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是否患有骨髓瘤

骨髓瘤的症状很多,最常见的有:一、贫血,病人会出现乏力、苍白、心慌、胸闷等症状。二、骨质破坏,病人会出现骨痛,比如腰背部的疼痛,甚至疼到行动不利。三、血钙的升高。四、肾功能的衰竭,其表现为尿量减少,尿里泡沫增多。

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是否患有骨髓瘤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血Cr>176mmol/L者推荐VAD,TD,PAD,DVD方案。对于血Cr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误区

 一、减少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的方法

以MM中老年多见,骨痛为MM最常见症状,接诊此类患者应及时行X线或CT检查,如有骨质破坏需完善血清蛋白电泳及尿M蛋白、轻链检查。对骨痛伴贫血或反复感染及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者,应考虑恶性肿瘤骨转移、结核或MM的可能。若X线检查存在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有高浓度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轻链、骨髓中形态异常浆细胞>15%,3项中有2项阳性,即可排除其他疾病而诊断为MM。

二、多发性骨髓瘤为何容易误诊

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多以某一系统病变就诊,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忽视鉴别诊断,易误诊为常见病、多发病。对病理性骨折主观臆断,存在思维偏差,分析病情缺乏整体观念,孤立地对待某一临床症状或医技检查,忽视其他表现,致误诊。过分依赖医技检查,未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造成误诊。骨髓穿刺对MM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但部分医师忽视了MM骨髓病灶呈局灶性、结节性的分布特点(尤其初期),满足于1或2次骨髓穿刺良性结果,而盲目排除MM诊断。

三、恶心呕吐:竟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浸润骨髓软组织,它能产生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其各种各样的临床首发症状可能与骨髓瘤细胞成熟程度不同,浸润血、骨髓、肾组织时间、范围不同有关。在少数患者中,可能并不会见到骨髓瘤的常见临床表现,也可能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当然,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但也不能忽视。故在临床上,只要中老年患者,有贫血和蛋白尿,均应行骨髓穿刺检查,有时还应多部位穿刺。这样就能尽早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提高其预后。

四、当心:多发性骨髓瘤的身体信号

多发性骨髓瘤常以腰背痛及全身骨痛为首发表现,主要为腰椎压缩性骨折,肾功能损害、贫血是常见临床症状,另外也可见到发热、尿多、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各种临床症状。当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初步检查,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

五、打个喷嚏就骨折 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增生性恶性肿瘤,老年人发病率高,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患者常以骨痛为早期临床症状。多发性骨髓瘤会造成骨骼严重破坏,而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为老年人,本身就存在骨质疏松,更容易发生骨折。患者在重体力或较重体力劳动,很容易导致严重破坏的骨骼断裂,发生骨折。打喷嚏时,可能会对骨质疏松的骨骼造成冲击,导致骨折,如果打喷嚏后,自觉骨骼疼痛,持续不能缓解,就应该警惕骨骼问题,排除发生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

六、多发性骨髓瘤:降低误诊率是首要

多发性骨髓瘤好发于中老年病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当临床出现骨痛、腰痛、贫血、乏力等症状时,患者往往去骨科、肾内科、神经科就诊,而很少首诊在血液科,因而常常会出现误诊,初期误诊率高达70%。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危害性极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又重要意义,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七、老人腰痛慎防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导致溶骨性损害,2/3以上患者以骨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和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受累的骨骼

局部可隆起,按之有弹性或声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老年人出现腰痛症状不能仅认为是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疾病而忽视,应及时就诊检查,防止多发性骨髓瘤的漏诊。

 八、多发性骨髓瘤隐藏在哪里

患者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时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堆积,成灶性分布。恶性细胞会引发破骨细胞活化,伴随着骨骼外部的骨皮质被破坏,引发骨骼疼痛的症状,也可浸润到骨髓外或骨骼附近的组织,形成髓外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经治疗后,大量恶性细胞被杀灭,成骨细胞可修复骨破坏部位,但修复过程缓慢,故判断骨骼治疗效果可每6月拍X 线片一次。

 九、老人骨痛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会浸润并破坏骨骼组织,形成溶骨性损害,骨骼被破坏后,骨膜内的感觉神经会将信号传导至大脑,人们就会感觉到疼痛。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和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由于多发性骨髓瘤多发生于老年,因此,老年人如感觉到骨骼疼痛,应警惕是否发生了多发性骨髓瘤,及时就诊检查。

十、多发性骨髓瘤扰乱血液系统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再骨髓内异常增殖,浸润,导致正常的造血空间减少,正常造血受到抑制;骨髓瘤细胞分泌的一些因子也抑制造血,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会导致机体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功能减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也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异常单克隆球蛋白(M蛋白)可包裹在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血清中的M蛋白增多,尤以IgA易聚合成多聚体,使血液粘滞度增高。M蛋白分泌增多,而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也是感染发生的原因。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欧美国家平均70岁。目前,骨髓瘤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治疗上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骨髓瘤细胞通常局限于骨髓内,约6%一20%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或病情进展时发生髓外浆细胞浸润引起髓外病变,少数基至以髓外病变为首发症状。

骨髓瘤伴随的髓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造成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髓外病变部位为肌肉软组织,有的浸润椎管而引起截瘫。无论是在初诊或病程中发生髓外病变,多提示为高危和预后不良,且多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较差。

病情稳定后停止化疗的骨髓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骨髓瘤病情复发,基至出现髓外病变呢?

(1)持续疼痛或原有骨痛突然加重。

(2)恶心、呕吐、腹泻、厌食。

(3)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加重或血色素下降。

(5)发热。

(6)出现皮疹或出血。

(7)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减少。

(8)乏力,头晕耳鸣加重或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

(9)胸腰部皮肤出现束带感等感觉异常。

(10)腰痛或背痛加重后下肢无力,基至不能行走。

(11)大小便出现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的患者,核磁共振或PET-CT检査往往发现脊柱旁出现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髓外包块,后者压迫脊髓中的神经引起感觉、运动异常或大小便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往往为急症,需要化疗或手术快速使肿瘤包块缩小或去除,减轻神经压迫,否则神经压迫过久将转为不可逆,患者的运动或大小便异常可能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及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的支持治疗系列之再谈外周神经病变

 一、人体的外周(或周围)神经及功能小知识:

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如当人体手指受到烧灼刺激时,神经末梢把这些感觉神经冲动传导上传至中枢,中枢根据需要会做出指令,把运动神经冲动下传至上肢肌肉,使其收缩,躲避引起烧灼的火源。因此,外周神经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分布于胃肠道等内脏的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有交互抑制作用。如人体愤怒或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汗及体温升高等;同时,分布于胃肠道的副交感神经例如迷走神经被抑制,胃肠蠕动及消化功能减弱。白天一般交感神经兴奋;夜间迷走神经兴奋,便于消化吸收及储存能量。

 二、外周神经的病变的种类:

1.感觉神经病变:可表现为肢端麻木、蚁走感、疼痛、发凉等,通常夜间较重,止痛药减轻疼痛或使其可部分缓解。

2.运动神经病变:骨髓瘤治疗药物较少引起运动障碍。运动神经受累往往发生于已有重度周围感觉神经病变的情况下,可表现为肌肉痉挛、震颤或远端肌肉无力等。

3.自主神经病变(也称植物神经,包括交感、副交感神经),分布在全身各器官,表现包括为:体温调节和出汗异常;便秘、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症状;排尿障碍、尿潴留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三、外周神经的病变的发现方法:

1.调查问卷。

2. 筛查: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对肢体的痛觉、温度觉、触觉、振动觉和踝反射的情况进行筛查。

3.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神经传导电信号的能力。

由于外周神经病变缺乏特异的药物治疗,早期发现、预防或减轻其发生更为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基础知识

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

关于骨髓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步。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2多发性骨髓瘤会传染么?

虽然在部分骨髓瘤患者中发现了某些基因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大多为后天突变而得,所以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或后代。

3多发性骨髓瘤分哪些型?是如何区分的?

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以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以下8型:IgG型,IgD型,IgA型,IgE型,IgM型,轻链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其中轻链型又根据分泌的轻链的种类分为κ,λ型。IgG,IgA,轻链型,IgD型较多见。

4多发性骨髓瘤致命么?得了还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自从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来,疗效及生存期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末免疫调节药特别是21世纪蛋白酶体抑制药成功在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总体的长期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期均有很大差别。生存期变化很大,短者仅生存数月,长者可存活10年以上。

5哪些人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故相对而言,老年人、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或肿瘤易感因素(如特殊职业)者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6特殊职业是否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

已经证实电离辐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慢性低剂量辐射暴露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作用。在现代工业保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职业辐射暴露不太可能明显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对有机溶剂,除草剂和其他化学制剂的调差研究也未能发现其对骨髓瘤发病的作用。

7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MM的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恶变克隆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浸润及其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细胞在原发部位骨髓的过度增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细胞广泛浸润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瘤细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变及相关的症状;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于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而过量轻链自肾脏排泄引起肾脏损害,轻链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损害,而同时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易招致继发感染。

二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需结合骨髓涂片检查中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X线检查的溶骨性损害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一般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分别大于35g/L或1g/24h、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即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5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分型

(1)IgG型:最常见,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2)IgA型: 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约占MM的8%~1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此型罕见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

7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疼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腰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是患者求医的主诉之一,可能选择普外科,骨科就诊。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等疾病,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及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

8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呈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

 三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血Cr>176mmol/L者推荐VAD,TD,PAD,DVD方案。对于血Cr

(0)

相关推荐

  • 多发性骨髓瘤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多脏器的损伤,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是肾脏,所以当骨髓瘤患者出现肾脏轻微损伤或还未损伤时,一定要少食低嘌呤类食物。尤其是汤类,因为汤里营养原料较高,嘌呤物质含量多患者喝完后…

    11-24
    16
  • 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可能未来,骨髓瘤也是潜在可治愈的疾病。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需要分期评估,如果是低危患者,大概能活7到10年;中危患者大概…

    11-24
    13
  • 骨髓瘤的症状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一般在中老年。肿瘤细胞最开始的时候来自骨髓中的浆细胞,因为骨髓中浆细胞发生异常增生,伴随着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者轻链过度生成造成的疾病。骨髓瘤刚来时的时…

    11-07
    16
  • 骨髓瘤症状

    骨髓瘤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持续性的骨骼疼痛。这种骨骼疼痛会周期性的加重,到了后来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患者还会出现胸腰背疼痛,并产生呼吸不畅感。同时还会出现浑身无力、身体发热的…

    11-28
    14
  • 怎么确定是否患有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浸润的一种疾病,会造成多脏器的损伤。所以在诊断时,第一、要查看骨髓里的浆细胞是否大于10%,第二、患者有靶器官损伤症状之一,如贫血、肾衰、高钙…

    12-30
    15
  •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骨髓瘤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血液疾病,属于恶性肿瘤,具体的发病因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该疾病对患者的生命有极大的威胁,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骨髓瘤一旦进入中…

    12-02
    16
  • 什么是轻链型骨髓瘤

    什么是轻链型骨髓瘤?现代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逐渐出现了很多并不为人熟知的疾病。大家也许对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这个名词很陌生,但是相信都听说过相关的骨髓疾病案例。那么今天我们…

    11-22
    14
  •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骨髓瘤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血液疾病,属于恶性肿瘤,具体的发病因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该疾病对患者的生命有极大的威胁,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骨髓瘤一旦进入中…

    11-23
    13
  • 恶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恶性骨髓瘤能治好吗?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恶性浆细胞病,这种肿瘤细胞起源是骨髓里面的浆细胞,而浆细胞呢是B淋巴细胞最后发育的产物。所以可以说多发性骨髓是属于B淋巴细胞的范围。…

    10-27
    11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怎么办

    多发性骨髓瘤出现肾损害,如果已经超过病人能够代偿的程度时,需要血液透析,它可以清除肌酐、尿素氮,同时也可以清除化疗中带来的高尿酸血症。有的病人随着化疗的进行,肾功能可以逐渐的好转;…

    11-25
    12
  • 骨髓瘤晚期还能活多久

    近年来,骨髓瘤发病率在快速升高,其中七成的患者是中老年人。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它是由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而产生的一种血液系统的高发肿瘤,是由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发生了恶变、过度增殖,进而…

    12-02
    11
  •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B淋巴细胞分泌的浆细胞的异常,属于浆细胞性疾病,往往表现是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常常会出现骨痛为主要表现,还有常会出现贫血、感染还有肾功能不…

    11-23
    1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