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预防:
这也是很多早产儿的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实际上是否出现视网膜的病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当然最主要的因素是早产,那么不是所有的早产儿都会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般情况下孕周越小体重越轻,越容易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同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高血糖、低出生体重、吸氧史,尤其是高频通气史,那么我们怎么预防?
一般情况下早期筛查是最重要的矫正胎龄,我们一般情况下在生后4到6周的时候要开始进行眼底的一个检查,之后是每1到2周进行筛查,筛查至早产儿矫正胎龄到40周,如果还没有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那么一般情况下发生ROP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此一旦有患儿有可能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性的这些高危因素的时候,我们主要的预防手段还是要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当然了我们可能尽量的不要在34周以内进行分娩是最好的,那么即使有高危的一个因素不得不提前分娩,那么我们也尽可能地延迟到,比如说35周或者36周再进行分娩,是最好的一个预防的方式。
那么第二种预防方式就是早产儿娩出之后吸氧,我们尤其是在进行高频通气的时候,我们要严格的监测血氧饱和度,那么不要保持非常高的一个血氧饱和度,在高频通气的状态下,我们一般情况下最好是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左右就可以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预防相关阅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又简称ROP,最常发生的一期是发生在34周,二期发生在35周,三期发生在36周,最多也不会超过矫正胎龄的40周发病,最严重的就是导致了视网膜的一个脱落。
现在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眼科的局部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是贝伐珠单抗的单克隆抗体的局部注射治疗;还有巩膜手术以及玻璃体的切除术,来改善他的视网膜的病变。治疗主要由眼科来治疗,儿科医生要对具有早产儿病史、有吸氧史或者母亲孕期有高血糖病史等等,这些不良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建议早期的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时请眼科会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最好是要采用多学科的评估,然后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以免出现不良的预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预防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预防:
早产儿视网膜的病变受最主要的因素是早产。不是所有的早产儿都会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般情况下孕周越小体重越轻,越容易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同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早期筛查是最重要,矫正胎龄在生后4~6周时,开始进行眼底检查,之后每1~2周进行筛查,筛查至早产儿矫正胎龄到40周,如果还没有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ROP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主要的预防手段还是要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尽量不要在34周以内进行分娩是最好的预防方式。第二种预防方式就是早产儿娩出之后吸氧,尤其是在进行高频通气的时候,要严格的监测血氧饱和度,最好是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左右就可以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最无创的检查方法是首先要散瞳,小孩最好是在睡眠状态下给予散瞳。
散瞳后用眼科医生最常用的眼底镜进行检查,有可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的周边地区,简单的眼底镜检查,只能作为初步的筛查。眼B超可以辅助判断患儿有没有出现ROP的情况,除了眼底B超外,不建议早产儿用CT或者核磁,来筛查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因为CT和核磁并不能明确的判断患儿是否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目前为止最精准的检测方法,还是采用眼底Retcam机检查,由于孕周比较小,麻醉或者镇静是比较麻烦的问题,需要在儿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适当的镇静或者麻醉,然后完成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严重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严重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导致早产儿失明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八,已成为导致世界儿童失明的首要原因。
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更多的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出生以及成活率的提高,ROP的发生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尽管其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却存在着比较多的并发症。伴随血管的发生和成熟过程,可以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早产儿什么时间做眼底筛查
早产儿什么时间做眼底筛查:
早产儿初次筛查时间最好同时考虑生后日龄和矫正的胎龄,尤其是在矫正胎龄与严重的ROP出现的时间更相关,也就是出生时胎龄越小者,发生ROP的时间相对越晚。目前大多数国家将首次筛查的时间定在出生后的第4周,或者是矫正胎龄的32周。
美国儿科学会或者是眼科学会,在2006年对孕周日龄矫正胎龄和ROP初筛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我们国家也颁布了指南,我们这个指南规定首次筛查时间为出生后的4到6周,筛查的方法一般是用间接眼底镜或者是眼底数码照相机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