汹,突发危难面前,人的心理更是急需救护与重建。面对房屋坍塌、供给紧张,余震不断的现实。灾区人民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军队的援助,志愿者的慰问;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救护,互相救护。

第一阶段:直面死亡接纳惊恐

当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的时候,无人可以真正做到不去惊慌。内心泛起的惊恐感受无疑是身体的一种本能保护。惊慌其实并不可怕,但惊慌对于每个个体的影响程度却是不一样的。在地震中遇难的群众们首先就是接受现实,接纳暂时的恐惧。告诉自己没什么可怕的,最坏的情况不已经面对了吗,我不还是依然无恙吗;我虽然害怕死亡,但是我不会被死亡吓到。

在心理学里面,接纳并直面恐惧,往往比盲目认为自己无比强悍更容易摆脱急速心跳带来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所以,往往亲历死亡的人比未视死亡者更坚强勇敢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阶段:积极暗示激发勇气

在危难面临,软弱和勇气都是人的本性。刚才提到接纳自己软弱的一面,并非是让自己一直颓废,一直软弱下去,相反是给心灵一种缓冲和压力释放。当我们可以坦然面对现实和接纳惨痛以后,人的勇气随后就有被激活的可能。当我们可以窥探到事情本质后,不再盲目,也不会轻易再被余震吓倒。相反,我们积极学会自救的谋生手段,让勇气充满心间。此时告诉自己,危险很快就会过去,我要用信心来迎接现状。

心理学认为勇气、镇定、毅力,其实每个人都有。那是在战胜软弱、无助、失望后被激发,涌现出来的力量。身处困境的人往往被激发出来的勇气更可以抵御由灾难带来的更现实的困境,诸如粮水短缺,疾病伤痛等等。

第三阶段:深度建构爱和归属感

房屋倒塌、财物损失、亲人亡故、通讯中断等等这些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被掐断,无疑带来巨大恐慌。若在幸免遇难后,我们往往急需确认自己是否被世界抛弃。心理学里面所谓的“归属感确认”。灾民往往会通过寻找亲人的下落、寻找朋友的行踪,尽快与自己所在的单位机构联系上,来确认自己没有被遗弃。此时,沟通联系就变得非常重要。能与家人通话哪怕一分钟,能与亲人哪怕一个简单的拥抱,能给小孩一下浅浅的抚摸……他们需要爱的表达,需要有归属感的确定。

心理学以为,过度的安慰和需豪言壮语都不切实际。只需默默陪伴或者让灾民知道他被大家挂念着就好。一个短信“你在灾区一切还好吗?”就可以让人心暖而忘却暂时的伤痛。拿起手边的电话和手机,灾区的朋友太需要听到乡音的问候,太需要关爱的传递了。

第四阶段:灾区互助重控制感

一个小小的操场露天露宿能够容纳上万人。大家在漆黑的夜晚,其实都是心慌慌的。忐忑不安需要被安定下来。心理志愿队深入灾区一线,可以将大家有组织地整编,由心理志愿者为大家安抚,传递信心,讲授自救互救的科学方法。

惴惴不安往往是过度关注身边的一举一动而造成精神高度紧张。而当被编制成小团体,大家主动互助,互相安慰,聊天陪伴,就会将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他人。我们通常意义下都会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更好,这时帮助别人不仅可以分散紧张的注意力从而得到舒缓,更可以恢复自己的独立意识。由于在自然灾难面前,我们丧失了自我控制感,所以力所能及互助,为我们重建控制信心。当控制力再次浮现,可以将恐惧,焦虑,控制到最小程度。

第五阶段:国家主旋律升华

未来最强有力的一定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表现。我们的空降部队快速出击,省内高速快速回复,救护和供给不断跟进。再加上媒体的准确快捷地报道,无疑都会给灾区人民以信心。当国家领导人深入一线,当救灾的好消息接连不断。这不仅仅是一条好消息,灾区人民太需要,当这些好事被大家口传时,就会聚集力量。当国家为灾民做出有效决策和行动时,就是最大的心理援助。

地震后心理援助应该分五个阶段相关阅读

(0)

相关推荐

  • 幻想失去时间和空间感觉的日常预防

    药物中毒的检查诊断,对病史的询问和临床检验与一般疾病基本相同,但对药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比较复杂。首先应区分病人出现毒性症状是由于病情发展所致,还是因用药引起,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12-04
    11
  • 如何预防身体变形障碍

    对于躯体的某个部分的极端不满就是躯体变形障碍(BDD),史称畸形恐怖。 躯体变形障碍属于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患者性格上往往追求完美,比较自卑,通过外在形象来获得一定的自我肯定,当无法…

    11-15
    20
  • 思维中断的预防方法

    思维中断(blocking of thought) 又称思维阻滞。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

    11-27
    7
  • 偏执状态患者的检查内容与护理须知

    偏执状态是精神障碍性疾病的症状之一,由于疾病需要和器质性的颅脑病变相鉴别,故需要进行头颅CT以及MRI的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行脑脊液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有颅内的感染。也需要心理咨询检…

    11-10
    12
  • 摸空症的食物禁忌

    摸空症多见于重病谵妄时,做到茶饭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摸空症的发生。那么,对于这种病症,在饮食方面,我们需要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

    12-09
    12
  • 断毛癖如何诊断

    断毛癖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征是无法抵挡拔除毛发的冲动,是在1889年由法国皮肤科医师提出,虽然多数的医师同意此疾病出自于心理因素,但病患多半未曾看过精神科医师。他们会有重复的拔毛行为…

    11-27
    14
  • 思维破裂的治疗预后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在患者的言谈或书写中,虽然单独语句在结构和文法上正确,但主题与主题之间,甚至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

    11-30
    11
  • 思维破裂病人科学饮食方法是什么

    饮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本能行为。饮食行为应适应其社会常态的基本要求,维持营养的需要和调节适度的食量,并注意科学合理的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思维破裂病人的饮食还是有研究的,饮食…

    11-15
    14
  • 如何预防喃喃重复自语

    均衡饮食,避免摄取过多的盐分及动物性脂肪,一天食盐的摄取量应控制在10g以下。适度运动,维持腰部及脚的强壮。避免过度饮酒、抽烟。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等生活习惯病。早发现、早治…

    12-07
    15
  • 分离性身份障碍如何预防

    分离性身份障碍又称为多相人格障碍,是指有两种或多种身份或人格来控制个体的行为,并伴有遗忘发作。在某些出版物种也称之为解离性人格疾患。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11-27
    8
  •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是怎么引起的

    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疾病是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剧烈的精神刺激,应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其发病原因诸多,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是怎么…

    11-05
    31
  • 走出消极情绪的心理自我疗法

    研究证实,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都是有一定周期的。当你情绪低落时,不妨劝慰自己:“这几天可能正是我情绪周期处于低落的阶段,过几天会自然好起来的。”作为一种心理疗法。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

    11-16
    1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