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饮食禁忌

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如果想要早日恢复自己的视力的话,那么在饮食方面就应该多加注意,不光不能够吃热量过高的食物,对于钠盐含量非常高的食物也不能够摄入,因为这两种食物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同时病人千万不要减少自身对于蛋白质的供给,而且要严格控制身体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当人们的身体长时间发作糖尿病这种疾病的时候,就会损害到自己的视力健康,因此现如今出现了很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如果病人想要让自己的视力早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的话,那么在饮食方面就要多加注意了。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饮食禁忌事项有哪些呢?
  一、不能够吃热量过高的食物
  对于存在着视网膜病变情况的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吃饮食过高的食物,要尽量减少身体对于热能的摄入。但是如果病人的体重实在过轻的话,可以适当的提高热能的摄入,因为这样需要维持自身的生理需要,以及保证自身的正常生长发育。不过注意不要热量摄入过多,因为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不断升高。
  二、不要吃过多的钠盐
  对于存在着视网膜病变情况的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够吃过多的钠盐,因为高钠盐很容易导致病人的身体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病症。同时钠盐摄入过多会导致人体内的锌元素供给不足,这样会导致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断减少,加重病人的糖尿病病情。
  三、注意控制自身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视网膜病变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严格控制自身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为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的话,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出现波动,从而加重病情。但如果摄入量过少的话,很容易导致病人的身体因为过度缺少能量,而利用脂肪代谢供给热能这样极其容易导致身体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情况。
  四、不能减少蛋白质的供给
  对于任何一位糖尿病病人来说,千万不能够减少饮食中蛋白质的供给,摄入量应该和正常人相当。如果身体较为虚弱的话,可以稍微高一些,尤其是当病人出现视网膜病变情况的时候,更是应该保证每天蛋白质的摄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饮食禁忌相关阅读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且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糖尿病为全身性疾病,可引起心脑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血糖升高造成的眼底血管性疾病,多见于50以上的人群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早期患者多,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后期时逐渐出现视力下降以及眼底相关情况的改变,对于此类患者,每年查眼底血管造影是很有必要的,随时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根据其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分为非增殖型和增殖型,早期非增殖型,可给予保守及激光治疗,而对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必要时需要形成抗vegf及玻璃体切除或视网膜复位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根据其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可分为非增殖型和增殖型两类,非增值型可分为三期,主要包括1期可见微血管瘤和小出血点2期可见硬性渗出3期可见软性渗出,对于此期的前两期可不予治疗,定期观察,嘱患者控制血糖,定期复查眼底血管造影,对于3期的患者可行眼底激光治疗。
  而对增殖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期有新生血管或玻璃体积血5期有眼底新生血管和增殖纤维膜6期主要是新生血管伴纤维增殖膜伴视网膜脱离,对于有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的情况可先行抗vegf治疗,而后再行激光,如果玻璃体积血量较大行玻璃体切除术,对于伴有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需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需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眼部的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可有眼底出血微血管瘤,慢慢发展为硬性渗出,软性渗出,在此阶段可以行控制血糖缓解病情的进展,随着病情的进展必要时可行激光,如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病情继续进展,患者可出现眼底新生血管以及玻璃体积血,此时患者可有眼前黑影遮挡感如积血量较小的话。
  患者只可发现眼前有点片状黑影飘动,如积血量增大,患者可出片状的黑影遮挡以及局部视野受损,如病情继续进展,患者可出现纤维增殖膜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此时患者视力急剧下降,伴有眼前固定黑影遮挡,患者眼底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后,易出现新生血管型青光眼,此时患者出现眼压增高,眼胀眼疼的感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毋庸置疑,它是因血糖过高造成的眼底视网膜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现已成为我国的高发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光有血糖升高的症状,同时血糖升高还会伴有全身性疾病、血管神经、周边皮肤等相关各个脏器的疾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就是由于血糖过高造成了眼底血管病变,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眼底血管情况,如患者已经出现眼底血管情况,建议患者每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眼底排除是否存在眼底视网膜疾病进展的可能,糖尿病的治疗刻不容缓,其并发症的治疗也是要认真对待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也是糖尿病最比较常见的变化症之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根据其发病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可分为增殖期和非增殖期。
  非增殖期患者一期主要是出现微血管瘤和出血点;二期出现硬性渗出;三期出现软性渗出。前两期患者可无自觉症状,通常查眼底时可,发现三期可出现视力稍有下降视物模糊感,此期患者可选择激光治疗。而对于增殖期,四期患者出现新生血管伴有玻璃体积血,五期患者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性增值,六期患者可出现新生血管纤维增殖,严重的伴有牵拉性的视网膜脱离。四期患者会出现事物模糊,眼前固定黑影遮盖,伴有视网膜脱离,使患者可自觉眼前固定黑影遮盖,伴视力严重下降。

(0)

相关推荐

  • 糖尿病眼部疾病会导致失明吗

    由糖尿病所引发的眼科疾病类型是非常多的,具体是否会导致人们出现失明的情况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如果所患上的是视网膜改变以及青光眼,这两种眼科疾病的话,那么导致病人最终丧失视力的可能…

    11-10
    12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高危因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高危因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而导致的微血管异常在眼底的并发症。我国是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约有9200万。糖尿病视网膜病…

    11-30
    14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期能治好吗

    在医学上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期属于病变的早期阶段,只要及早的接受治疗,那么是可以治愈的。目前针对该阶段的视网膜病变情况,最常使用的治疗方式就是药物疗法,同时还可以考虑采用饮食疗…

    11-22
    11
  •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于由糖尿病所导致的一种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疾病。当其发作的时候会导致病人的视力出现明显的受阻状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视网膜脱离以及出血等症状表现。而目前在医学上针…

    11-23
    9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时怎么进行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使中药治疗,比如芪明颗粒,和血明目片等,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糖尿病患者应该在患病四年左右的时间到眼科体检,早发现,早干预。日常需要结合内分泌科医生的专业指导要将…

    11-23
    15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分级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分级的:   我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根据病变的程度分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非增生期又分为三期。1期以后极部为中心,可见微血管瘤和小出血点。2期是出现黄…

    12-03
    15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主要是视力下降、有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造成眼底各种疾病、病理结构改变所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09-21
    12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两大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激光治疗。   第二类是玻璃体手术治疗。   激光主要是…

    10-19
    11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

    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大有小,每一位患者的状况都不同,有部分的是患病时间短,病情发展快,血糖控制不合理造成的病变,有部分的是患病时间长,慢慢演化而成的糖尿病并发症,针对这一些不同的情况…

    11-28
    16
  •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种疾病的发作,会导致人们的眼部视力受到较大的损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针对这种疾病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相关的检查。建议患有糖尿病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好定期对眼部做检查…

    10-30
    10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病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就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过高而引起的,是糖尿病非常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数据表明,十年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达到50%。十年以上的患者达到70%以上。想要有效控制…

    12-06
    16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治愈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治愈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措施很多。这些治疗措施包括了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不管哪一种治疗措施,都不能一次性的治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是可以针对…

    11-30
    1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