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女贞子的药名】
女贞子
【女贞子的别名】
冬青子、女贞实、白蜡树子、鼠梓子、爆格蚤。
【女贞子的药性】
甘、苦,凉。归肝、肾经。
【女贞子的应用】
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 本品味甘性凉,功善滋补肝肾,又能清虚热,补中有清。治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常与墨旱莲配伍,即二至丸(《医方集解》)。治疗阴虚有热,目微红羞明,眼珠作痛者,宜与生地黄、石决明、谷精草等滋阴清肝明目之品同用。治疗肾阴亏虚,内热消渴者,宜与生地黄、天冬、山药等滋阴补肾清热之品同用。若阴虚内热之潮热心烦者,宜与生地黄、知母、地骨皮等养阴、清虚热之品同用。
【女贞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酒制后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
女贞子的故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描述女贞子的:“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子状之。”
相传在秦汉时期,江浙临安府有一员外,膝下只有一女,年方二八,品貌端庄,窈窕动人,琴棋书画俱通。员外视若掌上明珠,求婚者络绎不绝,小姐均不应允。员外却贪图功利,将爱女许配给县令为妻,以光宗耀祖。哪知员外之女与府中的教书先生私订了终身,根本瞧不起那些纨绔子弟,到出嫁之日,便含恨一头撞死在闺房之中,表明自己非教书先生不嫁之志。教书先生闻听小姐殉情,如晴天霹雳,茶饭不思,忧郁成疾,不过几日便形如枯槁,须发皆白。
数年之后因教书先生思情太浓,便到此女坟前凭吊,以寄托哀思,但见坟上长出一株枝叶繁茂的植物,其果实乌黑发亮。教书先生遂摘了几颗放入口中,味甘而苦,直沁心脾,顿觉精神倍增。从这以后,教书先生每日必到此摘果充饥,病亦奇迹般地日趋渐好,白发也渐渐地变得乌黑了。他大为震惊,深情地吟道:“此树即尔兮,求不分离兮。”从此,女贞子便开始被人们作为药物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