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有关妊娠高血压

6.3.1. 患病情况与定义

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占孕妇的5~10%,其中70%是与妊娠有关的高血压,其余30%在怀孕前即存在高血压。妊娠合并高血压分为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和先兆子痫3类。慢性高血压指的是妊娠前即证实存在或在妊娠的前20 周即出现的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为妊娠20周以后发生的高血压,不伴有明显蛋白尿,妊娠结束后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先兆子痫定义为发生在妊娠20 周以后的血压升高伴临床蛋白尿(24 小时尿蛋白≥300mg);重度先兆子痫定义为血压≥160/110mmHg,有大量蛋白尿,并出现头痛、视力模糊、肺水肿、少尿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如血小板计数下降、肝酶异常),常合并胎盘功能异常。

6.3.2. 降血压治疗的策略

非药物措施(限盐、富钾饮食、适当活动、情绪放松)是妊娠合并高血压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作为药物治疗的基础。由于所有降压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均缺乏严格的临床验证,而且动物试验中发现一些药物具有致畸作用,因此,药物选择和应用受到限制。妊娠期间的降压用药不宜过于积极,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母子安全和妊娠的顺利进行。治疗的策略、用药时间的长短及药物的选择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以及对血压升高所带来危害的评估。在接受非药物治疗措施以后,血压≥150/100mmHg 时应开始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mmHg。

6.3.3. 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处理

(1)轻度妊娠高血压 药物治疗并不能给胎儿带来益处,也没有证据可以预防先兆子痫的发生。此时包括限盐在内的非药物治疗是最安全的,有效的处理方法。在妊娠的最初20 周,由于全身血管张力降低,患者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在继续非药物治疗下,可以停用降压药物。

对于怀孕前高血压、存在靶器官损害或同时使用多种降压药物的患者,应根据妊娠期间血压水平调整药物剂量,原则上采用尽可能少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同时应充分告知患者,妊娠早期用药对胎儿重要脏器发育影响的不确定性。血压轻度升高的先兆子痫,由于其子痫的发生率仅0.5%,不建议常规应用硫酸镁,但需要密切观察血压和尿蛋白变化以及胎儿状况;

(2)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母亲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在严密观察母婴状态的前提下,应明确治疗的持续时间、降压目标、药物选择和终止妊娠的指征。对重度先兆子痫,建议静脉应用硫酸镁,密切观察血压、键反射和不良反应,并确定终止妊娠的时机。

6.3.4. 降血压药物的选择

必要时谨慎使用降压药。常用的静脉降压药物有甲基多巴、拉贝洛尔和硫酸镁;口服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硫酸镁是治疗严重先兆子痫的首选药物。妊娠期间禁用ACEI 或ARB。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有关妊娠高血压相关阅读

妊娠期高血压临床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首要表现是血压改变。在测量血压时,女性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其次,出现头晕、视力改变、头痛、上腹部不适等现象。病情较严重,怀孕20周后出现尿蛋白阳性,发展为子痫前期、子痫。

什么病因引发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是产科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它的发生率大概在6-8%之间,它会给母儿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它的病因到现在都还没有研究清楚,通常会被大家叫胎盘源性的疾病。叫胎盘源性的疾病是当这种病人的胎盘娩出之后,她的高血压病情会自动好转,但是它不单单是胎盘源性,还是母体本身和胎儿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常见的学说有胎盘缺血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免疫应答学说等。

妊娠期高血压能用降压药吗

妊娠期高血压一定要吃降压药把血压降到一个满意的水平,前提是需要用降压药治疗,因为不管对于妊娠期高血压还是普通人的高血压来说,把血压保持在一个稳定满意的水平就是获得满意结局的最佳的方法。所以如果血压高了该吃药,常见的孕期使用的安全降压药有盐酸拉贝洛尔,就是α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就是心痛定等。需要吃药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来让大夫根据病情开出相应的药,并遵嘱服用。

妊娠高血压产后多久能恢复

妊娠高血压产后多久能恢复:
大量的临床观察,我们发觉一旦妊娠终止,妈妈的病程就会好转,血压就会下降,尿蛋白就会消失,水肿也很快的消失。但是有一部分的女性,她在整个妊娠期,整个产褥期还会出现一些波动,尤其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妈妈,她生完了,比如说自己生的或者是剖宫产分娩以后,她也面临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术后伤口的疼痛,术后经过分娩过程的一个过渡疲劳,产时的大出血。比如说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情况,产后的哺乳等这些情况也使得她非常的疲劳,或者处于一种非常不利,不是非常好的一个状态。
所以我们建议如果她在分娩期或者是产前,就有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也要注意监测。按照医生的指导,吃一些降压药,尤其预防产后子痫,医生可能还要建议她输硫酸镁2到3天,这些治疗都非常有必要。在服用降压药期间一定要咨询医生,第一这个降压药是不是可以哺乳,会不会影响哺乳。另外这个降压药什么时候可以停,这个降压药要吃多长时间,这个剂量要不要调整。因为会根据她的血压变化情况,要给予她指导。
对于这类的病人,我们还是要建议,在产妇分娩以后及时的把自己的母婴保健手册送到街道。这样街道医务人员也会增加对她产后访视的次数,自己也要在家里好好监测血压。如果血压有增高,甚至这些症状又再次出现,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另外也建议,除了产后42天的这种常规的产后检查以外,还建议她产后三个月还要注意血压的监测。如果产后三个月血压还没有恢复正常,就应该转入内科治疗。

妊娠高血压可以顺产吗

妊娠高血压可以顺产吗:
如果一个妈妈在整个孕期评估了没有明显的头盆异常,即骨盆正常,孩子大小适中,仅仅有轻微的高血压,医生通过评估认为她可以顺产。但是有两种可能,有一种可能就是她由于产痛的增加,血压急剧升高,所以要重视孕妇在分娩期间的血压监测。
同时还要给一些预防子痫的药物,比如说硫酸镁的使用来进行,所以是否能够阴道分娩,也就是应该做顺产还是应该做剖宫产分娩,都是每个病人,根据她的不同的孕周、不同的年龄、既往分娩史、这次血压高的这个情况或者有没有其他的一些器官的损害来决定。
所以如果有阴道分娩的条件,建议这个准妈妈可以阴道顺产。

(0)

相关推荐

  • 中年高血压症状的特点

    中年高血压症状的特点:   中年人的高血压特点表现为舒张压的升高而收缩压不升高,所以脉压差很接近。这是因为中年人的血管弹性比较好,主动脉在收缩时候能够扩张,所以这个时候收缩压并不高…

    11-22
    16
  • 妊娠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如果是比较重度的妊娠高血压,一方面会对胎儿造成影响造成早产可能影响甚至是危及胎儿的生命。另外对孕妇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高血压造成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衰等。妊娠高血压会导致冠状小动脉痉…

    12-18
    17
  • 妊娠期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可以导致孕妇妊娠高血压的因素非常的复杂,孕妇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孕期年龄不合适、体重过重、营养不足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孕期高血压的风险。胎儿方面主要是因为胎儿发育畸形的因素,这种情况会…

    12-21
    21
  • 什么药能治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西药方面主要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选择用药。中药方面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也有很多种,比如龙胆泻…

    12-09
    6
  • 妊娠高血压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

    这就是所谓的妊高症,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孕妇出现了很高的血压,而血压在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不仅身体会出现一定的影响,还有就是胎儿肌体发育、智力发育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作用,因此产妇对此必…

    12-12
    12
  • 高血压脑出血好治疗吗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对于这种疾病一般是不能完全治好,但是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也是可以起到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同时对于患有高血压脑出血时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饮…

    01-01
    21
  • 高血压怎样治疗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还是要从其病因来着手,如果是由于上了年纪身体机能老化等等原因出现的高血压,那么就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来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其他原发疾病,比如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11-24
    15
  • 高血压病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的出现有着很多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心理性的因素,也可能是肾脏因素,除此之外,这可能是年龄因素或者是性别因素所造成,当然也有可能是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又或者是工作压力比较大,这些…

    11-22
    18
  • 妊娠高血压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妊娠高血压的检查方法包括查血:内容包括血液黏度的变化、血液中尿酸和尿素氮的含量等指标,用于判断有无并发症出现。尿液常规检查:尿比重反映尿液浓缩情况。心电图检查:看看是否损害到了心脏…

    11-08
    7
  • 高血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高血压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因素:高血压的病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先天因素。若父母患有高血压,则子女患有高血压的几率较高。第二、后天因素,若有运动量过少、饮食过咸或…

    11-18
    16
  • 高血压如何降压

    首先高血压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如个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可以通过调理就能够降压的。比较胖的患者通过减肥就能够降压。减肥有个比例,比如每降十公斤,高压就可能降五毫米汞柱。每减十公斤,低压可…

    11-12
    14
  • 高血压病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的出现有着很多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心理性的因素,也可能是肾脏因素,除此之外,这可能是年龄因素或者是性别因素所造成,当然也有可能是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又或者是工作压力比较大,这些…

    12-09
    1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