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有副作用吗:
高血压药是最常用治疗高血压方法。高血压降压药主要包括5大类降压药。这五大类降压药,每一种都有相应副作用。不同降压药副作用不一样,总体而言,每一类降压药副作用都类似。比如钙拮抗剂、CCB类降压药,常见有三大副作用,有的病人吃完之后心跳快、心慌;
再有面色潮红,就是脸热;还有下肢浮肿,有的病人腿会肿胀,这三种症状就是CCB副作用。利尿剂副作用主要是会导致电解质紊乱。β受体阻滞剂副作用相对比较多。ACEI和ARB这类药物副作用主要是咳嗽。
高血压药有副作用吗相关阅读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病的病因,中医认为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同时又与年龄、起居等因素密切有关。其病机则表现为风、火、痰、虚。常见的中医认为的原因主要包括有:一,情志刺激,长期情志失调、抑郁恼怒,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结,久郁化火,或偱经上扰,或耗液伤阴,即可出现本虚标实的阴虚阳亢症。若肝风内动证,若肝肾阴虚失于调治,日久气损阳伤,则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及脾肾阳虚症,这些变化均可以导致以头痛眩晕为主症的高血压疾病。第二,饮食不节,又偏嗜膏粱厚味,过食肥甘伤及脾胃,聚湿生痰,痰浊中阻,上蒙清窍,导致痰浊型高血压病。第三,内伤虚损,房事过度,耗伤肾阴,老年体衰,水不涵木,可致阴虚阳亢型高血压。若水火不济,致心火上炎,劳心过度,耗伤阴血,心火制胜,下吸肾水,均可导致以心烦失眠为主症的心肾不交型高血压疾病。
三七粉真的能降压吗
三七粉可以降血压。三七粉的用法是每次2到3克,温水吞服,每日两次,置干燥阴凉处,三七粉的成分和三七主根一样,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等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七粉只能作为降压的辅助作用,建议最好还是到正规医院心内科咨询医生。高血压不治疗,时间久了引起并发症很多,所以日常生活应该清淡饮食,不吃油腻,油炸食物,生活要有规律,不要劳累,熬夜。
高血压分级
根据我国2014年标准,正常血压为收缩压小于120mmHg,和舒张压小于80mmHg,高血压分级为:一级,收缩压为140到159mmHg,或舒张压90到99mmHg;二级,收缩压160到179mmHg,或舒张压100到109mmHg;三级,收缩压为大于等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舒张压小于90mmHg。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的危害很多,危及头部可以引起脑出血、脑血栓、中风;危及胸部会引起冠状动脉的狭窄、主动脉夹层、冠心病。除此以外还会引起肾功能的改变,高血压肾病、肾衰等等,甚至于会引起肢体的动脉硬化,导致肢体发生供血不足等。
孕妇高血压对胎儿有影响吗
怀孕期间血压如血压急剧增高,会导致孕妇发生危险,出现抽搐、痉挛、缺血、缺氧等等症状,容易导致胎儿出现相关的缺血症状甚至死胎等相关病变。对于高血压孕妇来说,要专门需请心血管的医生或者妇产科的医生两方面结合处理。
降压药什么时候吃
降压药什么时候吃:
高血压是慢性病,患者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所以为了方便病人服药,现在的降压药往往是一些长效的制剂或缓释的制剂。理想的制剂是一天服用一次。如果一天一次用药,病人其实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比如有的病人表现为夜间血压高,可以晚上服药。如果病人表现为白天血压高,可以早晨服药。
理论上,长效降压药在任何时候吃都合理。但是在临床中更倾向于每天清晨起床后就服用降压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清晨起床以后,血压处于一天24小时中比较高的阶段。这时候服用降压药,就能使晨峰的高血压得到很好的控制。
高血压分级
高血压分级:
高血压分为三级。理想高血压是120/80mmHg以上,收缩压在120mmHg到140mmHg之间,舒张压在80mmHg到90mmHg之间,这是正常高血压值。
一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40mmHg到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0mmHg到99mmHg之间。
二级高血压在160mmHg到179mmHg之间。舒张压在100mmHg到109mmHg之间。
三级以上高血压是收缩压大于180mmHg,舒张压大于110mmHg。所以临床上都希望病人都有一个理想血压,在120/80mmHg左右。如果病人收缩压在120mmHg到140mmHg之间,或者舒张压80mmHg到89mmHg之间,虽然属于正常高血压值,但还是推荐患者进行体检,每年都应该测量一次血压,以防出现真正的高血压。
高血压的原因
高血压的原因:高血压易患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高血压跟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所以如果双亲父母都有高血压病史,那么子女得高血压的风险就比较高。单亲有高血压病史,子女得高血压的风险也会高,但比双亲要小。
第二,并不是所有遗传病史的患者一定都患高血压,还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发病早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很多,如高脂血症,吸烟,饮酒,饮食,情感和精神压力等。比如飞行员,警察,医生或者高强度紧张的职业,通常他们高血压的发生率非常高。所以情绪因素在高血压因素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高血压吃什么药最好
高血压吃什么药最好:高血压吃什么药因人而异。在西药范畴之内,一般有五类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这五类降压药都能够起到很好的降压作用,但是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药物有不同反应,所以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应尽量减小机体对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二,选用适用于机体现阶段状况的药物,比如一种降压药既能降血压也能治疗心绞痛,那么这种降压药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就会非常好。需注意应在临床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高血压病的症状有哪些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它的症状有很多种,其中以头胀、眩晕最为常见。但有些没有症状也有高血压,建议定期到医院做检查,避免漏诊。高血压病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每个个体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性较大。
融贯中西调“高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各种各样的慢性病,高血压就是其中的一种。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达40%以上。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临床征候群,可以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就像糖尿病一样,高血压本身的危害并没有多严重,但它可以引起心脑肾及血管的损害,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谈及高血压的防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衷敬柏立马改变了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不善言谈,打开了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
高血压鉴别有三招
衷敬柏告诉记者,“高血压作为一个常见病,通过多年来的大力宣传,人们对它的认识有所提高,及时发现高血压的机会也大大地增加了,这是好事。但是由于人们固有的认识‘是药三分毒’,一旦发现高血压,就会很纠结要不要吃药?吃多少药?吃多长时间的药等等”。
在衷敬柏看来,要回答好这些问题,首先要确定是不是真正的高血压,以下几点必须要明确:一是测量血压的方法正确吗?二是近期有没有影响血压的特殊情况?三是是否还有其它没有发现的健康问题?
衷敬柏认为,这三点对高血压的确诊很重要。有部分病人是暂时性血压升高,如工作紧张、焦虑、过度劳累、缺乏睡眠饮食过咸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在治疗其它疾病时服用的某些药物如复方甘草制剂、强的松等也可以引起血压升高,这类情况只要消除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血压往往能很快恢复正常,一般情况下也不易复发。所以初次诊断高血压的中青年人,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往往需要先采用非药物疗法,血压过高时给予临时降压,这也有助于鉴别是暂时性血压升高,还是真正的高血压病。根据《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年)》,确诊高血压、但属于一般危险或低危者,应采用非药物疗法如控盐、增加体力活动、改变静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生活作息规律、增加植物纤维的摄入等,1—3个月无效才考虑使用降压药物。
用药因病因人而异
衷敬柏告诉记者,即使是持续性高血压,不同的发病机理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造成的高血压,多数以收缩压明显增高为主;青年人因血管弹性好,血压升高以舒张压高为主;老年人动脉硬化明显,血管弹性差,因此就表现为收缩压高,而舒张压较低且压差大。”
从事高血压防治30年来,衷敬柏将中西医药融会贯通,积累了丰富的高血压临床治疗经验。“中医药在稳定血压、减少降压药物用量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更可贵的是中药对高血压所致的血管病变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对代谢紊乱也有调节作用。”
衷敬柏透露,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高血压,最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中医治疗高血压辨证的目的就是强化因人而异,“比如老年人高血压,中医认为以阴虚阳亢以及血瘀为多,而年轻人高血压以肝阳上亢及气滞血瘀者居多,因而中医治疗药物不同”。西药降压辨病的目的强调因病而异,如轻微肾功能异常用普利类、沙坦类,老年动脉硬化主张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平类。“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合用极大地增加了治疗的精准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优势
衷敬柏告诉记者,“西苑医院2006年创建了高血压专病门诊,非常重视建立诊疗程序与中医辨证方案,注重规范化(指南)与辨证施治(个体化)相统一,并且还定期对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完善辨证标准与选方用药”。
在门诊中,衷敬柏一直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处方用药与健康教育并重,强调高血压病人要有三个一,即“一天一万步,一天一斤蔬菜,每天一份好心情”。在治疗高血压时:低危病人先用非药物疗法,如饮用亦食亦药的中药代泡茶,采用中药外治方法如穴位贴敷、中药泡脚等;如果以上治疗无效,则加用中药汤药内服,血压控制后考虑改为非药物疗法。中危病人两步并为一步,如果以上治疗手段仍不能使血压达标,则加用降压西药,等血压控制后,逐渐减至小剂量(剂量大小与初始达标剂量有关)维持;已经用西药治疗的病人,但血压控制不理想或用药剂量不好掌握的人,加用中药治疗,但不能直接停西药换用中药治疗,因为部分停药不恰当可以引起血压反弹;对已经得到控制的高血压病人,如果有心、肾损伤,动脉硬化等问题,仍宜加用中药对重要靶器官如心、肝、肾、血管等进行保护。
多年的临床经验让衷敬柏体会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好处:一是血压控制的达标率会提高,二是症状缓解会更好,三是降压西药的用量可减小,四是部分病人经中药治疗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不用药物。
“除此以外,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适当的体力活动及控制饮食中的盐摄入量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他建议高血压病人应每天坚持一小时以上的轻度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羽毛球等,将有助于控制血压,而普通人也应将每日的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采访中,衷敬柏如是告诫公众。
单纯夜间高血压
单纯夜间高血压是指受检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表现为单纯夜间血压升高(≥120/70mmHg),而白天血压正常(<135/85mmHg)。这种新的高血压临床类型在中国人中患病率约为10%。
到目前为止,单纯夜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发现:与动态血压正常者相比,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年龄较大、饮酒比例较高、夜间心率较快、血清胆固醇及血糖水平均较高。而且,与24小时日夜高血压和单纯白天高血压患者相似,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说明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血管功能损伤。
该项目研究还对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n=30)进行了随访,发现在3.5年随访期间,2/3的患者或发展为日夜持续高血压,或仍为单纯夜间高血压,提示单纯夜间高血压可能是高血压的一种较早期表现。
中医是怎样治疗高血压的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以下几类:
外治法及非药物疗法:
导引法 在我国中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其它领域有益于健康的知识、方法与技术。用于养生与疾病防治。其中导引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方法。导引的方法很多,如五禽戏、八段锦、十段锦、太极拳、太极剑、气功、吐纳等均属于导引的范畴,大家可能根据个人的条件与身体状况、熟练程度选择使用。
中医外治渊远流长,中医治疗疾病许多方法首先是从外治法发展起来,如对穴位的认识与应用、灸法、点穴法等。可以应用于高血压预防与治疗的方法有穴位按压疗法、灸法、耳穴埋豆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由于高血压以冬春季病情重,可以采用类似冬病夏治的方法,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重要节气采用不同的穴位进行穴位敷贴治疗服务。
足浴疗法 采用中药浴足有助于稳定血压,对于血压不甚高者,特别是伴有失眠、脚膝疼痛等症者尤为适宜。
药物内治法:
辨证论治 由医生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遣方用药,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高血压最常见的证型是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瘀互阻、风阳上扰、冲任失调等几个证型。肝阳上亢可以用天麻钩藤饮、阴虚阳亢可用建甐汤加减,风阳上扰可用镇肝熄风汤,痰瘀互阻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冲任失调可用二仙汤等。
中成药 常用于高血压治疗的中成药有牛黄降压丸、愈风宁心片等。有些中成药是中西药复方,如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等。也有一些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如脑立清、清开灵、归脾丸等药。都是因人而异的。
膏方 高血压以本虚标实,所以病情平稳者,可以在冬季采膏方进行调理,以备来年血压能够控制容易些,对靶器官损害进行早期预防与干预,适合于经济条件较好,但服用中药汤剂不方便的人士使用。也可将服用有效的汤药定制为药丸、胶囊、合剂等剂型,便于携带服用。
冬补膏方的禁忌都有哪些
以下哪类人群要慎用膏方?是胃腹冷痛?慢性咳喘还是腰腿疼痛?正确答案是胃腹冷痛要慎用膏方,其余两种情况都适合食用膏方。
不推荐脾胃虚寒的人直接服用膏方,需要首先服用开路方,也就是调理脾胃。
适合脾胃虚寒的补气健脾名方是香砂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的材料:砂仁、木香、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香砂六君子汤的服法:水煎服,每日2次。
香砂六君子汤的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如果想吃膏方,需要提前一个月准备,然后由少到多的进行服用。
本期健康之路节目中还介绍了一个适合大多数人的膏方:女贞子石斛膏方。节目中详细介绍了这个膏方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它的功效是抗衰老,美容养颜。
膏方的分类:糖膏、蜜膏、素膏、荤膏。
素膏是指加工收膏过程中,仅加入糖或蜂蜜等制成的膏剂,前者又可称为糖膏 ,后者又可称为蜜膏。
荤膏是指在加工收膏过程中,除了加入糖或蜂蜜以外,还加入动物来源的胶体物质,如阿胶、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等制成的胶剂。
各种膏方不宜服用的人群:
不宜服用蜜膏的人群有糖尿病、容易腹泻的人群等;
不宜服用荤膏的人群有痛风、高血脂人群等。
膏方存放在哪里最好?是铁质器皿?孰料盒还是瓷罐?正确答案是瓷罐最适合存放膏方。
膏方的最佳保存期限是两个月,也会变质,不建议食用长期保存的膏方,比如霉变等。
膏方保存无需冷冻,避光、冷藏(3-5度左右)即可。
以下哪种饮品不能用来送服膏方?是温水、茶水还是黄酒?茶水不能用来送服膏方,因为茶中含有鞣酸。
膏方单次服用20-30克为宜,体质弱、年龄大等人群需要酌量减少。每日服用2次,并且要在饭前饭后半个小时之后服用。
服用膏方有三忌:病忌、药忌、时忌。
得急性病的时候不宜服用膏方,换服新药的时候应该暂停服用膏方,春夏不宜服用膏方。
服用膏方的禁忌:服用膏方的时候不要喝茶、喝咖啡;根据药物的属性忌口,比如药物里面有人参的就不能吃萝卜等;多吃一些好消化的食物,避免螃蟹、贝类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让血压在安全的范围内波动
问题的提出:
高血压患者常常为血压的波动不稳而困惑,因为医生总是告诫患者要维持血压的稳定下降,但实际上血压常像大海一样澎湃起伏。那么,正常人的血压有波动吗?高血压者的血压波动有什么特点吗?血压的这种波动特性究竟应当怎样评估和对待?它们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使血压波动如人意愿呢?
血压能象一碗水哪样风平浪静吗?
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在一天内呈现周期性变化。我们把这个特性称作昼夜节律性。在昼夜节律性的影响下,不同的人的血压也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血压在一天之中,不仅会随时间、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波动,放大到一年中,血压同样会随季节变化波动。
人在兴奋、恐惧和运动时血压可明显升高,当兴奋、紧张情绪消失或者停止运动后血压又迅速下降;睡眠时血压会降低,而醒来时下降的血压又会立即回升;环境温度下降则血压升高,环境温度升高则血压又降低。此外,血压还可受吸烟、饮酒、饮咖啡等因素影响而引起一时性变化。
血压昼夜波动有什么规律?原因是什么?
正常人清晨起床后(6时)血压急剧上升,约8~9时达高峰,然后下降。下午17~18时血压再次升高,此时为第二高峰,从18时开始缓慢下降,夜间2~3时血压最低,血压昼夜波动相差超过10%,收缩压波动大于舒张压,日间血压波动大于夜间。将24小时血压测值画成线条,形似长柄的汤杓,称为杓型血压。如果血压谷峰变化小于10%,甚至夜晚反比白天高,称为非杓型血压或反杓型血压,它们都应视为异常改变。约70%的人符合以上典型的双高峰型血压波动规律,约25%的人仅出现早上或傍晚一个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同正常人相似,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但总的水平较高,波动幅度较大。血压最高值多在下午出现,但也可出现在早晨。重度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损害者,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血压昼夜节律不明显或消失(“非杓型”)。即便血压曲线呈“杓型”,其血压整体水平较高。
严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和部分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的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则表现为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性低血压,夜间血压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24小时血压的变化小于原发性高血压者,肾性高血压的昼夜节律明显减弱,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原发性高血压者。肾动脉狭窄所引起的高血压呈持续的血压升高,不出现夜间睡眠中血压下降,且接受药物治疗后也无明显降低。嗜铬细胞瘤及少数原发性高血压的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常表现为发作性血压升高和直立性低血压。
了解血压昼夜波动规律的重要性?
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波动大于20mmHg或者血压仅在高峰期高于正常值,但因血压高峰期正好避开日常门诊的时间,所以极易造成漏诊。血压波动大不仅引起高血压病患者的头痛、头晕、头胀以及心、脑、肾、血管的损害,还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因此及时发现、正确认识并采取措施使患者昼夜血压趋于平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血压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血压的昼夜波动是人类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规律为心血系统造就的适应性变化,可使人的心脏、脑和肾等器官在白天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满足劳作活动的需要,而夜晚却得以调整和休息。这个波动性受到血压的内在变化规律、外界环境因素以及测量血压时的测量误差三个方面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伴有更年期综合征时可导致血压波动性升高,甲亢、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病伴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血压波动性也明显升高。选择药物不合理及使用方法不当已经成为导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怎么让血压调节更如人意?
对于血压不稳的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专科检查,明确病因,个体化治疗,使用长效中中效降压药,联合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降压药均有益于稳定血压。此外,参照降压药物作用的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和血压波动规律服用降压药亦属重要措施。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长效降压药应在早上6:00~7:00服用,每天需服两次的中效降压药应分别在早上6:00~7:00和下午16:00~17:00服用,使药物在两个血压高峰期有效地发挥疗效。
中医药治疗对减少血压的波动有益吗?
中医学的理论认为四季(中医认为一年有四季阴阳、一天中也有四季阴阳)具有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变化规律,运用穴位按压、气功导引、穴位敷贴、药物等措施调整阴阳,使阴阳能恢复正常的变化规律,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减少降压西药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