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便秘会得肠癌吗:
结肠恶性肿瘤原因是复杂的,发病原因可能包括:基因突变、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便秘是结肠癌临床表现之一,结肠癌和便秘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明确因果关系。实际上便秘患者他往往会有一些不良饮食结构,而饮食结构和患者肠道内肠道细菌组成构成是密切相关。
如果患者近期出现便秘,而且是越来越加重,同时出现有便血、体重下降,所谓报警症状,就要高度怀疑是不是出现结肠肿瘤情况。要及时就医来进行结肠镜检查,来重点排除结肠癌发生。
经常便秘会得肠癌吗相关阅读
孕妇便秘吃什么
孕妇便秘吃什么:
首先,妊娠便秘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怀孕后体内大量地分泌孕激素,引起胃肠道张力减弱,肠蠕动减慢,增大子宫压迫肠道,常常伴有痔疮的形成,由不良的排便习惯所导致。二,部分孕妇进入大量的蛋白质、高脂肪食物,忽视蔬菜的摄入,使胃肠道内的纤维素含量不够,不利于食糜和大便的下滑。三,妊娠后肠道菌群失调,使有益菌数量减少,肠道水分减少,肠蠕动减慢。四,女性怀孕后活动减少,整天坐着或躺着,胃肠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下降,可加重腹胀、便秘的发生。
通过饮食的方法可以进行调理:一,多吃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如糙米、小麦、玉米等粮食,豆芽、韭菜、油菜、茼蒿、芹菜、荠菜、蘑菇等蔬菜类。草莓、梨、无花果、甜瓜等水果类,以促进胃肠蠕动。二,选择含脂肪酸较多的食物,如杏仁和腰果仁。三,选择食用有机酸较多的食物,如牛奶、酸奶、乳酸饮料。四,补充充足的水分。除了从食物中获取水分外,每天还要喝两千毫升的水,主要依靠饮食调节,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同时还要多饮水。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是比较安全的,治疗便秘也是比较理想的。
老年人便秘危害
老年人便秘危害:
老年人便秘的危害与严重的程度相关,一般比较轻的便秘可能通过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结构,让患者适当的运动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而比较重的便秘,患者可能应用各式各样各类的通便的药物、保健品,用了很多也起不到明显的效果,比较严重的便秘会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的下降,患者会比较烦躁、焦虑,严重便秘可能会诱发一些比较危险的情况,比如患者用力的去排便,然后造成患者血压升高引起心脏、脑血管的一些疾病。都有这种情况的发生。
便秘艾灸的部位
便秘艾灸的部位:
艾灸对便秘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便秘,像虚秘,排大便不是很干燥,但是排出无力,这种适合艾灸;还有一种就是寒邪阻滞胃肠,引起的便秘也适合艾灸,因为艾灸有益气健脾和温阳的作用,所以说这两种类型的便秘可以适合艾灸。
艾灸的穴位有腿上的上巨虚、下巨虚,这是调理胃肠的一些穴位;还有我们胃部的局部天枢、气海穴位;还有我们背部的大肠俞,这些穴位都可以。
如果是气秘,就是这种腹胀,或者热秘,即上火引起的便秘,这两种我们就不适合选择艾灸,可以选择一些刮痧、拔罐的方法来进行调理。
综上所述,我们在家里进行艾灸调理便秘的时候,首先要判断一下我们便秘的证型,而不能一概而论的都去选择艾灸的保健。
便秘原因是什么
便秘原因是什么: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许多,最常见的是由于胃热引起的便秘。当然除了便秘的症状还有消谷善饥、肥胖,也就是说对于胃热引起便秘的患者往往是肥胖,因为他吃的比较多,进食比较多,消化比较快,同时还伴有舌红苔黄这类症状。还有一类引起便秘的原因就是气虚。气虚推动大便无力,出现便秘。
还有一类病因就是由于阴虚,肠道干涩出现便秘。总的说来,便秘就是大便次数减少或者是排便困难而引起的一类原因。
便秘按摩管用吗
便秘按摩管用吗:
治疗便秘有许多方法,比如说药物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理,还有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就是按摩。通过按摩来治疗便秘是非常有效的。我们怎么按摩?按摩哪些穴位来治疗便秘?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来治疗便秘。怎么来按摩?要用手掌贴着腹部,用大拇指之外的四个手指以及手掌,从右向左这样转圈的来按摩,可以从肚脐的中间开始,逐渐圈画的越来越大,而到了左下腹的时候,力度要加大,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来治疗便秘。
每次按摩多长时间?根据便秘的轻重可以确定按摩的次数和按摩时间长短。比如说便秘不是很重,可以每次按摩5分钟,一天按摩一次就可以。如果便秘比较重,可以每次按摩5到10分钟,每天按摩1到2次。按摩的部位就是按摩腰骶部,是用手掌从上往下,从腰骶部开始往骶椎,也就是尾骨的这个方向来按摩。
便秘中药调理有用吗
便秘中药调理有用吗:
便秘中药调理的效果非常好,但是要根据不同的便秘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
第一,上火型便秘,即热秘,口气也比较重、大便干燥,这种便秘可以吃一些番茄叶、大黄类、巴豆类的药物,这种以泻下为主;
第二,气秘型的便秘跟情绪有非常大的关系,生气后便秘加重,甚至平时伴有胸胁胀满、腹胀的症状,可以选择一些行气化滞类的药物,比如枳实、柴胡类的药物;
第三,虚秘,虚秘就是排出无力、大便并不是很干燥,这种就可以吃一些益气健脾类、润肠通便的一些药物,比如麻子仁丸、补中益气丸、黄芪、党参、当归。
便秘应该怎么调理
便秘应该怎么调理:
便秘的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饮食上的调节,可以多食用一些含纤维素比较多的食物,比如芹菜等蔬菜;可以多食用中医认为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比如香蕉、蜂蜜水等。
第二,可以在家里进行自我按摩,也就是按摩腹部来促进大便的排出,刮痧、拔罐对便秘的效果也都非常好;
按摩的部位有以下几处:腹部;降结肠的位置;后背大肠俞的穴位也可以进行刮痧、拔罐来调理,因为背部大肠俞的位置是支配人体胃肠的神经的所在位置。
老年人便秘怎么办
老年人便秘怎么办:
老年人便秘的治疗最为基础的是让病人养成好的排便习惯,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结构,还有建议老年人适当运动。患者的便秘得不到好的治疗,可以适当加用一些药物,药物的治疗不主张应用刺激泻药,可以应用一些比较缓和的缓泻剂如芪蓉润肠口服液,不会产生明显的依赖作用,
另外如果应用药物治疗起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进一步明确便秘的原因,比如患者有冗长综合征,肠道解剖结构的改变引起的那些问题,也可以考虑进行一些外科手术的治疗,但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一定是在应用这些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上起不到效果以后才采取的是不可解的办法,因为术后可能会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并发症的发生,医生一定要和患者提前沟通清楚。
经常便秘有什么危害
经常便秘有什么危害:
便秘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便秘。患者如果最近出现的便秘,一定要判断是不是器质性的病变。如果除外器质性的问题,就是一个功能性的便秘。经常的便秘会让很多人感觉到非常不舒服,总觉得肚子胀胀的,甚至脸上有时会冒痘,也会影响食欲,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所以经常便秘有很多危害。
当出现便秘的情况,患者不要瞎吃药,如果长期的去吃一些通便的茶或者含蒽醌类的泻药,肠子就会不知不觉的变黑,就会出现结肠黑变。当出现功能性便秘的时候,一定要放松心情,调整和改变生活方式,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慢传输型便秘是什么
慢传输型便秘是指非器质性的便秘,主要是肠蠕动缓慢引发的便秘。部分患者吃完食物,一天排便;但有些患者肠蠕动缓慢,两天甚至三天才能把食物残渣送到直肠,患者才会有排便意识,一般慢传输型病例占便秘的16%到40%左右。肠蠕动缓慢可能是由于患者活动差,患者每天不运动,甚至所有的事都要由他人负责;患者可能是老年人或是孩子,也可能是青年人不愿意运动。所以,慢传输型病人的确诊需要到医院去检查,要口服标志物检查,确定病因在横结肠或是升结肠,确定具体哪个部位发生肠蠕动缓慢。
便秘的朋友怎么吃
很多人饱受便秘之苦,却无可奈何或置之不理。如果把便秘变成了自己的习惯,危害就大了,它是很多致命性疾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其实,八成以上的便秘都和饮食息息相关,多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的。
尽管有不少文章告诉大家该多吃这个少吃那个,但苦瓜、黄瓜、萝卜、芝麻等通常人们认为可以缓解便秘的食物,却不是人人能吃的。因此,首先要做到的,还是给自己的便秘“分个型”。
中医一般将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两大类,其中实秘又可细分为热秘和气秘,虚秘可细分为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等。
热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黄,面红心烦或口干、口臭,腹满胀痛,舌红苔黄。此型病人应忌食辛辣厚味,如辣椒、姜、羊肉、狗肉、鸡、鱼、酒等,因为此类食物多“助火邪”、“耗真阴”,使津液亏少、大便燥结。但应该多吃含纤维素多的绿色蔬菜以及清凉润滑的蔬菜,如黄瓜、苦瓜、萝卜、竹笋、芹菜、莴苣、木耳菜、菠菜、空心菜等。
气秘表现为排便困难,腹部胀气甚至胀痛,这类患者应少吃白果、莲子、芡实、栗子、石榴等具有收敛作用的食物,多吃能行气、软坚、润肠的食物,如橘子、香蕉、海带、竹笋等。
气虚秘的特点是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使劲用力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可以多吃黄色蔬菜和山药、扁豆等补益中气的食蔬。
阳虚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腹中冷痛。这两类人应少吃有顺气作用的食物,如佛手、萝卜、杏仁、芥菜、橘子等;宜多吃健脾、益气、润肠的食物,如山药、扁豆、无花果、胡桃、芋头等。用胡萝卜、白术、甘薯煮粥,既是香甜可口之饭食,又是益气润肠之佳品。
血虚者多吃芝麻花生。血虚秘的特点是大便干燥的同时还伴有面色苍白无华,容易心悸眩晕等症状。
阴虚秘表现为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少眠、盗汗等症状。血虚、阴虚的患者,应忌辣椒、羊肉、五香调料等,以免加重便秘;宜用滋阴养血,润燥之物,如桑葚、蜂蜜、芝麻、花生等。将黑芝麻、花生捣碎,与小米做粥服食,既增加了稀粥之香味,又达到了养血润燥的目的。还可将等份黑芝麻、松子仁、核桃仁研细,稍加白蜜冲服。
妈妈便秘宝宝也会便秘吗
常言道:母子连心,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众所周知对于哺乳期的妈妈来说,它的饮食健康会直接关系着奶水的质量,而奶水又是宝宝的食物来源,因此,有些便秘的女性,担心宝宝也会出现便秘,那么,妈妈便秘宝宝也会便秘吗?
其实妈妈便秘,对宝宝一般是没有影响的,即使是哺乳期的女性便秘,也不一定会造成宝宝出现便秘症状。
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或1~2日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3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便秘的发生通常与年龄、不良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活动量等紧密相关,此外,还有精神心理因素、肠道病变等也会导致便秘的出现。
对于哺乳期间的妈妈,如果出现了便秘的情况,就需要多加注意日常饮食了。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几天排一次大便,如果排出来的便便比较柔软,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不能说明宝宝出现了便秘。但是有些先天的肠道畸形会导致宝宝便秘,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1、肠闭锁:很多宝宝肠管异常,生后不排大便,应及时住院观察,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
2、先天性巨结肠:部分宝宝在新生儿期胎粪排出延迟,或不能排出,这类宝宝也需手术治疗。
3、肛门狭窄:宝宝肛门口处狭窄,导致排便困难、腹胀,这种情况需至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扩肛。
总之,妈妈出现便秘对宝宝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所以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如果是哺乳期妈妈的话,要多多注意日常饮食的调整,多多活动,多喝水,有助于便秘的缓解,如果发现宝宝有先天疾病导致便秘的,就要及时就医了
宝宝吃胡萝卜会便秘吗
胡萝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糖类、脂肪等,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深得人们的喜爱,对于便秘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生活中造成便秘的因素有很多,它的出现与我们的日常饮食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宝宝吃胡萝卜会便秘吗?
宝宝吃胡萝卜有可能会导致便秘,胡萝卜极硬,并且含有一定的淀粉和纤维素,虽然成人食用完全不影响通便,还有帮助通便的作用,但是有些宝宝肠胃较弱食用胡萝卜难以消化,会有便秘的可能。
宝宝吃胡萝卜可能产生便秘的原因
1、淀粉和纤维素的存在:宝宝肠道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消化能力较弱,胡萝卜中的淀粉和纤维素对宝宝来说都是不易消化的成分,食用之后容易导致便秘。
2、木质素的存在:胡萝卜含有一定量的木质素,木质素是不能消化的一种木质成分,虽然含量很低,但是对于宝宝的肠胃而言,是一个很厚重的负担,因此会出现便秘的现象。
如果用胡萝卜给宝宝做辅食,不能直接用纯胡萝卜,可以用胡萝卜泥配上米糊、鸡蛋黄、香蕉之类的成分,以减少胡萝卜的食用量,预防便秘。也可以将胡萝卜煮汤之后,给宝宝喝胡萝卜的汤,不直接食用胡萝卜,这样既补充了营养,又不会有便秘的情况出现。
对于消化不良导致的宝宝便秘,可以食用一些帮助通便的食物,比方说:蜂蜜、火龙果、香蕉等,能够润滑肠道,缓解便秘的症状,但是家长朋友们需要注意,不要给宝宝食用过多,以免出现腹泻。
便秘用药须知
秋季干燥,容易发生便秘。便秘虽算不上大病,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了缓解便秘,许多动不动就借助泻药。实际上便秘用药是有讲究的,患者应该根据自身体制和病情酌情选用药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容积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渗透性缓泻药、促动力药以及5-HT4受体激动剂、微生态制剂等。
1、容积性泻药也称为泻盐,因其不被肠壁吸收而又溶于水,故能在肠中吸收大量水分,使大便的容量增加,起到导泻作用。该类泻药的主要代表药是硫酸镁。但由于它不能使结肠张力增加,所以不宜用于那些肠道运动迟缓的病人。
2、刺激性泻药作用快,效力强,药物或者其代谢的产物可对肠壁产生刺激作用,使肠蠕动增加。该类药主要有:果导、蓖麻油、大黄、番泻叶等。但要注意,此类药因为刺激肠黏膜和肠壁神经丛,并可能引起大肠肌无力,形成药物依赖,因而主要用于大便嵌顿和需要迅速通便者,不宜长期应用。
3、润滑性泻药又称大便软化剂,此类药物的主要功能是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大便易于排出,如液体石蜡、甘油(每次10-30毫升口服) 花生油、豆油或香油:每次15-30毫升口服等。这类药主要的缺点是口感差,作用弱,长期应用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老人可选中成药麻仁丸、通泰胶囊,麻仁丸属润肠导便药,每天1-2次,每次6克。通泰胶囊为天然纤维类植物多糖。首次剂量加倍,维持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1-2粒,服用时需大量饮水,空腹服用效果最佳。
4、渗透性缓泻药,如乳果糖,它不被人体吸收,通过细菌分解后释放有机酸在结肠起作用。尤其适宜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及术后便秘者。乳果糖通便温和,便秘时的头两天每天服2-3次,每次10-20克,以后每日1次,每次7-10克。但是糖尿病病人慎用,此类药的主要缺点是在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等不适感。
5、肠动力药是通过加强肠肌张力来发挥作用,如:吗丁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伊托必利 等,这些药常需要与其他药联合使用。
6、5-HT4受体激动剂,有替加色罗、聚乙二醇等,替加色罗对便秘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疗效,特别宜于已经用过渗透性泻药和肠用纤维素仍无效的患者。聚乙二醇由于其不被肠道吸收,也不会在肠道内分解产酸,可用于成年人的多种原因所致的便秘。但该药不宜用于炎症性器质性肠病及未确诊的腹痛病人,服用此药时最好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
7、还可以选用应选用微生态制剂。常用的有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这类制剂可清除体内“垃圾”,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保持大便通畅。
了解了各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后,还需要提醒的是,不应单纯依赖药物治疗,还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并可多吃一些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另外,便秘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生活,工作紧张,环境改变,使排便习惯和规律被破坏;2、滥用泻药,依赖药物排便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肠蠕动无力和肠道干燥;3、食物结构不合理,高能量、高营养、高吸收物质摄入过多,粗纤维食物摄入过少,导致排便次数减少或无规律;4、痔疮、肛裂、肛周疾病,直肠肿瘤,结肠过长等疾病也可导致便秘。因此,一旦患有便秘,应该到医院检查引起便秘的原因,然后对因治疗。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患肠易激综合征的便秘病人,使用专业心理疗法包括生物反馈疗法往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手术治疗对于哪些长期便秘且使用多种药仍疗效不佳者,也是必要。
儿童功能性便秘
(一)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
特发性便秘患儿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也是便秘的主要诊断依据,其它的临床表现是与两项症状有关的肠道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1)排便次数减少:小儿的排便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生后一周的新生儿4~6次/天,而4岁小儿为1~2次/天。流行病学调查表明97%小于4岁的小儿排便次数在每两天至少1次以上,大于4岁的小儿排便次数在每周至少3次以上。因此,小于4岁小儿每周排便次数少于或等于3次即为异常。Leoning报导有58%的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由于排便次数少,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长,水份被充分吸收后变得干硬,排出困难。严重时可由于粪块压迫肠壁,肠壁坏死,出现粪性溃疡,甚至可出现肠穿孔、全腹膜炎。如果结肠传输障碍,粪便则表现为坚硬的小粪球似单粪状,如果直肠乙状结肠有便潴留,则表现为直径较大较硬的条形粪块,75%便秘患儿都有粪条增粗。有时患儿平时可排很少量粪便,间隔一周或半月后可出现一次集中的排便,量很多,常常填满整个便池,未排便时周身不适,食饮不振,排完大便后立即感觉周身轻松,食饮旺盛。
(2)排便异常:约有35%的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异常费力,排便时用力时间较长,一般认为如果排便用力时间超过整个排便时间的25%即认为排便困难,排便困难有时是因为粪便干硬、量多,而有时是因为排便动力异常,粪便很软也排不出来。排便困难时可表现出一些特征性的姿势,如踮起脚尖,双腿僵硬,背向前屈,双手紧紧抓住身力的家俱。稍大一点的患儿常一个人躲在厕所或另一房间,半蹲着使劲抖动身体,排便持续很长时间。约有50~86%的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时疼痛,6%有血便,另有一些有排便不尽感,一些患儿会因此而出现肛裂,使患儿产生排便恐惧,加重排便困难。由于恐惧排便或未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35%~45%患儿表现为抑制排便,当出现便意时并不去厕所排便,而是用力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大肌,阻止排便。
(3)便失禁:便秘患儿的污便和便失禁发生率很高,各家报导不一,约有50%~90%。年龄小的患儿由于随意控制排便能力较差,评价便失禁很困难,因此临床上便失禁严格定义为在年龄大于4岁并没有任何明确的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将不同量的规律大便排到内裤或地板等规定排便地点之外的地方。污便是指不故意弄脏内裤,便秘合并便失禁常常被认为由于粪便潴留所致充溢性便失禁,但也有人报导便秘合并便失禁的患儿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未合并便失禁的便秘患儿,并且膨胀气囊后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出现异常,这些机制可能对便秘出现便失禁起一定的作用。
(4)其它腹部症状:便秘患儿还常常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胃肠道症状。Leoning报导便秘患儿腹痛发生率为10%~70%,腹胀为20%~40%,食欲不振为26%,呕吐为10%。腹痛常常位于左下腹和脐周,为阵发性、无放散,热敷或排便后可缓解,主要由于粪便梗阻引发肠痉挛所致。腹胀患儿常常发生食欲不振,周身不适,排便或排出后可缓解。
(5)心理异常:便秘患儿心理异常发生率较高,可能是原发,也可能是继发,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焦虑,缺乏自信力,心理脆弱、孤僻、注意力不集中等。患儿较少参加集体活动,不爱交朋友,性格内向,常诉说身体不适。患儿的心理、生理发育和社会交流均受到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6)泌尿系异常:便秘患儿常合并泌尿系异常。Loening调查234特发性便秘患儿发现29%患儿有白天尿失禁,34%有夜间遗尿,11%有泌尿系感染史,泌尿系感染女孩发生率为33%,男孩为3%。随访12月后发现随着便秘治愈,有89%的白天尿失禁患儿症状消失,63%夜间遗尿消失,全部患儿泌尿系感染症状消失。
2.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①望诊:主要观察患儿有无腹胀,有无肠型及蠕动波;②触诊:左下腹可有深压痛,约30%~50%的便秘患儿可触及无痛性包块,稍活动,这是由于肠管内潴留粪便所致,个别患儿可触及坚硬的粪石。
(2)肛门检查:①望诊:观察有无肛裂、瘘口、开口异位、痔脱垂、肛吉炎症、污便、血迹等;②直肠指诊:对于便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作用。首先可以检查肛管的张力,张力增高可提示有内括约肌痉挛,张力较低可提示存在内外括约肌神经功能异常,嘱患儿作排便动作可检查有无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异常收缩,嘱患儿用力收缩可检查肛门外括约肌力量,肛诊不能通过手指提示有肛门狭窄,直肠内触及干硬粪便提示有粪便潴留,个别患儿粪便并不很硬,但很粘稠,有时还可触及坚硬粪石。
3.辅助检查
(1)直肠肛管测压:可以检查直肠感觉功能、直肠顺应性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压力、直肠肛管松弛反射等提供反映直肠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的客观指标,判定便秘程度和类型,为判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2)排便造影:X线排便造影可以提供清晰的直肠肛管影像,判定是否存在直肠套叠,前突脱垂等解剖异常,静息收缩和排便状态下直肠肛管角,可判定耻骨直肠肛力量和是否存在耻骨直肠肌异常收缩。直肠肛管角移位可判定盆膈肌的功能,同位素排便造影可提供残留率、半排时间、排空率等反映排便功能的客观指标。
(3)结肠传输试验:可以观察各段结肠的蠕动功能,判定是否存在慢传输型便秘或出口梗阻性便秘,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4)肌电图:常规肌电图提供痉挛指数等判定排便动力的客观指标,并可利用肌电图对排便动力异常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会阴-肛门反射、脊髓-肛门反射、马尾神经诱发电位、脑神经诱发电位等判定肛门直肠神经传导功能的客观指标。
(5)内窥镜检查:可观察结肠、直肠粘膜改变,对于除外器质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6)组织活检:判定直肠组织结构改变和肠壁神经元发育情况,可除外先天性巨结肠。
(二)诊断
诊断特发性便秘之前,应首先将具有便秘症状的其它器质性疾病排除,同时应对特发性便秘的不同病理类型进行详细区分,这样才能使治疗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因此详细的询问病史,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明确的诊断标准和准确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1.病史
(1)患病情况:包括起病时间、持续时间、起病诱因、加重或减轻疾病的因素等。
(2)疾病程度:包括大便的次数、性状、形状、硬度等是否混有血迹或脓性分泌物,排便是否困难,是否存在便意,便后是否有不净感,能否区别排气与排便,是否有抑制排便,排便恐惧,是否有污便、便失禁等。
(3)伴发症状:是否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体重不增,恶心、呕吐、乏力、尿失禁等。
(4)饮食情况:饮食成份是否合理,是否偏食、饮水量多少,较少婴儿应询问是母乳还人工喂养,是否添加辅食等。
(5)治疗经过:是否经过治疗,何种治疗,是否进行排便训练,是否使用泻药,疗效如何等。
(6)心理因素:是否焦虑、多动、抑郁、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学习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等。
(7)既往史:既往患病史、手术史、用药史、家族史、遗传病史等。
如果有条件,最好让患儿写排便日记记录、排便情况,Plas利用回忆方法追问病史方法与写排便日记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污便次数和排便次数方面,追问病史法很不准确,再加上小儿病史常常是你母代述,准确性就更差。
2.辅助检查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3.诊断标准
1997年国际对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制订了诊断标准。1999年更贴近儿童特点的罗马II标准发表,成为统一的儿童FGIDs诊断标准。2006年对罗马II标准进行再次修订,提出了罗马III诊断标准。有关4~18岁儿童FC诊断标准如下:无易激性肠病(IBS)表现,在连续2个月内至少符合下列2个标准以上,即①每周排便在2次以下;②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③有主动抑制排便的表现或动作;④腹痛或肠痉挛病史;⑤直肠内潴留巨大粪块;⑥便条粗大,甚至堵塞座便出口。确诊前至少有2个月的每周关于上述症状的记录。与罗马II标准相比,罗马III把罗马II诊断标准中便秘病史从3个月减少到2个月,其理由是虽然便秘发病缓慢,但在2个月内获得诊断,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3个月以后治疗者。此外,罗马III取消了功能性便潴留的诊断标准,将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便潴留统称为功能性便秘。对于4岁以下小儿FC断标准是:至少在1个月内符合以下2个标准以上,即①每周排便在2次以下;②在会使用便盆以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③有主动抑制排便的姿势或动作;④腹痛或肠痉挛病史;⑤直肠内潴留巨大粪块;⑥便条粗大,甚至堵塞座便出口。伴随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或少量进食即腹部胀满,以上症状在排便后迅速消失。本标准将便秘时间进一步缩短到4周,强调了便秘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上述标准中,以便失禁和直肠内巨大粪块潴留最重要。由于直肠内粪便进行性潴留过多,导致盆膈肌肉疲劳和肛门括约肌括约机制降低,发生便失禁,为重症FC的标志。所谓功能性便潴留已不为专业医师所认可,在本标准中作为参考指标。
我国尚无儿童便秘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内对北方5市(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吉林和哈尔滨)近2万例儿童调查显示,符合儿童功能性便秘罗马II标准的总发病率为8.26%,2~5岁为最常见的患病年龄段,女童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童。分析各症状在便秘组和非便秘组发生的频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评价,以下症状具显著性: (1) 排便次数<3次/周;(2) 大便干硬成团块状;(3) 排便费力;(4)腹部“起包”;(5)需要泻药协助排便。具备上述症状中任何2条以上者,与儿童罗马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4.鉴别诊断
特发性便秘需下列几类具有便秘症状的疾病相鉴别
(1)肠管神经发育异常、先天性巨结肠与特发性先天性巨结肠性便秘的临床表现很相似,尤其与超短段型巨结肠不易鉴别,主要依据生后排胎便是否延迟、直肠肛管松弛反射的存在与否、钡灌肠的结肠形态以及结肠病理检查肠神经元的存在与否及其发育情况等。
(2)肠动力异常:肠易激综合征:尤其是以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与特发性便秘不易区别,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是便秘与腹泻交替,时轻时重,腹痛发生率高而且较剧烈,而且心理因素影响更明显。
肠神经节发育不良可表现为顽固性便秘,症状很重,常有腹胀、呕吐等肠梗阻表现,病理组织检查可发现肠神经节细胞减少,未成熟或发育不全。
(3)肛门疾病:①肛门狭窄:肛门指诊可触及明显狭窄环,锁肛术后便秘,有明确手术史,肛门可见手术疤痕,前直肛门:外观可见肛门位置前移,用力排便时可见肛门后方有膨出包块。②肛裂:肛缘处可见纵行裂口,有时有鲜血流出。南美洲锥虫病(Chagas病):巴西地区流行,病原为枯西氏锥体鞭毛虫,可引起结肠神经节细胞萎缩,肠蠕动功能丧失而发生便秘,急性期可见寄生虫侵入肠管,出现单核细胞侵润及肌间神经纤维变性、慢性期可见肌组织萎缩、粘膜溃疡、胸壁变薄。
(4)内分泌障碍(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呆小症)):可表现食欲不振、腹胀和便秘,但身材短小智力低下,验血甲状腺素水平降低,可用甲状腺素制剂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有血钙增高、神经肌肉的应激性降低、肠蠕动减弱、肌张力低、食欲佳和便秘。B超检查可见甲状旁腺瘤或增生过度,一般需手术治疗。
(5)神经系统疾病:①大脑发育不全:可因排便反射中断或抑制副交感神经出现不同程度便秘,患儿智力明显低下,容易鉴别。②脊髓栓系征:临床可有便秘、便失禁,常合并尿失禁、下肢功能障碍,MRI检查可明确脊髓中枢病变。
(6)直肠解剖结构异常:直肠前突:直肠脱垂、直肠套叠等解剖结构异常可导致便秘、X线排便造影可有特征性改变,容易鉴别。
(7)药物因素:中枢兴奋药、抑郁药、抗酸剂、麻醉剂等均可导致便秘,长期使用泻药可导致结肠病变,引起顽固性便秘,这些主要依靠服药史鉴别。
(8)代谢病:卟啉代谢紊乱所致,可分为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混合性卟啉病,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胀、顽固便秘、尿卟胆原阳性可确诊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