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在发作之前会有一些明显的征兆,比如会突然出现运动耐量下降的现象,心绞痛的发作也比之前更为频繁、严重,在发生心绞痛的同时,可能还会伴随一些新的症状出现,如恶心、呕吐等。当发生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急性心梗即急性心肌梗塞,它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血液中断,使心肌严重缺血发生局部坏死而引起的。急性心梗在发作之前会有一些明显的征兆,当出现这些征兆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那么,急性心梗有哪些前兆呢?
一、急性心梗有哪些前兆
1.运动量较之前减少
一些原本就有稳定型或初发心绞痛的患者,如果突然之间出现运动耐量下降,比如之前上楼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最近爬楼梯时会有胸闷、憋喘的症状,或者稍稍劳作时就会有疲劳、乏力等感觉的,要警惕急性心梗的发生。
2.心绞痛发作更加频繁
如果心绞痛的发作比以往更加频繁,也比之前更加严重,持续的时间比之前更长,或者心绞痛经常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作,或之前服用硝酸甘油的剂量在现在服用不起效果,无法缓解症状的,或者心绞痛突然在夜间发生,甚至可在半夜痛醒的,也要警惕急性心梗的发生。
3.出现新的症状
在发生心绞痛时,如果伴有一些新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等,同时心绞痛可放射至一些新的部位,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的,也要特别注意。
二、发生急性心梗要如何急救
在发生急性心梗之后,急救者首先要安抚患者的情绪,保持其情绪的镇静,还应令其立即卧床休息。恐惧、焦虑等情绪可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可以给予镇静止痛类药物,同时给予速效救心丸等含服,有条件的话应给予吸氧。
同时应及时叫救护车,不能让其自行坐公交车或步行去医院,以免扩大心肌梗死的范围,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造成意外。
急性心梗有哪些前兆相关阅读
心肌梗塞症状
心肌梗塞症状: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危重急症,有三种临床表现。
第一种临床表现,就是病人心肌梗塞,没有任何症状,主要是在原来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病情进展比较慢,或者年纪大,或者糖尿病等神经病变引起。
第二种临床表现,大家都知道,经常听到这样词,某某突然摔倒不起,我们称之呼为猝死。冠心病里面最常见的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表现叫猝死。患者以前没有症状,也不知道自己有冠心病。当时一开始就是心肌突然缺血缺氧,心跳出现问题,或者心脏破裂,导致突然死亡。不可预测的病人,年轻人、老年人通常死亡,80%的原因可能就是心源性猝死或者心脏猝死。
第三种临床表现,大家非常熟悉,就是持续的胸痛不缓解,或者原来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但是这次突然心前区疼痛,而且疼痛时间比较长,持续超过15分钟不缓解,以前走路疼或者出现疼痛,口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症状可以缓解。现在通过这些方法,如停止活动或用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以后,但是超过15分钟,症状还是持续不缓解。那么我们首先考虑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这时候除了口服药物以外,还要拨打120进行急救。
心肌梗塞能治好吗
心肌梗塞能治好吗:
心肌梗塞指的就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肌梗死治疗的效果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梗塞发生后救治时机是不是及时、梗塞面积、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有没有合并其他并发症、用药是不是按时、规律等等因素有关。
心肌梗死发生后,如果能在3小时内开通被堵塞的血管,比如做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预后是比较好的,而且并发症少,心功能恢复好,如果延长救治,心功能恢复就不是太好。毕竟心肌一旦坏死,是不可能恢复的。如果梗塞的血管粗大,导致梗塞面积大,危险性就极高,因为很容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休克等危重急症,治起来比较麻烦。而且预后也比较差。如果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者糖尿病,在治疗心肌梗死的时候,还应该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后很容易引起心功能不全,或者心律失常,这时候就需要患者按时规律用药来控制,尤其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更应该如此,以防止再次发生心肌梗死。而且,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时规律服药也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改善。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坏死的心肌是不能恢复的,也就是说心肌梗塞是不能彻底治愈的。治疗关键是看救治时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长时间的急性闭塞,导致闭塞血管的供应区,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坏死。心肌梗塞可分为非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塞和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塞,非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塞,在发作时候有典型的症状,长时间的静息状态下的心绞痛,疼痛时间一般超过20分钟,新出现严重的心绞痛或原先的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加重,心肌梗塞后出现的心绞痛,疼痛多呈现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可向左肩背部放射,伴有出冷汗、恶心、上腹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塞在发作前往往有前兆,比如可以出现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慌、气急、烦躁、心绞痛症状加重等。
一旦出现心肌梗塞,症状跟非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塞非常相似,可出现明显的胸骨后压榨样的疼痛,疼痛向左肩背部放射伴有出冷汗,有恐惧感和濒死感,甚至会出现休克,晕厥等症状,表现更加严重。有时疼痛会向下颌部或者上颌部放射,很容易误诊。也有一些急性心肌梗塞没有任何不舒服,比如老年人和长期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对于疼痛不敏感,所以往往会不出现明显的胸痛。
还有一些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由于心肌梗塞的患者可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不管是哪一种的急性心肌缺血都应该引起重视,而且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
心肌梗塞吃什么药好
心肌梗塞吃什么药好:
对于心肌梗塞的治疗,并不是说有哪一种药有特效,而是应该针对能引起心肌梗塞的原因以及已经发心肌梗塞血管的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心肌梗塞的用药大体上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急性期最常用的几种药物,包括抗血小板的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他汀类的药物等等。
第二阶段就是缓解期的药物治疗,首先应该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控制措施,比如有高血压,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好,有糖尿病,一定把糖尿病控制好,还应该降脂等等。如果放了支架或者做了溶栓,一定要用抗血小板的药,比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可以单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选择两种合用。再就是药防止心衰,包括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螺内酯等,必要时也可以配合一些中药制剂。
如何治疗心肌梗塞
如何治疗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治疗可以说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在急性发作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已经阻塞的血管,常用的方法有介入支架治疗和溶栓治疗。在做完支架以后,还需要继续口服的药物治疗,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的药物或者是一些硝酸脂类的药物,这些都是为了防止支架内梗塞或者防止再次发生心脏的意外事件的。如果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或广泛,不能通过支架解决,可以做搭桥术治疗。如果没有条件做介入治疗,可以考虑做溶栓治疗,以后可以考虑延期支架或搭桥治疗。
第二个阶段就是对于做完支架以后,即使正规的服药以后,仍然需要注意控制能引起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比如说要控制住血压,控制住血糖,还应该防止心肌重塑等等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