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伤人能否避免

10%重性精神病人有攻击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

目前,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率将升至1/4。

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以至于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精神病与暴力划等号。其实,精神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冲动、攻击行为只是众多症状的一部分,常出现于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约10%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冲动、攻击行为,这个比例其实与普通人群冲动、攻击行为的发生概率相近。但发生在精神病人中的冲动、攻击行为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导致大家恐惧,是因为精神病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残暴性等特点,同时难以防范、后果严重。因此,加强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及精神病患者监护人在精神病管理方面的责任,为加强精神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不及时诊治易引发意外

我国精神病患者人数庞大,但相关医疗机构数量不足,按照现有注册精神科医师统计,专业医师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比例是1∶800,加上较为严重的歧视现象,很多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精神病人引发意外事件原因复杂,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诊治。

很多精神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愿意接受治疗,究其原因是由于普遍存在的歧视和病耻感。如果我们能为病人创造宽松的环境,以更加包容、理解、尊重的态度与他们相处,就会避免或减少这些隐患。精神疾病同其它疾病一样,可防、可控。

然而,多数人由于对精神病的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歧视,本来应该当面说、大声说的一些看法、想法,却是小心翼翼地私下说、小声说,结果使本来就以敏感多疑为症状的患者更加敏感,甚至引发愤怒情绪。精神病患者和其他人一样也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多鼓励并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而不是过多地表达无奈、不屑,甚至反复提及“有病”、“不正常”等字眼。对于偶然遇到有攻击倾向的患者,不要试图用暴力遏止,更不能激怒他,而是要在尽量安抚的基础上,选择报警或者拨打急救电话,请专业人士来处置。

家属“灭火器”很关键

从一般心理障碍到严重精神疾患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他们中的许多人,平常看起来和常人毫无二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健康。当其中一些人面临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其无助和挫折都可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信”,瞬间点燃“炸药包”,而家属在“灭火”方面则发挥着重要作用。

精神病系统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只有系统的治疗,才能尽量减少病情的波动、复发。督促患者系统治疗,是家属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平时,家属要督促患者定期复诊、按时服药,善于发现病情波动的蛛丝马迹,确保患者病情稳定。需要提醒的是,家属易犯以下几个错误:否认家人有精神疾病,讳疾忌医,延误治疗时机;过分害怕药物副作用而不给患者用药;求治心切,频繁换药;见好就收,擅自停药。

家属是患者战胜疾病的帮手、朋友,要善于发现患者的长处和进步,适当忽略患者自身的不足,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家属对病人既不要过度保护,也不要放任自流,应放手让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冲动攻击行为与其它症状一样,能通过治疗得到良好控制,不能因为病人曾出现过这样的行为就担心害怕,而将病人丢弃在医院。大家共同做好精神病的管控工作,才能将精神病的肇事肇祸风险降到最低。

警惕5大高危因素

有研究显示,发病年龄早、患病时间短、男性、家庭负担重、监护差,是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高危因素,而完善的精神疾病防控体系能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

这个防控体系包括提供急性期治疗的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恢复社会功能治疗的康复机构,提供精神病服务的社区机构。在这样一个体系里,急性期患者能及时门诊、住院治疗;稳定期患者能得到康复训练;出院的患者有人管理;对居家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服药和开展康复训练;对患者的监护人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和看护知识的培训。

精神病患者伤人能否避免相关阅读

精神分裂症分型

精神分裂症分型:
  精神分裂症分型按照以前的诊断标准,国际ICD-10、美国DSM-4和中国的CCMD-3的标准。
  精神分裂症都分为六大类型:包括单纯型、紧张型、青春型、偏执型、残留型和未分化型。但最新的诊断标准,比如DSM-5、ICD-11就取消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因为分型是按不同的症状进行分型,但分型对诊断和治疗都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所以最新的标准就只诊断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很大的疾病,疾病单元包括很多种,分型在临床上不是很有价值。
  但是临床还是有应用,在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时候,大多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为主。

精神分裂症是怎样形成的

精神分裂症是怎样形成的: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不像躯体疾病有明确的病因。比如感冒是由病毒导致,肺炎是由细菌导致,但是精神心理问题发病非常复杂。精神分裂症目前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叠加导致,即精神分裂症病人通常有遗传倾向,如果患者的父母或者一级亲属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就会有易感性;
  在易感性基础上,如果出现养育环境以及经历的非同寻常,这时在脆弱的基础上再遭受二次打击,患者就可能会发病。
  目前精神分析观点强调早年被养育的经历,如果父母虐待孩子、忽视孩子,可能这个孩子在成年以后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

(0)

相关推荐

  • 精神病常见症状

    精神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就是情感障碍,患者可出现对亲人疏远冷淡和漠不关心的症状,同时行为会发生异常,可作出一些怪僻和诡秘及不被常人理解的动作。另外,患者还会有性格障碍以及逻辑障碍一类不…

    11-18
    9
  • 怎么做才能彻底治好精神病

    想要彻底治好精神病患者,必须要坚持心理治疗,就算治愈后,也要定期去做心理咨询和疏导。平时也要坚持服用药物,药物可以维持清醒。除了这些以外,也要注重饮食调节,少吃上火食物,多吃海鱼。…

    11-17
    20
  • 精神病患者症状是什么

    精神病是一种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精神病的症状主要有失眠以及记忆障碍;性格发生变化;情绪发生变化;行为举止怪…

    11-28
    17
  • 精神病怎么治好

    在临床上,对于这种常见的精神病症,想要治好,方法是有很多的。那么精神病怎么治好,一般在病症被确诊以后,不管是家人还是患者都要对病症进行相关的了解,还要树立一个治疗的信心,但是治疗的…

    11-29
    16
  • 精神病有什么症状

    不同的类型精神病有不同的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出现情感变化,有暴力行为;抑郁症患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有不良的躯体症状;强迫症患者会有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的表…

    11-01
    11
  • 精神分裂的病因

    精神分裂的病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其实不清楚,因为所有的精神心理障碍病因都不是特别清楚,不像躯体疾病有明确的病因。   比如感冒是由病毒导致,肺炎是由细菌导致,但是精神心理问题…

    11-30
    24
  • 情绪、心理、压力可以导致哪些疾病的产生

    七情调节不好是特别容易损害身心健康的。《黄帝内经》说“主明则下安”,意思是说心就是一家之主,是身体的司令部,是家长,一个人如果情绪好,心理调节得好,其他脏器就运转正常,身体不容易得…

    01-01
    29
  • 精神病该怎么治疗

    精神病患者主要可服用齐拉西酮片、氯氮平片等进行治疗,也可搭配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或者可用水煎服胆南星、半夏、郁金一类中草药组成的方剂。另外,患者可采用心理疗法,也可使用物理…

    12-01
    25
  • 疑心病是精神病吗

    疑心病并不可以称之为精神病,准确的来说是一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算作为心理障碍。之所以会出现疑心病,与年少时的生活环境有着比较大的相关。相比于精神病来说精神病的症状会更为严重一些。…

    12-17
    13
  • 精神病前兆有哪些表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被精神疾病所困扰,而这一类疾病在发作之前会有一些前兆,比较常见的表现就是社交能力不断退后,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精神恍惚,性格发生改变,睡眠改变,生活变得没有规律。…

    11-29
    17
  • 精神病怎么才能治好

    我们都知道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的疾病,生活中也有可能接触到一些精神病的病人,很多精神病人看着确实很可怜,在精神病的治疗上,首先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然后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手术…

    12-09
    14
  • 精神病的定义

    由于平时所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很多人都患上了精神病。精神病指的就是严重的心理障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精神病通常都是重型精神病,而广义的精神病还包括神经官能症。 说到精神病,…

    11-18
    6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