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阳可以母乳吗

妈妈是乙肝小三阳,宝宝出生12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妈妈打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母婴阻断后可母乳喂养;但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体内病毒处在活动期、宝宝口腔黏膜有破损、妈妈乳头皲裂等都不可以母乳喂养。

母乳中的营养物质比较丰富,再加上含有多种抗体,是宝宝最好的食物,现在许多妈妈都会选择母乳喂养。但是有些妈妈患有乙肝小三阳,生完孩子后就会特别纠结,既担心母乳喂养会传染给宝宝乙肝病毒,又担心不母乳喂养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那么,乙肝小三阳可以母乳吗?
  一、乙肝小三阳可以母乳喂养的情况
  虽然新妈妈是乙肝小三阳,但在宝宝出生后及时进行母婴阻断,也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比如在宝宝出生12个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妈妈也打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即使母乳喂养,宝宝被传染的几率也会非常小。但是在母乳喂养时需要多加注意。
  二、乙肝小三阳不可以母乳喂养的情况
  1.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
  判断乙肝小三阳能否母乳,可以先对母乳进行检测,如果从母乳中能检测到乙肝病毒,宝宝吃了这样的乳汁就会被感染上乙肝,所以这种情况下是不可以母乳的。
  2.病毒处在活动期
  生完孩子后可以先进行乙肝病毒五项检测,如果发现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表明病毒正处在活动期,此时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如果母乳喂养,宝宝极有可能会感染上乙肝,所以这种情况是不可以母乳喂养的。
  3.宝宝口腔黏膜有破损
  如果妈妈是乙肝小三阳,即使已经进行了母婴阻断,但如果宝宝的口腔、咽喉有破损、溃疡,最好也不要母乳喂养,以免母乳中的乙肝病毒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宝宝感染疾病。
  4.乳头皲裂
  喂养方式不当,很可能会出现乳头皲裂的问题。乙肝小三阳的妈妈乳头皲裂,宝宝可能会吮吸到妈妈乳头皲裂处渗出的血液,血液中含有乙肝病毒,这时候也会导致宝宝被传染,所以应该停止母乳喂养。

乙肝小三阳可以母乳吗相关阅读

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传染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并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一旦发展成慢性乙肝,虽然目前有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但还没有方法彻底清除肝脏内的病毒。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14人中就有1名慢性乙肝感染者,他们大多数是在婴幼儿期被感染的。如果没有定期检查或适当的治疗,每四个乙型肝炎带菌者中,有一个会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肝癌或肝衰竭。

新生儿如果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有90%的机会成为终生的乙型肝炎带菌者。虽然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幸好现在已经有安全又有效的疫苗来预防,另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可以用来控制慢性乙肝以及避免肝癌的发展。

即使你感觉健康,你也可能感染上乙肝,慢性乙型肝炎的危险在于其传染和发展均毫无症状,许多乙型肝炎带菌者感到自己完全健康,其肝功能验血检查结果也可能显示正常。

如果到了症状如腹痛和黄胆出现的时候,现有的治疗方式可能就不太有效了,因此,你和你的家人都应该接受乙肝检查。

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女性怀孕有什么风险

最近,我收到一位乙肝丈夫的求助信。信中说她的妻子发现乙肝多年,2011年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以后每年复查肝功能均不正常,ALT最高107 U/L。但她一直没有抗病毒治疗。2015年底,他的妻子怀孕了。刚发现怀孕时,她的ALT为62 U/L。但是,在怀孕大约3个多月时,她的ALT骤然升高到1167 U/L,她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这位乙肝准妈妈的肝功能在怀孕期间为什么会突然恶化呢?肝功能异常的乙肝病毒感染女性怀孕有很大风险。国内外有许多研究显示,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女性妊娠期不仅容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贫血、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而且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母亲。

这是因为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物质消耗多,胎儿的代谢和解毒作用依靠母体肝脏完成,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合成蛋白质和糖代谢的能力均明显降低,对胎儿的发育不利。另一方面,肝脏是制造凝血因子的场所,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容易造成产后出血;妊娠期肝脏对一些不利于胎儿生长发育的激素代谢能力下降,胆汁代谢障碍,这些激素刺激子宫,或胆汁淤积于胎盘,可促使子宫收缩,或导致胎儿宫内缺氧。

更危险的是,由于妊娠期肝脏负担增加,肝功能异常的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的肝病更容易加重,甚至发生重症肝炎,危及母亲和胎儿的生命。因此,我国的《乙肝指南》建议育龄女性在生育前若有治疗适应症,应尽量在孕前应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这位乙肝准妈妈在怀孕前ALT持续异常至少4-5年,最高ALT已经超过了正常值上限的2倍,早已符合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但她没有治疗,带着异常的肝功能冒险怀孕,因此导致怀孕后肝功能突然恶化。

乙肝男性不要因为生育放弃抗病毒治疗

乙肝男性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不影响妻子怀孕,但许多患者仍然误认为服药期间不能生育,延误了自己的治疗,导致肝病进展或者病毒耐药。现在,我国2015年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新的乙肝指南是这样说的:“男性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育问题:应用干扰素α治疗的男性患者,应在停药后6个月方可考虑生育;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男性患者,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精子的不良影响,可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前提下考虑生育。”

目前被批准用于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只有干扰素有明确的抗生殖作用,不建议男性患者治疗期间妻子怀孕。而且,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多,在治疗期间也会影响男性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性功能。所以,男性患者在停用干扰素后,最好恢复6个月以上再考虑生育问题。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在研发期间都做过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的试验,均没有发现遗传毒性,也未发现对雄性动物生育力的影响和其他生殖毒性。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未检索到抗乙肝的核苷(酸)类药物对精子和男性生育造成影响的证据。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物在妊娠期间的安全程度分级只针对妊娠女性,大多数药物对男性生育的影响较小。因此,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男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生育期间不要中断治疗,也不必换用女性妊娠期间安全程度的B级药物。

乙肝妈妈生的宝宝是否都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如果同时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即采用目前推荐的主动+被动联合免疫方法,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可明显提高,达到95%以上。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单独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已经很好,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没有明显增加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果考虑成本或乙肝免疫球蛋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不一定都要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因此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对e抗对e抗原和HBV DNA均阴性的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接种乙肝疫苗,而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近年来,我国疾控中心对广西及江苏两省中一共884例乙肝“小三阳”妈妈所生宝宝进行了一项研究。这些母亲所生的宝宝出生后被分为两组:一组只接种乙肝疫苗,另一组使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

结果:两组母亲所生的后代在出生7个月后,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分别为0.1%和0;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7%和98.5%。两组的阻断失败率和免疫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乙肝“小三阳”妈妈(尤其是低病毒复制者),所生后代完全可以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多大剂量?

近年来,我国政府免费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实施被动免疫,即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均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但有些乙肝妈妈不放心,来信问我:是不是打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更好?

曾有研究显示,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是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来计算的,一般的使用剂量为0.2~0.5 ml/kg,每毫升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大约为145 IU。这样算起来,一个出生体重为3 kg的婴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大约为87~217.5 IU。

后来为了简便,大部分研究中新生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100 IU或200 IU。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剂量应≥100 IU”。从理论上讲,用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所产生的保护效果更好一些。

但我国“十一五”重大专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使用100 IU或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其母婴阻断率和表面抗体阳性率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可以放心享受国家给予的免费优惠,注射1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打几针?

有些医生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在出生时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再于出生1个月内注射第二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更有甚者还推荐宝宝注射第三次或第四次乙肝免疫球蛋白。那么,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出生后到底应该打几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呢?

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中,乙肝免疫球蛋白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但也有报道使用多次,如在出生时和2周龄,或在出生时和2月龄时使用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但有研究显示出生后多次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的免疫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而且有研究显示,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一般15~30分钟即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一般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其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大多数新生儿在接种第二针疫苗后即已经产生了具有保护作用的乙肝抗体。

因此,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均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在出生时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无须使用第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

核苷类药物治疗能否使HBsAg消失

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进而达到e抗原血清学转换,长期治疗则有可能发生HBsAg消失和/或血清学转换。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有<10%的患者发生HBsAg消失,核苷(酸)类药物治疗3~5年也有0%~10%的患者发生HBsAg消失。

当然,随着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时间的继续延长,这个比例还会逐渐升高。香港地区的司徒医生报告了51例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达到了HBsAg消失的满意终点,其中27例还产生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体(抗-HBs)。23例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停药后22例患者随访了21.4~58.7个月,仅1例(4.5%)患者复发。

意大利医生报告了590例HBeAg阴性乙肝患者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24例(4.1%)于治疗中位数103个月(22~180个月)后HBsAg消失,其中11例产生抗-HBs。这些患者在巩固治疗中位数12个月(0~70个月)后停药。在停药后第1年内,每1~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停药后随访中位数24个月(范围6~180个月),没有1例复发。

加拿大的医生观察到70例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达到HBsAg消失,其中54例病人停药随访,没有1例复发。在韩国一项研究中,一共540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了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随访6年,总共110例(2%)患者达到HBsAg消失,平均每年HBsAg消失率为0.33%。我国香港一项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显示,70例患者治疗10年,有7例(10%)患者达到HBsAg消失。

我也初步统计了一下我们医院的一项研究中患者的情况:108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或/和阿德福韦治疗8年,3例(2.8%)患者HBsAg消失,其中2例产生抗-HBs并停药,没有复发。另有10例患者的HBsAg下降到100 IU/ml以下,有望在今后的治疗中达到HBsAg消失或者停药。

但是,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HBsAg下降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每年下降速度的中位数为0.104 log10 IU/mL。治疗前基线HBsAg<1000 IU/ml,或者治疗期间HBsAg下降速度较快(每年>0.166 log10 IU/mL)的患者,HBsAg被清除的可能性较大。

在目前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达到HBsAg消失的患者比例都很低。大约为每年0.5%~1%。有人预测,使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的大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治疗才能实现HBsAg消失。如果没有更新的药物出现,很可能有不少的患者可能会终生治疗。所以,大多数患者还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0)

相关推荐

  • 肋骨骨折后遗症

    肋骨骨折后遗症:   轻度的肋骨骨折移位不明显,骨折愈合后一般不会有后遗症;中重度的肋骨骨折可能会有后遗症出现。肋骨骨折常见的后遗症有:   1、肋间神经痛: 肋骨骨折愈合后,骨折…

    12-15
    15
  • 割了包皮有什么好处

    包皮过长是很常见的,割包皮的好处是很多的,及时的进行包皮手术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割了包皮好处:1、割包皮可避免交叉感染。2、可以彻底治疗包皮过长。3、可以预防癌症的出现。4、割包皮…

    11-16
    16
  • 肥儿糖浆(海尔思)说明书-价格-功效与作用-怎么样-副作用

    儿科用药>肥儿糖浆(海尔思) FeiErTangJiang 肥儿糖浆(海尔思)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肥儿糖浆 商品名称:肥儿糖浆(海尔思) 拼音全码:FeiErTa…

    11-21
    22
  • 卵巢囊肿蒂扭转是怎么回事

    卵巢囊肿蒂扭转是怎么回事:   之所以会出现卵巢囊肿的蒂扭转,它是由于卵巢的解剖结构决定的,卵巢是由两根韧带进行固定的,一根是向骨盆方向的,我们叫卵巢的骨盆漏斗韧带。另外一个是跟子…

    11-07
    11
  • 流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流感的治疗方法,首先就是对症治疗,倘若发烧、头痛以及肌肉酸痛就需要借助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不适症状;倘若咳嗽就需要服用止咳化痰药治疗;其次,需要进行一些抗病毒治疗,比如长效干扰素;最…

    11-21
    21
  • 心肌炎会引起冠心病吗

    很多心肌炎患者害怕自己会不会得冠心病,其实这是不用担忧的,因为它只是属于炎症的一种,并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虽然心肌炎…

    12-12
    35
  • 阴茎上长痘痘是怎么回事

    阴茎上长痘痘是怎么回事:   阴茎上长痘痘有可能是生殖器疱疹的症状。生殖器疱疹常见症状为阴茎红肿丘疹,丘疹为高出皮肤的局限性突起,小如针头、大如黄豆。   生殖器疱疹不仅可导致性功…

    11-21
    15
  • 风湿性心肌炎怎么治

    风湿性心肌炎可以选择一些抗感染类的药物,抗生素类的药物,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都可以治疗该病,针对一些严重病情的患者就要注意及时的手术了,并且在日常中也要注意调理自己的饮食,适当的运动…

    12-14
    12
  • 眼球突出怎么办

    眼球突出怎么办:   正常眼球突出度是十二到十四毫米,两眼差不超出二毫米,男十三点七六,女十三点五二毫米。导致患者眼球突出原因有:眶内球后实性占位性病变,球后出血,甲状腺相关眼眶病…

    12-03
    14
  • 左侧附睾囊肿怎么治疗

    左侧附睾囊肿患者在无症状时可不必进行特殊治疗,但如果囊肿体积较大,就需要及时做附睾摘除手术等外科手术来治。另外,也可以先做穿刺抽吸治疗,之后再向囊肿组织内注射硬化剂类药物,以促进囊…

    11-29
    14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绝症吗能治好吗

    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发病后的愈后往往比较好,有70%-80%的病人经过适当的治疗就可以获得长期生存。但是对于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来说,危险度较高,都是标危和高危,但是通过积极治疗,…

    11-24
    12
  • 检查hpv前注意事项

    检查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一大检查方式,能够有效检查出妇女所存在的病变,而在检查之前也需要注重于很多的注意事项,首先就应该尽可能的避开月经期,另外一定不可以同房,除此之外千万不可以出现阴…

    12-04
    1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