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分几型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要看教科书,包括其它的内科书,分型可能分好多种,但是最常见的首先是虚症。以气阴两虚糖尿病病人虚证多见。它的初期有热,既有内热还有虚症,因而称之为气阴两虚。但是时间越长淤血的表现越明显,所以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一开始有内热,中医会用清火的办法再来降糖,像大剂量的黄连、黄连素等都可以降低血糖。阴虚时用白术、山药、麦冬、天花粉等补阴、补气的药。黄芪治疗糖尿病,到了后期微循环障碍、淤血比较明显时就要用活血法。可以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甚至可以用虫类药,动物药,蝎子,水蛭等来活血。

糖尿病中医分几型相关阅读

氨茶碱注射液溶媒是选择葡萄糖注射液还是氯化钠注射液

《新编药物学》16版及药品说明书都记载氨茶碱用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但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临床药理学》111页上说葡萄糖与氨茶碱有配伍禁忌。另外,有人认为:氨茶碱注射液呈碱性,pH值接近9.6,而葡萄糖注射液(GS)的pH值为3.2~5.5,两者配伍使用会存在酸碱反应。使用葡萄糖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也不利。

氨茶碱是茶碱和乙二胺的复合物,二者之间的结合力非常松散,其中茶碱约含77%~83%。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因茶碱不易溶于水,加入乙二胺增加茶碱的水溶性,乙二胺的碱性强,使氨茶碱注射液的pH值呈碱性,其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必须说明的是配制输液时,应注意配制方法:氨茶碱宜缓慢注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并不时振摇,以免由于pH值从高降低变化太大而使茶碱析出。再者,虽然氨茶碱用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碱性大,对静脉血管有刺激作用。至于糖尿病合并哮喘患者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氨茶碱溶媒使用时,可同时通过皮下使用胰岛素抵抗,使用剂量按4g葡萄糖用1个单位胰岛素。因此,氨茶碱注射液溶媒选择葡萄糖注射液或是氯化钠注射液均可。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南瓜的降糖机理在于含有大量的果胶纤维素,与淀粉类食物混合时,会使碳水化合物吸收减慢,从而推迟胃排空的时间,并改变肠蠕动速度,使饭后血糖不致于升高过快。

同时果胶纤维素在肠道内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使消化酶和碳水化合物能均匀混合,延缓肠道对单糖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血糖降低。

食用南瓜只能是一项辅助保健措施,虽然南瓜吃起来较甜,但其中含有93%的水分,适量食用对糖尿病患者是有利的。食用时可将其热量计算入每日膳食热量中去。一般来说350克的生南瓜产生的热量约为90千卡,约等于25克主食产生的热量。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限制白糖、红糖、蜂蜜、果酱、各种甜点心、巧克力、含糖饮料及甜果汁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大都含有较多的葡萄糖、蔗糖,所含热量较高,吸收后会明显升高血糖。例如在夏天的时候,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渴进食了大量的可乐或者冰淇淋,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危及生命。

但是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少量进食水果的,原则是“用粮食换水果”。例如,每天可以减少半两主食(生米25克或者米饭60-70克),而进食一定量的水果:鲜枣1两半、香蕉2两、山里红2两、柿子2两半、鲜荔枝2两半、苹果3两、猕猴桃3两、桃3两半、鸭梨4两、菠萝4两、柑桔4两、葡萄4两、樱桃4两、杏5两、哈密瓜5两、草莓6两、西瓜7两。

以上这些水果中所含的大都为果糖,比蔗糖的甜度高,但是吸收却比葡萄糖慢,升高血糖的作用也很缓慢,同时可以补充食物纤维及维生素,是饮食控制的有益补充。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无糖食品”,大多是添加了甜味剂的食品。市场上常见的甜味剂分为含热卡的甜味剂和不含热卡的甜味剂二种。含热卡的甜味剂包括上面提到的果糖、以及木糖醇和山梨醇等,这些甜味剂都含热量,但是吸收相对较缓,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不含热卡的甜味剂包括糖精和阿斯巴甜等人工化合物,不含热量,不会升高血糖,但是已知有的化合物存在致癌作用,所以不建议大量进食此类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另外,糖尿病患者在进食“无糖食品”之前,一定要注意:食物中的淀粉和油类所含的热量是同样可以升高血糖的,所以不要以为是“无糖”的就可以随便吃了。

维生素C会降低运动降低糖尿病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病人我们建议经常运动来加速体内血糖的分解,达到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同时我们也经常建议多吃维生素C保持身体的活力。但是这两种有益人体的作用叠加在一起却超出了我们的愿望!一项发表在5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汇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提到,具备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会妨碍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

锻炼对身体有利,抗氧化剂也对身体有利,但是如果服用抗氧化剂与运动同时进行,情况却并不像你想象地那么好。

对身体有利的运动不仅会使心跳更快,而且会让你的身体更好地加工葡萄糖和减少患糖尿病的可能。运动可燃烧你细胞里的线粒体,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在此同时,产生自由基,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就需要采用抗氧化剂来清除自由基——从而让你的身体更健康。以前都是这样认为的,不是吗?

但是,现在证明,那不完全对。通过一个40个人参加的4周训练项目的测试。研究者们发现,一半每天服用一日计量的维生素C和E的参加者,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消失。而另一半的参加者,不服用维生素,只运动,从而促进了他们胰岛素的敏感度(insulin sensitivity)——使糖尿病的发病机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所以,你必须要能暴露在自由基下,用汗水去获得一些对你更加重要的东西。这也说明,即使是在分子层面上,不劳无获也同样适用。

怎么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的特点和起病方式: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1型糖尿病是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引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 B 细胞的损伤和破坏,最终B细胞功能衰竭而发生的糖尿病。本型因免疫中介胰岛 B细胞破坏而发病,故 1 型糖尿病病人起病年龄一般小于30岁;起病急,临床症状较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明显;有40%左右的病人会以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起病,常有尿酮体阳性或酸中毒,实验室特殊检查阳性〔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可以明确诊断。确诊为1 型糖尿病的病人需要终身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2 型糖尿病的特点和起病方式:为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发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多食、肥胖、体力活动减少等)有关,而与自身免疫无关。2 型糖尿病病人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缺陷为主,病人多肥胖,一般在中老年发病,起病隐匿。此类病人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在发现糖尿病之前往往有多年的病程,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近几年来,2 型糖尿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向,特别是在肥胖的青少年人群中发生 2 型糖尿病的人数在增加。 该型糖尿病采用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有效果,病情严重者需要胰岛素治疗。

以下列出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1、发病年龄

1 型糖尿病大多在 40 岁以下发病,20 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 但要注意肥胖青少年和儿童 2型糖尿病发病增加的趋向。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60 岁是高发人群。

2、 起病时体重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 2 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容易患 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 1 型或2 型糖尿病,发病之后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 1型糖尿病者往往明显消瘦。

3、 起病时临床症状

1型糖尿病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 2 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 2 型糖尿病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

1 型与 2 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 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 1 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 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 1 型糖尿病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临床治疗

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

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对病程较长者,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均要采用胰岛素治疗。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哪种类型糖尿病的病人,常常需要作进一步检查。这些检查包括: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 C 肽水平,以及血中免疫抗体的检查,如 GAD、ICA、IAA 等。

糖友要多练下肢和器械

器械锻炼俗称“举铁”。顾名思义,就是“把铁制品举起来”,杠铃、哑铃、棒铃、单双杠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举铁是力量训练的基础,适合绝大多数人,不分性别、年龄。人体骨骼肌有个明显的“用进废退”现象,如果某块肌肉或肌肉群缺乏应用,就会逐渐萎缩退化,不仅力量下降,对葡萄糖的吸收与利用效率也会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起血糖上升,加大控糖难度。举铁是最有效、灵活的抗阻训练,可通过一定的压力负荷促使肌肉收缩,增加肌肉的力量与体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因此,举铁对糖友来说是一项很好的运动。糖友需注意,举铁最重要的是练下肢力量。因为下肢肌肉占人体全部肌肉的60%,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壮强大,才能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适应负重和行走等功能。锻炼下肢力量,可显著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特别是老年糖友,更应重视练习腿部力量。“人老腿先老”,当我们随年龄增长时,下肢肌肉也会逐渐萎缩,由此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直立姿势改变、步态改变、行走迟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并且容易跌倒。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跌倒损伤风险,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最后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观念。很多人认为老年人和女性只适合一些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如慢跑、快走、游泳等,这是不对的。

老年人和女性同样可以进行中高强度的举铁训练,尤其对老年人控制血糖非常重要。只要保持循序渐进的科学锻炼方式,老年人一样可以安全举铁。女性举铁,不仅不会使肌肉线条“男性化”,还能缓解日常工作疲劳,特别对于久坐办公室的女性,举铁可以减少长期伏案引起的颈椎、腰椎不适。

(0)

相关推荐

  • 中医治疗黄褐斑有哪些方法

    黄褐斑是多因素所致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与遗传、内分泌失调、神经功能障碍、化妆品、日光照射、怀孕和避孕药有关。中医内治常用方是桃红四物汤,外治常用中药膏膜,成分有当归、红花、白芨、白…

    11-24
    16
  •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患者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加重后,对患者造成更大的损害。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方法很多,那么如何用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呢?我相信很多病人都不是很了解,接下来就解释一下如何用中药治疗过…

    11-01
    11
  • 高血脂中医能治愈吗

    高血脂中医能治愈吗: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有两种,一种就是中成药,有血脂康,血滞通这些药物,还有就是用汤药治疗,应该说中成药它的好处是服用方便。但是我们知道中医它是根据每一个病人,总体的…

    12-17
    12
  • 中药降血糖效果怎么样

    中药降血糖效果好不好,需要看病人的病情,不能一概而论。血糖高的不多时,不要急于用西药,先用中药,中药就能够控制。如果血糖高的厉害,可以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不能太固执,…

    12-07
    15
  • 肾小球肾炎引起高血压看中医还是西医

    肾小球肾炎引起高血压就是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比方说水钠潴留,肾病综合征的病人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比较密的时候可以有高血压。另外,肾脏疾病的时候,肾素-血管…

    12-27
    23
  • 针灸是指什么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把针具刺入患者体内,并运用用特定手法对人体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草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

    11-23
    42
  • 冠心病中医治疗好吗

    冠心病中医治疗好吗:中医治疗冠心病其实有一定优势。一般来讲,主张冠心病的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效果会更好。但是比如说有些严重的冠心病,包括我们看到一些不能做支架,也不能做搭桥的患者,那么…

    11-22
    11
  • 中医怎么治疗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腰部慢性积累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治疗主要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解除肌肉痉挛、增加腰部肌肉力量为主,中医治疗方…

    11-24
    23
  • 针灸可以天天扎吗

    针灸是有一定的量效积累作为基础的,以疗程来论治,一般十次为一个疗程。对于急性患者可以每天进行针灸;但对于慢性病患者、后遗症患者、稳定期患者就不需要每天都针灸,建议隔天或者一周三次即…

    11-23
    85
  •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中医治疗高血压,应该说如果单纯的用中药治疗高血压,一般考虑就是轻中度的高血压。一般如果太高的血压,会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轻中度的高血压。比如说高血压,高压在…

    12-17
    11
  • 不能做支架怎么治

    不能做支架怎么治:不能做支架的患者,其实也包括一些不能做搭桥的患者,中医治疗非常有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有很多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根据病人的情况,一般会选择以活血化瘀为主,有时候会…

    01-01
    15
  •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中医认为糖尿病叫“消渴”,它是上、中、下三消引起的。首先,喝得多属于肺热,肺燥有热就出现口渴的情况。在糖尿病的早期是以燥热为主,5到10年的糖尿病可以出现阴虚燥热,再往后就可能出现…

    12-07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