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咳嗽怎么治

风寒入里引起的咳嗽,早期不能使用收敛和镇咳的药物,容易造成肺气不得宣发,外邪不能达表的情况,引起风寒入里、症状加重。其次,禁止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禁食生冷,对于食用生冷的食物,为了防止痰湿内生,加重咳嗽,可以喝一些生姜陈皮红糖水,起到散寒解表、止渴的作用。也可吃一些辛温发散的药物,通宣理肺,消咳喘,如麻姜胶囊等,还可在做粥时加入苏叶、生姜、陈皮或葱白等辛温发散的食物,有利于风寒咳嗽的好转。

风寒咳嗽怎么治相关阅读

感冒时可以喝牛奶吗

针对呼吸道病人来说要喝温热的牛奶,一则可以驱寒、发汗,而达到退烧的目的;二则利于消化道的吸收,不至于刺激消化道,因为得了呼吸道的病人往往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会有些消化道的表现:呕吐、腹泻或者不愿意吃饭。

所以最好喝温热的牛奶,说到温热的牛奶有人就会把牛奶煮沸了喝,这可不对了。那该怎么喝呢?这里我再说一下,对于喝温热的牛奶是有要求的:如果用煤气灶加热的话,通常是70℃的高温煮3分钟,60℃煮6分钟就可以了;如果用微波炉的话,1分钟左右就行了,过高的温度就会损失牛奶中重要成份,还不如不喝呢。

另外就是喝牛奶的时候禁止加糖,无论小孩还是成人,加了糖是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而不利于呼吸道疾病的恢复的。那些本身消化道就不好的人这时候再吃些甜的东西呕吐就会加重了。

最后一点就是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因为牛奶能够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本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沉淀的物质,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最后提醒大家,有结石的病人无论是什么结石,白天可以喝,但是晚上是不能喝的,会加重结石的产生。

认识抗感冒药

英国政府下属的药物安全管理机构日前发现,有69种常用的非处方类儿童感冒药和咳嗽药不仅不管用,而且还可能带来各种副作用甚至是致命危险。这一消息引起公众的很大关注,因为,感冒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现在国内市场用于抗感冒的药物呈现出品种多、药名多、剂型多的特点,且大部分是非处方药,一般患者感冒后也习惯于自选药品治疗。但由于对抗感冒药了解不够,尤其是对一些复方制剂中有效成份不太了解。所以选用时,一是难保用药对症,二是不知任何避免或减轻药物副作用。

l、抗感冒药的主要成分

1.1解热镇痛药: 常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斯匹林、布洛芬、安乃近等,如果感冒呈现头痛、发热症状,一般选用这类药对症治疗。

1.2抗过敏药和减轻鼻粘膜充血水肿药:前者常用的有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特非拉丁、氯雷他定(克敏能)等;后者有伪麻黄碱、新福林等,用这二种类型的药主要为减缓感冒的卡他症状(包括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

1.3还有镇咳药和抗病毒药:镇咳药常选用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等,它有较好的镇咳作用。抗病毒药多数处方选用金刚烷胺,它对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作用,但因病毒变异,其疗效不肯定,同时金刚烷胺还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不用此药为好。

1.4其他成分:如兴奋药咖啡因与解热镇痛药有协同作,同时也能消除减缓感冒的昏沉感;维生素C,有报导认为维生素C可以提高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杀菌和抗病毒能力;人工牛黄有清热镇惊作用;葡萄糖酸锌能增强体液及细胞免疫能力,加强吞噬细胞杀伤力,使感冒病程缩短病情减轻。

1.5 中药:有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蛇胆汁、陈皮、金银花、连翘、石膏、麻黄、苦杏仁、牛蒡子(炒)、射干、瓜萎皮、浮海石、葶苈子(炒)、车前子(盐炙)等。见附表。

2、抗感冒药分类

抗感冒药一般都是复方制剂,主要有三种类型:西药复方制剂、中西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中药复方制剂。例如,新康泰克是纯西药复方制剂(含伪麻黄碱和氯苯那敏);维c银翘片是中西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含金银花、连翘、桔梗、扑热息痛、维生素c);感冒清热冲剂就是纯中药的复方制剂(含荆芥穗、桔梗、柴胡、苦杏仁等)。抗感冒药的剂型也很多。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冲剂)、滴剂、糖浆剂、合剂、口服液等。不同的药物剂型,起效时间不同,服用方法也不同,适用的对象也不同。小儿最好选用起效快易分剂量的糖浆剂、溶液剂、合剂、冲剂等。现在也有制药企业推出喷雾剂和贴剂。

3、抗感冒药的选用

3.1 根据症状选择:如鼻塞流涕感冒初起应选择针对卡他症状的药物如新康泰克;如头痛发热者可选择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复方阿司匹林、速效感冒片(胶囊)等;感冒同时带有干咳者选择含镇咳药的感冒药,如雷蒙欣、百服宁等。

3.2 根据年龄选择:老人由于肝肾功能较弱应选择蓄积性小的药。儿童最好选用儿科专用的抗感冒复方药,如小儿速效感冒冲剂等。12岁以下儿童不要选用含阿司匹林的抗感冒药。小儿机体、肝肾功能较弱,药物易蓄积体内损害肝肾,所以WHO也建议三岁以下儿童禁用对乙酰氨基酚。感冒通中含有双氯灭痛,对肾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血尿,小儿应慎用。

3.3 根据病理和生理状况选择: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禁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慎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成份的药物;粒细胞减少症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药物。

肾功能不全者:此类患者慎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

呼吸系统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阿司匹林,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慢性支气管和肺炎患者慎用含可待因、右美沙芬、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成份的抗感冒药。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患者禁用含有伪麻黄碱成份的抗感冒药。

有消化性溃疡者慎用阿司匹林,避免刺激胃粘膜引起出血;青光眼患者慎用含苯海拉明的复方药,因苯海拉明兼有轻度阿托品样作用,可使跟内压增高加重病情。

怀孕妇女在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抗病毒、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苯海拉明、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等成份的抗感冒药,因为这些成份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3.4 根据证候选择中药成分的抗感冒药:见附表

4、使用抗感冒药注意事项

4.1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应该以防为主,接种疫苗可预防流感,增强体质可减少感冒的发生。一旦出现症状,须注意早期对症治疗。

4.2 感冒早期只出现卡他症状(鼻塞,流涕等),原则上可不选用含解热镇痛的感冒复方制剂,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4.3 感冒时除有明显的细菌感染症状和检验诊断,一般不要使用抗菌药,因为90%以上的感冒为病毒所致,没有使用抗菌药治疗指征的,使用抗菌药物是一种浪费,且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

4.4 药名不同成分相同的感冒药很多,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和药师,避免重复用药或用药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

4.5 服药期间注意观察是否有皮疹,皮肤发黄,消化道出血,尿量异常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去医院就诊,不要自行处理。

板蓝根预防感冒不可取

板蓝根冲剂是将中药板蓝根研细、加工、提炼而成的粉状冲剂。板蓝根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及丹毒、痄腮等症。很多人喜欢用板蓝根预防感冒,这样对吗?

由于疗效可靠,一些人便把服板蓝根冲剂当成了家常便饭,有点头痛脑热就服两包,遇到感冒流行期更是“预防为主”,一服就是半个月。板蓝根冲剂有无预防感冒的作用?这样做可不可以?

回答是“此法并不可取”。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板蓝根虽然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约有10%~30%的感冒是由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等引起的,板蓝根对其无效。

如果不能确定本地区的流感病原体,随意服用药物未必能起到起好的预防效果。即使是患了病毒性感冒,小孩也不宜随意使用板蓝根,因为小孩身体娇弱,用药剂量宜小,药味宜少,药性宜缓,而板蓝根冲剂中的板蓝根、大青叶等均属大苦大寒药物,苦寒败胃,小孩过多服用难免导致胃气受损。

板蓝根属于清热解毒类药物,如果用它来治疗风寒感冒不但无效,还可能损伤身体。 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板蓝根会引起蓄积中毒。

服用板蓝根冲剂还会使少数人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头昏眼花、气短、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导致血压下降,如抢救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

由于板蓝根性味寒凉,故用于实热之证,因大量服用板蓝根而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年老体弱及体质寒的人身上,这些人往往会出现头晕、冒冷汗、脘腹冷痛、不思饮食、便溏等症状。

咳嗽,风寒感冒,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初期咳嗽时间不长应该用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适合服用通宣理肺丸。但是通宣理肺丸也不宜服用太长时间,一般服用时间是发病1-2天,不能太长了。

风寒感冒表现症状为白色鼻涕、白色痰,舌苔白色,全身疼痛、咽喉痒、浑身发冷,脸色苍白。

荆芥熬粥制成荆芥粥有解表散寒的作用,用荆芥泡的水熬粥口感更好。葱白粥也有解表散寒的作用。想要感冒咳嗽好的快也可以配合通宣理肺丸。

风寒感冒如果不介入治疗会入里化热转成肺热咳嗽。风寒感冒咳嗽两天以后就可以服用川贝枇杷膏。但是川贝枇杷膏含糖量不少,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儿童和老年人也不宜长时间服用川贝枇杷膏。痛症治疗期和脾胃虚寒者慎用。

慢性气管炎患者可以服用止咳定喘丸。慢性气管炎患者服用止咳定喘丸可以预防哮喘急性发作。芡实健脾化湿,可以健胃,能减少脾湿的生成,糯米也有健胃的功效,早晨食用芡实糯米粥效果很好。将芡实先煮30分钟,再加入糯米煮20分钟即可。

止咳橘红丸对于脾虚湿盛、痰特别多的患者效果更好;羚羊清肺丸适合发烧的患者服用。

缓解突发性咳嗽的方法:发生刺激性呛咳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深吸气来止咳。

儿童夏季常见病

最近从我院门诊就诊患儿中统计,比较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然后就是水痘,手足口,腮腺炎,猩红热等传染病。家长们不要大意。

(1)上感:很常见,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表现不一样,越小的孩子越不要抗,除了呼吸道症状,感冒也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当孩子反复肚子痛,不要只考虑消化道症状,有可能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不要乱吃抗生素和退烧药,要掌握指征,必要的话及时检查血常规。我的博客文章里有专门的文章,可以参考。

(2)水痘,近期一些学校流行,甚至停了课。不要以为这个病只是小婴儿得的。8,9岁的孩子也会的。典型的皮疹是“四世同堂”,要和荨麻疹进行鉴别。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前者头上常见,而后者头上少见。成人也会得病,成人的带状疱疹就是这个水痘-带状疱疹引起的。亲神经性,疼痛很厉害,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我博客里有《水痘宝宝战痘日记》

(3)手足口近期很厉害,典型的都认识,手足口有皮疹,而不典型的很可怕。当孩子高烧不退,呕吐,肌肉震颤。需要迅速就医。三岁以下孩子要格外小心。我博客里近期也上传了有关手足口的文章。

(4)腮腺炎,最近也不少见。腮腺(耳垂附近)忽然肿胀,要小心,男孩子更要注意,会引起睾丸炎。要及时去传染科就诊。

预防小窍门:小孩子少去人多杂乱的地方,回家后立即洗手很重要。

(0)

相关推荐

  • 感冒咳嗽可以吃榴莲吗

    感冒咳嗽可以吃榴莲吗:   榴莲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很高的糖分以及淀粉、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钙、铁和磷等。   身体虚弱、产后、病后的朋友可以食用榴莲补养身体。榴莲是热…

    01-10
    47
  • 宝宝感冒了怎么办才好得快

    宝宝感冒了怎么办才好得快:   感冒在医学上准确的说应该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   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

    11-16
    33
  • 尿毒症患者感冒了怎么办

    如果尿毒症患者不小心感冒了,首先要明确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引起,要特别注意是否出现了合并感冒或者是肺炎等其他的情况。明确病因之后,要根据病因对感冒进行治疗,促使其尽快恢复。另外还…

    11-19
    22
  • 冬天会得风热感冒吗

    对于冬天会得风热感冒吗这个问题,可能北方人考虑的更多一些,南方气候温度相对较高,即便冬季也多为风热感冒,在北方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两季,冬季较为少见。北方人平时饮食结构多为肉类、奶制…

    12-27
    11
  • 风寒咳嗽食疗

    体虚、老慢支病人在感受风寒后容易引起风寒咳嗽,可用生姜红糖杏仁汤调理,做法:生姜20克、红糖30克、杏仁9克混合加入1000毫升水,小火煮开,喝水即可。另外还可以吃一些发散风寒的食…

    12-07
    16
  • 感冒舌苔厚白是怎么回事

    感冒舌苔厚白一般出现在风寒感冒的中期,风寒感冒早期的舌苔没有明显变化,舌苔为薄白苔。风寒入里两到三天后,由于风寒感冒影响到脾胃运化功能,出现脾胃的运化失司的情况,造成痰湿内生的表现…

    12-16
    18
  • 感冒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吗

    感冒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一般的感冒并不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也不会导致转氨酶升高,但如果感冒是有一些特殊的病毒引起,比如说EB病毒,再就是发生了严重的流感以及服用了会损伤肝脏的感冒药…

    01-05
    20
  • 风寒感冒吃了风热感冒药会怎样

    风寒感冒多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出现,作为北方人,受体质与饮食结构的影响,当风寒入里容易化热,会出现风热感冒的相似症状。 风寒感冒服用风热感冒的药会造成一定的身体不适,一般情况下,风寒感…

    12-11
    26
  • 儿童感冒发烧应该怎么办

    儿童感冒发烧应该怎么办:   小儿感冒发烧是一个很常见的表现,而且可能是首发症状。   发烧临床上分为低烧和高烧。发热对人体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有害,比如说感冒的时候体温超过38度以…

    10-25
    22
  • 风寒感冒的症状

    风寒感冒的症状: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

    11-10
    12
  • 感冒发低烧怎么办

    感冒所引发的低烧现象,在生活中出现的几率,还是非常高的,那么此时我们就应该,在生活中多喝茶水,多补充营养物质,另外也应该使用冰枕,最好是缓解便秘的现象,多做一些顺时针的按摩,这种方…

    10-24
    11
  • 感冒咳嗽用什么药

    感冒咳嗽用什么药:   感冒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咳嗽是典型的症状之一。   具体用什么药,需根据感冒的原因、类型对症用药。多数感冒由病毒引起,治疗这类咳嗽应服用对症的止咳药,比如西…

    11-27
    1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