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会失明吗:
高度近视眼,由于眼轴的过度生长,可以引起眼底的退行性的病变,而且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危害视力。高度近视眼球变长,后部的巩膜就会薄弱,视网膜、脉络膜就会萎缩,玻璃体变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或者是玻璃体的牵引下,变性的视网膜就容易形成裂孔,进而发展成视网膜脱离。所以高度近视眼应特别注意避免头部剧烈的震荡和撞击,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可能。
一般高度近视的近视眼患者,我通常都会嘱咐患者不要剧烈运动,不要做剧烈的体育锻炼。生活中一旦发生闪光感,或者是眼前一块黑影突然出现,突然飘过,闪光很明显的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的检查,这是视网膜脱离的先兆。所以高度近视的人还是要谨慎用眼,要学会自测。
因高度近视病人,黄斑区的变性容易引起这种严重的危及中心视力,所以高度近视眼,可能引起失明的疾病。因为在视网膜脱离或者是黄斑区变性萎缩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的出血,甚至会引起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等等,这些都需要及时的检查和处理。所以说高度近视的人要定期去查眼底,定期的做一些检查。因为他的这些并发症的严重后果就是可以引起失明的。
高度近视会失明吗相关阅读
假性近视怎么恢复
假性近视怎么恢复:
如果发现孩子患有假性近视,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这时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每次学习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学习半小时后,一定要让孩子站起来往远处看一看,活动15到20分钟,再回去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眼睛得到了有效的放松,孩子才不容易形成近视。否则,孩子就有可能由假性近视慢慢变成真性近视。而一旦变成了真性近视,近视的过程不可逆。
随着孩子身高的增加、随着孩子学习任务日益加重,近视情况会越来越重。因为目前研究认为,每天两个小时的阳光下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儿童近视。
近视的原因
近视的原因:
引起近视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遗传因素。第二个因素是长期、大量的近距离用眼。
遗传因素非常重要。在我国近视眼的发病率非常高,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眼,孩子得高度近视眼的遗传几率基本达到90%以上。
第二个是后天因素,是指长期近距离、大量用眼造成。现在孩子看远处的机会特别少,同时接触电脑的时间又特别长,而且很多孩子提前参加早教班的学习,从小学习艺术、钢琴、绘画等。这些活动都需要精细用眼,而且需要长时间用眼。即使孩子没有近视眼的遗传因素,也容易造成孩子在成年以后变成近视眼。
近视的危害
近视的危害:
近视的危害不止造成屈光问题,即不戴眼镜看不清楚远处,不戴眼镜开不了车,不戴眼镜看不清黑板。
在屈光因素之外,研究发现,近视眼是全眼球的改变,除了屈光异常还伴随很多结构的异常,比如近视眼人群眼轴增长,晶状体悬韧带会比别人更脆弱,高度近视的人群容易出现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包括高度近视的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此外高度近视比较容易出现青光眼。
因此,一定要从现在做起,认真控制近视发展,争取减少出现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带来的病损。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的区别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的区别: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发生原理不一样。
真性近视患者出现眼轴变长,或角膜曲率的增加。表现为当外面有束平行光照射到眼睛里,其焦点不是落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之前,这没有睫状肌的影响。
假性近视,随着睫状肌紧张,晶状体折光率增加,呈现近视状态,而眼轴并没有变长,角膜并没有改变,这部分近视是由晶状体造成,判断为假性近视。
判断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可以用药物把睫状肌麻痹,判断屈光状态,如果把晶体睫状肌的影响完全去掉,还呈现近视状态,即为真性近视,反之为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怎么恢复
假性近视怎么恢复:
假性近视即表明患者没有发生眼轴或角膜曲率的改变,只是因为看近处强度太高,造成睫状肌紧张痉挛,从而出现晶状体折光率过高,呈现出近视状态,治疗时让睫状肌得到充分休息和松弛。有些药物可以使睫状肌得到麻痹和松弛。
日常生活中更有效的方法,是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和强度,多到户外去参加体育运动,也能有效的减少假性近视。儿童有假性近视,一定要减少课业负担,每天保证两小时户外活动,持之以恒,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发生真性近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