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治愈

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主要以缓解症状、改善全身状况、减轻结肠炎症,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为主,换而言之,本病难以完全治愈,临床缓解是目前的治疗目标,且服药时间越长,复发率越低,患者往往是是终身带病,需要坚持服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治愈相关阅读

结肠炎吃什么食物好

结肠炎是一种病程很长的疾病,而且容易反反复复,所以,许多结肠炎患者都非常消瘦,抵抗力也逐日下降,对于结肠炎患者来说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结肠炎吃什么食物好。

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原虫等生物引起,亦可由变态反应及理化因子引起,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特异性炎性病变和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前者指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和伪膜性结肠炎等,后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Crohn病。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

结肠炎患者应多吃以下食物:

第一,食用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鱼、蛋及新鲜嫩叶菜等。最好食用菜汁,因为慢性结肠炎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差,采用易消化的半流少渣饮食、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增加营养,改善症状。

第二,食用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的食物:柿子、石榴、苹果等,慢性结肠炎患者常出现腹泻现象,而这些食物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少食用多油及脂肪类食物,如果排气、腹泻过多,应少食糖及易产气的食物,如薯类、豆类、牛奶等。

结肠炎患者在平时应以柔软、易消化、富营养饮食为原则,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辛辣食品,戒烟酒。并且,需劳逸结合,冷暖相宜,消除紧张情绪,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混合型便秘的检查方法

混合型便秘(mixedconstipation,MC)(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STC+OOC)为同时具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及出口梗阻性便秘临床特点的一种便秘类型。多属于顽固性便秘,兼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及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表现。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统计,约有1/5的便秘患者为混合型便秘患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青年女性及老年人。下面介绍一下混合型便秘的检查方法。

  1、专科检查
  (1)视诊 视诊可无阳性体征,也可伴发外痔等肛门疾病的症状。
  (2)直肠指诊
  合并直肠前突的患者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直肠前壁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用力排便时更加明显,指尖感觉肠壁张力减退,指诊结束时肠壁复原缓慢或不能复原。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患者取蹲位或侧卧位,做排便动作,可触及直肠腔内黏膜折叠堆积,柔软光滑,上下移动,有壅阻感,内脱垂部分与肠壁之间有环形沟。合并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患者在静息期的肛管扩张力减退,嘱患者做随意收缩时,肛管收缩力明显减弱。合并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患者肛管张力较高,需用力方能通过肛管。肛管较长,耻骨直肠肌肥厚、呈痉挛状。模拟排便动作时肛管不松弛反而收缩,常称为“反常收缩”。
  (3)乙状结肠镜或肛门直肠镜检查
  如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及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患者稍加腹压即可见直肠黏膜下堆积,似瓶塞样突入镜筒开口。在直肠肛管交界出现环形或子宫颈状黏膜内折。直肠镜可见直肠黏膜过多,用力排便动作时可见嵌入镜腔或出现于齿线下方,患者可见黏膜水肿、质脆、充血、或有溃疡、息肉等病变。
  2、结肠传输试验
  判断结肠功能的一项检查。受试者自检查前3天起禁服泻剂及其他影响肠功能的药物。检查日早餐服食含有20粒不透光标志物的胶囊,然后每隔24小时摄腹部平片1张,至标志物排出80%以上为止。最多不超过5张腹部平片,未婚女性应减少摄片张数。
  混合型便秘患者72小时内排出标志物少于80%为正常,并且腹平片显示:在结肠及直肠均有标志物滞留。
  3、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是通过向患者直肠注入造影剂,对“排便”时肛管直肠部位进行动、静态结合观察的检查方法。混合型便秘患者排粪造影检查显示阳性。
  4、球囊逼出试验
  用于判断是否属于出口梗阻便秘的相对简单的检查方法。首先将球囊置于受试者直肠壶腹内,注入温水(39℃)50ml,然后让受试者取习惯排便姿势(坐或蹲),嘱其尽快将球囊排出。
  混合型便秘患者在5分钟内不能排出球囊。
  5、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通过对肛管直肠测压,测定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等指标,可以了解排便时肛管直肠压力的改变。
  混合型便秘患者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出现矛盾性收缩。
  6、盆底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来判断神经肌肉的功能活动和形态等变化。混合型便秘患者排便动作时,失常的电活动明显,用力排便时耻骨直肠肌有反常收缩,从而阻碍了粪便排出。合并耻骨直肠肌肥厚者随意收缩时肌肉活动减弱,电压下降,表明有肌源性损害。

结肠膨胀的预防

腹泻或便秘, 病初症状较轻,粪便表面有黏液,以后便次增多,重者每天排便10~30次,粪中常混有脓血和黏液,可呈糊状软便。便血是较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结肠黏膜局部缺血及溶解纤维蛋白的活力增加所致。一般为小量便血,重者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样便。腹痛多局限左下腹或下腹部,轻症者亦可无腹痛,随病情发展腹痛加剧, 排便后可缓解。里急后重系由于炎症刺激直肠所致,并常有骶部不适。消化不良时常表现厌食、饱胀、嗳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全身表现多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患者,出现发热、水电解质失衡、维生素、蛋白质丢失、贫血、体重下降等。下面介绍结肠膨胀的预防方法。

预防方法:
  1、注意饮食有节,预防肠道感染。
  2、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控制饮食。
  3、腹痛腹泻者,宜食少渣、易消化、低脂、高蛋白质。有些不耐受的食品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避免食用。
  4、忌食辛辣冰冻、生冷食品,戒除烟酒。
  已病后的预防(预后):轻、中度患者预后较好,重型、暴发型患者易合并消化道出血而致休克,特别是急性结肠扩张,死亡率高,预后差。慢性持续、长期腹泻、病变广泛者应注意结肠癌的发生。

结肠膨胀患者注意不要吃这些食物

临床上以顽固性腹泻、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特点,并可伴有发热、贫血、关节炎、皮肤病变和肝病等肠外表现。由于结肠肌肉痉挛、结肠膨胀和炎症刺激局部感觉神经,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多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的轻度疼痛。当病变严重时可呈现绞痛。极少急性发病,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间以长短不定的缓解期,亦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早期可出现腹痛、腹泻和血便。

 1、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2、慎吃海鲜
  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3、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4、不宜吃油腻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恶息、多泡味的白色粪便的预防方法

粪类圆线虫病患者可排出恶息、多泡味的白色粪便,甚至出现严重的脂肪痢。粪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sesstercoralis)是有世代交替的兼性寄生虫,它的自生世代在地面泥土上进行,寄生世代在人体内进行。生活史较复杂,发病过程长。

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病程又长,易于误诊,因此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当主诉为脓血便或水样便时,应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相鉴别;当主诉为腹痛时,应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急性胆囊炎等相鉴别。
  本病多数无复核临床症状,但因虫体能引起反复自身感染,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如患各种疾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或接受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常可反复发生重度自身感染,出现相当严重的症状,甚至死亡。
  1、肛周皮肤无临床症状:当丝状蚴经肛门周围皮肤侵入后,局部皮肤则出现水肿、刺痛及瘙痒,并常伴有线状或带状荨麻疹。由于幼虫在皮肤内移行较快,故引起的荨麻疹蔓延速度也很快。曾有报道1例患者荨麻疹蔓延速度每小时达10~12cm。荨麻诊在肛周皮肤的出现及快速蔓延,常是粪类圆线虫幼虫在皮肤内移行时的重要诊断依据。
  2、肠道症状与体征:粪类圆线虫引起的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腹泻,频繁性下痢,可见水样便或粘液血样便,有里急后重。其次为腹痛,多位于右上腹。偶见便秘。重度感染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还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腹胀、电解质紊乱、脱水,甚至肠穿孔、全身衰竭及死亡。有些急性患者可排出恶息、多泡味的白色粪便,甚至出现严重的脂肪痢。其原因可能与吸收不良或肠淋巴管扩张破裂,脂肪进入肠腔有关。
  3、其他症状与体征:本虫幼虫在肺脏移行时,可引起过敏性肺炎和哮喘,表现为轻度发热、咳嗽、咯痰。X线胸片检查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阴影。幼虫如在肺脏停留发育为成虫,所产幼虫有时侵入胸腔而引起胸膜炎。此外,虫体的代谢产物及死亡崩解产物还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贫血及神经症状如烦躁、失眠等。急性感染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5%~85%。
  预防:
  本病的预防原则是加强粪便、水源管理,注意个人防护及避免发生自身感染,尤其是临床应用激素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前,应做粪类圆线虫的常规检查,若发现有本虫感染,应给予彻底治疗,以免发生重度自身感染。注意合理的观察一下,调整饮食,可以用中药的方法调整。

(0)

相关推荐

  • 有哪些症状属于结肠炎

    结肠炎包括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常因受凉吃不洁的食物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拉肚子,还有可能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便次增多,粪中常混有脓血和…

    12-27
    18
  • 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主要分为肠内的症状以及肠外的症状两大类,肠内的症状它就比较多,最常见的话就是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便血在合并感染的基础之上,患者可能还…

    10-04
    17
  •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就是一种和自身免疫相关的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一般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还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它的症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一个黏液脓血便,就是大便…

    11-25
    7
  • 结肠炎饮食注意事项

    结肠炎饮食注意事项:   结肠炎是结肠的炎症,也就是结肠的粘膜充血、水肿有一些炎症性改变,从而出现了一些腹痛、腹泻、大便的形状和性状的改变的情况。结肠炎有不同的类型,但是不管哪种类…

    12-15
    14
  • 得了结肠炎怎么办

    得了结肠炎怎么办:   结肠炎最常见的是溃疡性结肠炎,与自身免疫和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的肠外表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使本病缓解。患者的血清中能够检查出抗结肠上皮细…

    12-07
    16
  •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比较特殊的,主要累及到结肠和直肠的肠道疾病,主要症状是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血便、脓血便、严重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以及血沉增快,主要累…

    11-13
    12
  • 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累及结肠和直肠的肠道特殊的病变,检查主要是依靠形态性的检查,最核心的是结肠镜检查,如果没有明显禁忌症,就得建议做结肠镜检查。这…

    11-14
    12
  • 溃疡性结肠炎会癌变吗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与病程和病变范围有关,发生率为3.7%,临床观察显示,病程越长,范围越广,癌变率越高。为防止癌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8到10年以后,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每…

    12-08
    14
  • 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及检查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及检查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它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个是肠内的症状,第二个是肠外的症状。肠内的症状,它主要是以腹泻为基础的多发的症状,最常见的就…

    10-04
    26
  • 溃疡性结肠炎与慢性结肠炎的区别

    溃疡性结肠炎与慢性结肠炎的区别:   溃疡性结肠炎,我们常指的就是说是患者是特殊原因引起来的结肠或者是直肠的病变,他一般来说的话是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是相关的,然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主要…

    12-12
    8
  • 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原因

    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原因: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指特异性的肠道的病变,它主要是累及结肠和直肠的这么病变,然后它的主要症状是包括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脓血便,严重的话患者还会合并有…

    12-16
    14
  • 什么是结肠炎

    什么是结肠炎:   顾名思义结肠炎就是结肠的炎症,结肠炎症在内镜下、病理学上,都是有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这种表现,这称为炎症。   肠道分两部分,一个叫做大肠,另外相对较小的叫小…

    12-16
    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