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戴口罩可以抵挡住寒气
鼻子吸进的冷空气在进入肺部时已经接近体温,所以无须戴口罩挡寒。若依赖戴口罩来防寒,反而会使身体变得娇气,容易患感冒,因为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
误区二:蒙头睡觉感觉比较暖和
有的老人在冬季时经常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感觉上暖和一些。但是这是不科学的方法,因为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
误区三:用热水洗脸会让自己感觉温暖一些
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的刺激下,汗腺和毛细血管都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会迅速扩张,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感觉面部皮肤紧绷、干燥。老人最好能用冷热水交替洗脸,这可以逐渐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还能起到如同按摩般的作用。
误区四:饮酒可以御寒
刚饮酒的时候的确可以御寒,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但酒劲过后,因大批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会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
误区五:进门马上烤暖气或烤火取暖
手脚在长时间受凉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近距离取暖,会使血管麻痹并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淤血。
误区六:皮肤总是感到干燥瘙痒,不得不抓挠
冬天干燥多风,缺水的肌肤经常会起皮屑和发痒。如果习惯用手去挠,但这样做却会更加刺激原本已经很干燥的皮肤,使脱屑情况加重,甚至引起皮肤继发感染。平时要多喝水,多吃新鲜蔬果,少吃酸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并在洗澡后皮肤上的水分未干时抹些润肤乳液。
误区七:冬天体虚要服人参
因动脉硬化而引起的冠心病人、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不宜服人参。科学研究发现,人参中含有一种抗脂质分解的“缩多氨酸”,其所含的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也都具有抗脂质分解的特性。这些物质会抑制体内脂肪和动脉内脂质的分解代谢,使动脉壁脂质增加,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
误区八:穿得厚就一定暖和
皮肤是人体的第二呼吸器官,需要不断获取空气中的养分以维持整个肌体水分和养分的平衡。如果老年人冬天穿得过厚不透气,皮肤就无法自由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