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危害大吗:
随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发病率逐年增高,带来较大危害。骨质疏松常没有特异性表现,可称为无声的杀手,多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逐渐流失而发病。整个病程呈缓慢渐进式的发展,甚至有些患者到了很严重的阶段,仍未能自知。当患骨质疏松后,首先是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如多数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而出现腰背疼痛、骨骼疼痛及骨折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饮食与睡眠,给患者精神和心理带来较大压力。
因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率较高,若患者骨折较轻,可少量活动。骨折较重时,需长期卧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因为只有通过充足的外力刺激,才能够让骨的部位有更多的钙盐沉积,以减轻骨质疏松。同时亦可运用中医中药强筋骨、补肝肾等药物口服,加强体育锻炼,定期复查,做好评估,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及早的诊断发现并积极的干预治疗,能够将骨质疏松的危害降低到最低。
骨质疏松危害大吗相关阅读
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
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2种:
1、原发性的:如幼年型、成年型、绝经期、老年型。
2、继发性:有基础疾病存在。
上述2种原因均可引起骨质疏松,患者可表现为疼痛、容易骨折等,通过影像X片、CT、骨密度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平时补充钙剂、骨化三醇等药物治疗,平时饮食注意补充钙,如牛奶、蛋类、肉类等食物,如为继发性所致,则需加强原发疾病的相应治疗。
全身抽筋的原因
全身抽筋的原因: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全身抽筋首先应该问神经内科的医生,除外比如帕金森这类的,因为帕金森会引起全身的抽搐;另外内科系统,神经的病变可能会引起全身的抽搐,这是全身抽筋的最主要的原因。
到骨科这来看,抽筋很多是骨质疏松引起的,对经常抽筋的患者到骨科来看的,首先建议先做骨密度的检查,骨密度一般用双光X线的检查,它分为T值和Z值,如果T值在负一点五以下到负二点五之间,认为是骨质稀疏;如果负二点五以下,就考虑是骨质疏松。如果骨密度检查支持骨质疏松的诊断,一般骨科大夫认为还是骨质疏松造成的抽筋,抽筋经常在夜间会更重或者是做某一个动作的时候就抽筋了,这往往和骨质疏松有关系。对于它通过补充钙质、维生素d,再加一些更强的或者选择二磷酸盐类的药物或者选择降钙素类的药物一起使用,抽筋很快就会得到缓解。从此也验证了,抽筋确实是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如何治疗重度骨质疏松
如何治疗重度骨质疏松:
重度骨质疏松实际上有一个治疗的原则,如果说骨量,就是测骨密度低于百分之二点五标准值,就需要服用钙剂,这是基础的治疗。
然后补充维生素D,吃一些抑制骨破坏的药物,吃促进骨吸收的药物,加强身体锻炼,多晒太阳,保持营养,杜绝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熬夜,喝浓茶,喝咖啡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注意,可以得到一个缓解和逆转。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
骨质疏松是一个常见的骨骼疾病,它是因为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主要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正常成熟骨的建立是一个骨重建的过程,30岁之前,骨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30岁左右要达到一个峰值骨量。30岁到50岁,骨形成和骨破坏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范围,50岁以后骨破坏增加。因为一些原因比如年龄或激素水平改变,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运用了一些药物或钙磷的代谢,维生素D水平不足等,这些原因都会使骨流失加快,发生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骨质疏松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它对部分人群有巨大的危害,尤其骨折后,有可能危及生命。如何预防骨质疏松非常重要,充分的钙剂摄入,对预防骨质疏松有好处。老年人每天钙剂的摄入量是在800到1000毫克,每天从饮食中大概是400毫克,所以单纯的去补钙是600毫克左右。对于维生素D的水平,大部分医院都可以去做激素测定。维生素D还有骨头外的有益影响,缺乏维生素D在我国比较常见。因为首先光照不足,户外活动较少,所以对于维生素D也要进行补充。一般补充普通维生素D,如果病人肝肾功能不好,也可以用骨化三醇这些活性维生素D。对于老年人要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来预防骨质疏松。同时也要注意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戒烟、限酒,不能过多喝咖啡和碳酸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