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患者在患了肺结核之后是需要隔离的,否则很容易使健康人群被感染。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进行传播,特别是刚患病的患者,更具有传染性,但一般经正规治疗一个月左右,传染性基本消失,就不再需要进行隔离了。
当患者的肺部感染了结核杆菌,就会引起肺结核。肺结核更多的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比如老年人、婴幼儿以及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此外,居住的环境不良也是引起肺结核的重要原因。一旦患上肺结核,应积极治疗。那肺结核需要隔离吗?
一、肺结核需要隔离吗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对于患有肺结核的患者是需要进行隔离的。在感染了肺结核之后,患者很容易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而患者所咳出痰液中就含有大量的结核杆菌,这些结核杆菌通过飞沫而被散播与空气中,很容易感染周围人群。
这个时期的患者属于主要传染源,应进行严格的隔离,以免将病菌传播给他人。不过患者在早期如果可以规范用药进行抗结核治疗,一般经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的治疗,传染性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完全消失,这时患者是不需要隔离的。
二、生活中如何预防肺结核
患有肺结核的人群是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因此,想要预防肺结核,首先要对患有肺结核的患者进行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健康人群。对于肺结核患者所居住的地方,应做好消毒工作,还要注意其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肺结核的患者自身也要严格要求自己,避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也要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合,以免将病菌传染给他们。
健康人则要减少与肺结核患者的接触,如果家里有肺结核的患者,平时要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尽量不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要做好室内的通风,对结核患者所使用过的盘子、筷子等物品应经常消毒。如果是新生儿,建议接种结核疫苗。平时多加注意,是可以预防肺结核感染的。
肺结核需要隔离吗相关阅读
肺结核的早期症状
肺结核的早期症状:
肺结核起病缓慢,部分患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随病变进展,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痰或咯血,原因不明的低热伴盗汗、疲乏、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女性患者会有月经失调或闭经,儿童会有发育迟缓。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如果咳嗽、咳痰超过三周就应考虑有肺结核的可能。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症状,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以及结核性胸膜炎多伴有中、高度发热、胸痛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等。
肺结核传染吗
肺结核传染吗:
肺结核会传染。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中,肺结核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未经治疗的排菌肺结核的传染性最大。化疗后患者痰中结核菌的数量会呈对数减少,结核菌的活力也会减弱或丧失。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传染性比菌阳肺结核小得多,但也有传染性。因为只有当痰液中的结核菌达到一定浓度才能用目前的手段检测出阳性结果,所以痰菌阴性并不等于痰中没有结核菌,菌阴肺结核也可以有传染性。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胎盘等。通过呼吸道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它方式少见。呼吸道传播主要有飞沫传播和尘埃传播两种。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入空气中而引起传播。
另外患者把含有结核菌的痰吐在地上,痰液干燥后,结核菌会附在尘埃上,随尘埃飞扬,如吸入肺内,就可造成吸入性感染。其它的传播途径如饮用带菌牛奶经消化道传播,患病孕妇经胎盘引起母婴间的传播,以及经皮肤伤口感染等传播途径均较为罕见。
肺结核的潜伏期
肺结核的潜伏期:
肺结核的潜伏期是指从感染结核杆菌到发病的时期。潜伏期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潜伏期时间长短由感染结核菌的数量、毒力、感染者的抵抗力或免疫力来决定,因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而不同。如果感染的结核菌量较多,易感人群的身体素质较差,接触后可能很快就会发病。
部分急性发作的肺结核患者,潜伏期通常都比较短,大概是一个月左右,而如果是慢性发作的肺结核,潜伏期可以为两到三个月。有的人感染后,可能等到若干年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病,甚至有部分患者终身不会发病。
肺结核怎么检查
肺结核怎么检查: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怀疑肺结核,医生一般会进行以下检查:
第一是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及胸部CT是常用的肺结核检查方法。
第二是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是常见的结核病诊断的检查手段之一。
第三是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痰涂片检查是最为直接的肺结核的检查方法。
第四是血沉检查。结核杆菌感染后可有血沉增快,但不具有特异性。
第五是结核T-SPOT检查。结核核酸检测、结核抗体检测是近年来新兴的检查方法,对诊断结核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是气管镜检查。气管镜检查可以抽取痰液送检及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