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肝转移化疗方案

胰腺癌系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几乎相等。美国胰腺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死因第4位。我国胰腺癌病死率为2.62/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第10位,5年生存率低于5%。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占15%~20%,平均生存期为9~11个月。已发生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占60%~70%,而肝转移最为常见,其生存期仅有6~8个月。

化疗是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方案,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FOLFIRINOX),以及白蛋白紫杉醇联合替吉奥的方案。

FOLFIRINOX方案由于加入伊立替康,副反应较大,适合年轻患者。 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或放疗亦可取得一定疗效。

对于化疗有效,肿瘤缩小的患者,可以考虑根治性手术,切除胰腺癌及肝转移癌,可以获得长期存活。姑息手术作为胰腺癌肝转移的辅助治疗,可用于缓解疼痛症状,胆肠吻合或胆道支架可以解决病人黄疸、避免肝功能衰竭。

胃肠吻合或胃造瘘可以解决消化道梗阻、恢复进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肝动脉栓塞化疗是胰腺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重要方法,有望使患者远期生存获益。

胰腺癌肝转移时,不应该放弃治疗,而是应该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情况下,适当治疗,缓解痛苦、延缓生命、还患者以尊严。

胰腺癌肝转移化疗方案相关阅读

胰腺癌淀粉酶正常吗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

脂肪泻一定是胰腺癌吗

脂肪泻一定是胰腺癌吗?脂肪泻,是中医的说法,在西医学中又称为消化不良综合征、小肠吸收不良,引起脂肪泻的原因非常多,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典型呈脂肪泻,粪便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多具恶臭等症状,那么,脂肪泻一定是胰腺癌吗?

胰腺癌会出现脂肪泻的症状,但是出现脂肪泻不一定就是胰腺癌,以下情况也会导致脂肪泻的现象出现:

1.肝胆疾病:较多见于胆道阻塞病变中的肝外胆道阻塞、或肝内胆道阻塞,因胆道阻塞最易引起胆汁滞留,胆汁成分改变,致使肠腔内的胆酸浓度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脂肪水解和脂肪酸分解的消化作用,迫使脂肪从大便排出、发生脂肪泻。

2.肠道疾病:各种肠道感染,小肠广泛切除,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动脉硬化引起的小肠缺血、肠道脂代谢障碍综合症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食物过敏症等,都有可能损伤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消化功能发生脂肪泻。

3.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中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甚至在少数甲亢病人中也会发生脂肪泻。这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很容易引发脂代谢障碍,则出现脂肪泻。

4.其他:β脂蛋白血症、γ球蛋白血症、胃大部分切除后,以及硬皮病也容易引起脂肪代谢功能降低而出现脂肪泻。

想要预防脂肪泻的情况发生,一定要积极预防原发病的发生,如饮食卫生可预防由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脂肪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脂肪泻的预防在于治疗和预防原发病。此外,还要避免过量进食脂肪类食物。

胰头钩突癌能活多久

胰头钩突癌能活多久?癌症可以发生在我们身体的任何角落,常常让患者朋友应接不暇、猝不及防,胰腺癌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胰头钩突癌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实胰头钩突癌是胰腺癌的一种类型,危害性相当大,那么,胰头钩突癌能活多久呢?

胰头钩突癌是起源于胰腺头部的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胰腺恶性肿瘤中我们通常所说的胰腺癌是指胰腺的外分泌肿瘤,它约占胰腺恶性肿瘤的90%以上,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近年来国内外发病率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胰头钩突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不易早期发现、切除率低和预后差为本病的特点。可切除病人5年生存率不到5%,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四位。

胰头钩突癌的症状主要包括中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钝痛、胀痛;恶心、食欲不振或饮食习惯改变;体重减轻;黄疸,皮肤瘙痒、小便色黄、大便色淡甚至呈白陶土样;排便习惯改变、脂肪泻;抑郁;胰腺炎发作;糖尿病症状;消化道出血,贫血,发热,原因不明的睾丸疼痛等。

大多数胰头钩突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胰头癌的体征主要包括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胆囊、脾肿大,上腹部压痛或包块。出现腹水、腹部包块、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往往提示晚期病变。

手术切除是胰头钩突癌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无远处转移的胰头癌,均应争取手术切除,以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姑息性手术适用于高龄、已有肝转移、肿瘤已不能切除或合并明显心肺功能障碍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病人。

胰腺癌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2007年9月6日凌晨,世界著名男高音卢恰诺·帕瓦罗蒂因胰腺癌辞世。前不久,某重要领导人也因患胰腺癌辞世,他们都是接受手术后一年左右辞世。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胰腺癌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为何治疗效果如此差?应该如何预防?为此,我根据本人临床知识,并查找有关资料,写出如下文章,供网友参考。

胰腺癌已经成为癌症家族中的“王上王”

胰腺癌是目前癌症中最为恐惧的疾病。大家都知道肝癌有“癌中之王”之称,那么胰腺癌在癌症中就应该是“王上王”了。因为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都困难,预后差的原故吧。

一、胰腺癌目前的现状

胰腺癌是目前已知的恶性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死亡和发病率之比为0。99:1。几乎是发现一个死亡一个。胰腺癌在确诊时仅有10%的病人病灶局限在胰腺,40%局部扩散,50%已远处扩散,目前虽然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可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期得以改善和延长,但仍然只有10%的病人有显著疗效,大多数病人在4-6月间便经历了从确诊到死亡的全过程。

 二、胰腺癌发病情况

世界范围内胰腺癌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过去的10年内,美国的发病率上升了3倍,上海1984年胰腺癌发病率较1963年增长6倍,由肿瘤的第20位上升至第8位,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国外报导确诊后一年生存率低于10%,在60余种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由于胰腺癌起病隐匿,往往病人就诊时肿瘤已属晚期,尽管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足已发现小于1cm的胰腺癌,但实际检出胰腺癌的比例很小,同时临床上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手段,因此胰腺癌的预后并无改善。

 三、胰腺癌的生存情况:

早期胰腺癌手术后有部分可以得到长久生存。局部无转移的胰腺癌术后约20%可长期生存,其中位生存期为12-20个月,局部广泛侵犯无远处转移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为3-6月。切除不彻底的病人与仅接受化放疗而未进行手术的病人比较,手术并没有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日本胰腺癌登记1981年、2002年胰腺癌术后MST11。7月,5 年生存率为13.4%。胰头癌术后5年生存率13%,姑息手术5年生存率为0.8%,开腹探查术5年生存率为0%,非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为0%。

我国8省2市三甲医院1990-2000年2340胰腺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7。1月,中位生存率1年54%、3年生存率13.5%,5 年生存率8.5%。2304例胰腺癌外科治疗提示: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显著下降,但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无显著变化。

 四、胰腺癌治疗现状:

手术治疗仍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胰腺的独特解剖位置、及生物性,术后复发转移早。胰腺癌确诊后一年内80%死亡,三年内全部死亡。胰腺部手术切除率为5%-30%,手术死亡率3%-5%,术后5 年生存率3%-30%,而大宗病历统计5 年生存率在5%以下。8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只能开腹探查或姑息手术,不能改善生存期。胰腺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和不能切除或转移病变的姑息治疗。我国胰腺外科起部较晚,各地极不平衡。

因此,胰腺癌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所以大家应该重视胰腺癌。

哪些人应该去医院检查是否患了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度很高的肿瘤,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早期诊断及治疗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胰腺癌仍然是目前最今人恐惧的疾病。为了提高胰腺癌的诊治率,专家呼吁提高早期诊断率。然而早期诊断在医学上还存在有不少问题。主要因为胰腺癌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即使病人已到晚期了出现腹痛及黄疸时医生也不能首先诊断为胰腺癌。目前还缺乏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诊断率高的检查手段,极易造成误认和漏诊。胰腺癌早期诊断策略的研究也是摆在医生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作为病人如何能及早地去医院检查呢?专家提出胰腺癌高发人群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高发人群并不是指你有胰腺癌了,只能说明你患胰腺癌的机率高,应该定期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胰腺癌。

一、胰腺癌高发人群的特征:

1 55岁以上

2 无性别之分,但男性尤为注意。

3 有饮酒史:每年超过20杯者

4 有吸烟史:每年超过22。25包者

5 有糖尿病史

6 饮食中以肉类为主者

7 有胃肠道肿瘤的家族史,尤其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8 有急慢性胰腺炎史者

9 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者

10 有厌食、上腹痛、体重下降明显者

具备以上特征的人群应该主动上医院检查并提醒医生注意胰腺方面的病症,做一些相关检查,并保存好历次检查的化验及影像资料,以便动态观察变化。

二、筛选胰腺癌的常规手段:

1 抽血化验: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淀粉酶等

2 检查肿瘤标记物: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CA19-9和CA242(糖抗原)、CA125等。

3 腹部B超:主要了解肝脏有无占位、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胆囊大小、胰腺大小、形态、有无占位、胰管是否扩张等。

4 如果B超不能肯定或者病人愿意可以考虑做CT或MRI(核磁),留下可靠的影像资料,以便动态观察。

胰腺癌和哪些疾病易混淆

因胰腺癌而不适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患者有很多,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幸运逃脱,一旦错过了治疗时机,便很可能错过生机,因此,我们一起来辨别一下胰腺癌和哪些疾病易混淆。

1、胰腺癌易与慢性胃部疾病混淆。胃部疾病常伴有腹痛,黄疸少见,可利用X线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鉴别。

2、胰腺癌易与黄疸型肝炎混淆。初起二者易混淆,但肝炎有接触史,黄疸多在2~3周后逐渐消退,血清碱性磷酸酶多不高。

3、胰腺癌易与胆石症、胆囊炎混淆。胆石症、胆囊炎无明显体重减轻,引起的黄疸多在短期内消退或波动。

4、胰腺癌易与急慢性胰腺炎混淆。急性胰腺炎,病情发作急骤,血白细胞、血尿淀粉酶升高;慢性胰腺炎可出现胰腺肿块(假囊肿)和黄疸,腹部X线平片发现胰腺钙化点有助慢性胰腺炎诊断,在剖腹探查术中用极细穿刺针作胰腺穿刺活检,可助鉴别。

5、胰腺癌易与原发性肝癌混淆。原发性肝癌常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先有肝肿大,黄疸在后期出现,腹痛不因体位改变而变化。

6、胰腺癌易与壶腹周围癌混淆:壶腹周围癌也有黄疸、消瘦、皮痒、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但它开始为息肉样突起,癌本身质地软而有弹性,故引起的黄疸常呈波动性;腹痛不显著,常并发胆囊炎,反复寒战、发热。壶腹癌的切除率在75%以上,术后5年存活率较胰头癌高。

(0)

相关推荐

  • 胰腺癌症状有哪些

    胰腺癌有些人称它是“癌中之王”,因为疾病的恶性程度比较高,预后状况不好,所以很多人就关心胰腺癌的症状有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 胰腺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对于一个肿瘤,它…

    12-31
    26
  • 胰腺癌和胰腺炎怎么区分

    胰腺癌和胰腺炎主要通过临床上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来区分。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发烧等。胰腺癌会有肿瘤标记物的升高和明显的胰腺肿块。慢性胰腺炎可以引起胰腺…

    12-11
    14
  • 胰头癌和胰腺癌的区别

    在胰腺癌当中有很多小的分类,其中胰头癌也是胰腺癌的其中一种,这种癌症所表示的是患者的胰头出现了恶性肿瘤。那么对于胰腺癌的治疗,临床上一般是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采用手术切除方法,根据不同…

    11-08
    9
  • 胰腺癌预后情况如何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要远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是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种消化道肿瘤,即便是在早期确诊,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一年生存率仅为8%左右,而5年生存率则维持在2%。如果在发病最后病情比…

    12-09
    11
  • 胰腺癌平时注意什么

    胰腺癌平时注意什么:   胰腺癌平时的话,当然要减少这种致病因素的发生,包括高糖饮食、高脂饮食、烟酒刺激,包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过多的这种放射线、辐射的接触这些尽量的减少。 …

    12-23
    17
  • 什么样的人易患胰腺炎胰腺癌

    易得胰腺癌的人群有几点,第一是最常见的抽烟,特别是女性的胰腺炎患者有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患者有抽烟史,第二个原因就是肥胖,第三个就是糖尿病,血糖升高,第四个就是饮酒,这些原因和我…

    12-08
    12
  • 胰腺癌晚期突然不疼了怎么回事

    胰腺癌晚期突然不疼了怎么回事:   胰腺癌到了晚期病人表现得非常的腹痛。剧烈的腹痛、疼痛难忍。但有一些病人有可能腹痛会消失,但是绝大多数来说它不可能的消失。消失的原因常与以下几个方…

    11-13
    55
  • 胰腺癌放疗的副作用

    虽然说放疗能够帮助胰腺癌病人缓解自身的病情,但是其本身也具备着一定的副作用。很多患有胰腺癌这种疾病的人在接受过放凉以后往往都会存在着过度疲劳以及皮肤异常的症状反应。同时情况严重的人…

    11-21
    26
  • 胰腺癌是怎么造成的

    胰腺癌是怎么造成的?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及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

    12-03
    11
  • 胰腺癌介入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

    胰腺癌介入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   胰腺癌介入治疗,我们一般指的是经股动脉插管,胰腺动脉灌注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指的是一种化疗的,药物的灌注治疗,这是胰腺癌的,最主要的介入治疗方式…

    12-14
    13
  • 胰腺癌介入治疗前后注意事项

    胰腺癌介入治疗前后注意事项:   胰腺癌介入治疗一般指的是经股动脉,插管胰腺动脉灌注的治疗方式,主要指的是一种药物化疗治疗,这是胰腺癌的最主要的介入治疗方式。无论采取哪种的介入治疗…

    12-06
    13
  • 胰腺癌术后腹泻怎么办

    胰腺癌术后可出现腹泻症状,与胰腺癌手术特点有关。患者可以适当补充消化酶、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少食多餐,减少胃肠道负荷,必要时使用缓泻药物来改善腹泻,使大便通过肠道的时…

    11-19
    8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